俄反思苏联解体25周年

2017-02-27 23:37汪嘉波青木谷棣柳玉鹏甄翔
党建文汇·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解体苏联普京

汪嘉波+青木+谷棣+柳玉鹏+甄翔

苏联,一个渐行渐远的符号,却时不时在一些节点被人们从记忆中唤醒,让围绕它的争论、对比或者叹息越堆越高。2016年12月8日是加速苏联解体的《别洛韦日协议》签署25周年的日子,当天俄罗斯共产党、自由民主党等政治力量举行活动,表达对苏联消亡的遗憾。早前,苏联首位,同时也是最后一位总统戈尔巴乔夫曾出面表示对苏联解体“感到痛心”。而俄罗斯民调机构公布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俄罗斯人对苏联不复存在感到惋惜,许多人直接将罪责归咎于叶利钦所签的《别洛韦日协议》。

四分之一世纪转眼过去,世界面貌发生巨变,冷战格局彻底打破,但今天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却仍旧摩擦不断,“新冷战”的说法不时回荡。西方“战胜苏联”的骄傲与荣耀则早已被冲刷殆尽。近年的麻烦缠身,让西方的自信出现前所未有的动摇。《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感慨道:“仅仅25年后,西方的胜利就结束了。”

戈尔巴乔夫:我感到痛心

1991年12月8日,时任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的舒什克维奇在别洛韦日附近的狩猎行宫接待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并举行秘密会谈。三人签署了有关苏联解体和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根据国际法和地缘政治现状”不再存在。随后到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戈尔巴乔夫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苏联解体是《别洛韦日协议》参与者个人野心和权力欲造成的。当时苏联有可能保留下来,但他未能遏制住那些渴望分裂国家的人。“我对苏联解体感到痛心。我到处呼吁保留苏联,但人民保持了沉默。有人想成为总统,这是正常的,时任俄罗斯领导人带头分裂苏联。”对于西方在苏联解体问题上扮演的角色,戈尔巴乔夫称,不应将所有过错都推到西方国家身上,西方看到苏联发生的一切,他们在那里高兴得搓手,不仅观看,而且也参与其中。

独立调查机构俄罗斯列瓦达中心不久前公布的民调显示,51%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解体本可以避免,56%的受访者对苏联不复存在感到惋惜,仅有29%的受访者认为苏联解体不可避免。在解释自己对苏联解体持负面态度的原因时,受访者最认可的两个选项是,统一的经济体系遭到破坏(53%)、人们失去了自己是一个伟大国家公民的感觉(43%)。29%的受访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俄乌白领导人不负责任并毫无根据地签署《别洛韦日协议》”,23%的人在苏联解体中看到了“外部敌对势力的阴谋”。列瓦达中心副主任戈拉日丹诺夫表示,虽然目前俄罗斯社会对苏联的怀旧程度在不断减少,但在老年人中仍十分普遍。

惋惜而非想回到过去

在众多惋惜者中,俄罗斯总统普京显然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一句经典话语广为传播:“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2016年9月,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新一届国家杜马各党派领导人时再次谈到这个问题,他说:“苏联是完全可以避免解体的,但苏联共产党推动了毁灭性的想法,解体了这个国家。”普京还表示,当时本可以采取改革措施,包括增加民主程度,“西方害怕苏联的复活,但我们并没有这一计划”。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普京上台后情况才得以扭转。但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长期受到西方制裁,民众生活水平又受到一定影响。卫星通讯社“卫星·观点”2016年8月进行的民调显示,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有9个国家的大多数35岁以上居民认为,苏联解体前的生活好于解体之后。经历过苏联时期的64%俄罗斯受访者认为苏联时期生活质量更高,那些对前苏联生活没有印象的年轻居民则大多认为,苏联解体后生活变好了。

哈薩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接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苏联解体是历史的必然。强大的苏联赢得了战争,但最终却因国内经济体系失衡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惨遭失败。“过去的事情终归已成往事,没有人能够改变历史。”纳扎尔巴耶夫认为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正在“迫使俄罗斯实现自我的突破”。

