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7-02-28 14:54王海龙赵学林栾丽梅孙大宇孔昭生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通透性凉血毛细血管

姜 昆 王海龙 赵学林 栾丽梅 孙大宇 孔昭生

(哈尔滨永江皮肤病医院·150020)

中药在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姜 昆 王海龙 赵学林 栾丽梅 孙大宇 孔昭生

(哈尔滨永江皮肤病医院·150020)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是近些年困扰中、青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影响美观,患者心理压力较大,目前中药治疗此病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针对面部毛细血管的结构、护张的原因、形成机理及中药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 损容性皮肤病 机理 中药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俗称“红血丝”,为毛细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血管持续性不均匀的扩张甚或破裂,其血管直径从0.1~1mm不等,平均深度为0.1~0.25mm之间,多呈线状、树枝状、蜘蛛状及星点状分布,表现为面颊部皮肤泛红,肉眼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常伴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状、线状或星状损害现象的一种皮肤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颊及鼻翼周围,对冷、热刺激及日光敏感,既影响美观,又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特别是由于近年来不规范的面部皮肤美容、护肤品不正当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长期滥用及紫外线照射等,导致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1 面部毛细血管的结构及分型:

面部毛细血管主耍存在于皮肤的真皮层,管径极细,平均为6~8微米,连接于动、静脉之间,互相连接成网状,且血管壁薄,血流慢,通透性大。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基膜以及周细胞组成,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基底面,称为周细胞,主要是在血管生长或再生时分化成平滑肌纤维及成纤维细胞。在电镜下,将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性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三型[1]。细的毛细血管横切面由一个内皮细胞围成,较粗的毛细血管由2~3个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细胞基膜外有少许结缔身组织。其功能主要是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2]。

2 引起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原因: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主要分为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和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

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常有家族史,多并发于某些遗传病,表现为血管壁薄,毛细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弹性不足,血管不能收缩。

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发:

2.1 高原气候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机体含氧量低,皮肤缺氧导致红细胞数增多,聚集增强,硬度增大,变形能力降低,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即我们常说的“高原红”。

2.2 激素依赖性毛细血管扩张

违禁加入糖皮质激素的护肤品,或者含激素类的外用药,长期使用会影响局部皮肤的正常代谢,导致胶原变性,降低毛细血管弹性,增加毛细血管脆性,角质层变薄。毛细血管一张一收,很容易出现红血丝症状和皮肤萎缩,此类毛细血管扩张常伴有激素依赖性皮炎。

2.3 物理因素刺激

长期高、低温的工作环境,紫外线照射等物理因素反复刺激毛细血管,血管壁细胞遭受破坏,大量细胞死亡和代谢紊乱,毛细血管壁的弹性降低,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或破裂。

2.4 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

如酒渣鼻、放射性皮炎、肝硬化、甲亢、高血压、糖尿病、静脉曲张等均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3 毛细血管扩张的形成机理

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归根到底都是毛细血管受到了外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宽、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受损,致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毛细血管的抵抗能力降低,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

4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防治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由于成因复杂,防治途径也有所不同。对于原发性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必须依靠医学的途径来解决[4],外用化妆品是无法解决的。但对于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可以通过添加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护肤品来防治,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部位,促进皮损部位对药物的吸收,增强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

防治方式主要为:

4.1 增加角质层厚度和血管的耐受能力

皮肤的角质层的屏障功能是防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角质层可以强化皮肤的防御系统,加速新陈代谢,一旦遭受破坏,就会导致面部皮肤变薄,出现红血丝。因此,应避免过度去除角质层。增强血管的耐受能力,可以加强皮肤对外来侵害的抵御能力。

4.2 缓解皮肤敏感性,保护并修复受损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受到了外界刺激,皮肤免疫系统就会启动防御机制,局部的血流量升高,致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管的抵御能力降低,缓解皮肤敏感性,不仅为受刺激的皮肤带来舒适感,还有助于减少红血丝出现的程度,并且减少受刺激区的血流量,相应的红血丝就会减轻;保护并修复受损的毛细血管,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和收缩力,恢复正常的血液微循环,强化血管壁,防止毛细血管再次破裂。外用添加