俄国际文传电讯社称,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俄地区媒体代表记者会上表示,苏联解体是由于国家缺乏生活必需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由于其他原因,而是连洗衣粉都不够。我看到妇女们排长队购买洗衣粉。看现在,我们物资供应充足。我们纠正了苏联时期的错误,给人们提供了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只有这样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虽然怀念苏联时期的大国地位和某些制度,但大多数俄罗斯人并非想“回到苏联”。普京有一句话被很多人认同:“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就是没有良心;试图恢复过去的苏联,就是没有头脑。”列瓦达中心的调查也显示,虽然多数人为苏联解体惋惜,但只有12%的受访者支持恢复苏联。德国《曼海姆晨报》称,苏联式的国家已经不再适合俄罗斯。俄罗斯现在需要强大,生活更加美好,但不是回到苏联。

“西方的胜利结束了?”

有意思的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希望向西方靠拢,却并未被西方接纳。25年后,俄罗斯与西方依然对抗不断,叙利亚战争、乌克兰危机、黑客攻击、信息战……西方舆论场这两年来关于与俄罗斯“新冷战”的说法持续回荡。英国《每日邮报》刊发题为《普京插入欧洲心脏的导弹基地:走进可能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起点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秘密据点》的文章,再次渲染俄罗斯与北约间的军事对立。奥地利《维也纳日报》称,形势越来越明显,普京不希望俄罗斯成为欧洲的一部分,而是要与欧洲和其他全球参与者平起平坐,甚至不惜与西方对抗。

面对西方的敌意,俄罗斯自然不甘示弱。在一些俄罗斯人看来,为了向西方展示和解意愿,俄甚至自己解除了自己的武装,以让苏联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与西方的对抗,但西方却并没有作出相应回应。西方不愿意看到俄罗斯的强大,与西方对抗是俄罗斯的宿命,除非西方放弃它对俄罗斯的傲慢和敌视。

“过去25年,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不像美苏全面争霸那样紧张,但俄与西方并未实现真正和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闻一表示,美苏争霸时期,双方都是用价值观来衡量对方;现在在应对西方制裁时,俄罗斯有底线,那就是国家和民族利益。从俄美关系这25年的发展看,双方明白完全靠价值观行事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妥协,所以特朗普和普京最近互相示好。

“仅仅25年后,西方的胜利就结束了”《华盛顿邮报》以此为题称,25年前的12月,苏联消失,冷战结束。这是现代史上最重大的“帝国解体事件”,而且一枪都未开。苏联解体“标志着自由民主理念的终极胜利”,开启美国领导下西方主导世界的时代。美国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以致美国在1999年12月31日交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巴拿马运河控制权时,都没人注意到这件事。然而现在,一个时代结束了,“专制主义”回头并上升,“民主制度”处于守势,美国正在后退。看看阿勒颇就知道了,西方支持反政府力量,“叙利亚的独裁者”则得到复兴的俄罗斯、扩张的伊朗和一系列什叶派力量的支持。西方支持的反政府力量正面临毁灭,俄罗斯扔炸弹,美国只发表言论。“再没什么比这种局面更能说明自由民主历史进程归于完结的趋势了。”

受到近年西方相对衰落以及英国脱欧、民粹主义高涨等多种因素影响,西方的自信正出现前所未有的动摇。“苏联一夜之间解体,别以为西方民主制度也会永远存在”,英国《卫报》称,“自由秩序”可能跟苏联一样迅速崩盘,要让“自由秩序”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学习苏联的经验教训。特朗普胜选以来,我们认为西方、全球化和自由主义价值观都可能发生类似的崩盘。我们在一个号称持久存在的经济体系下生活多年,全球化被认为是不可阻止的自然进程,自由市场经济成了自然状态。但如今,设计全球化、把全球化强加给全世界并从中受益的国家自己在投票否决全球化,这时我们就要考虑这一切会不会终结,会不会突然崩盘。

猜你喜欢
解体苏联普京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娃娃亲”因两家发展不同而解体
美空军又一退役气象卫星在轨解体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普京组建全俄人民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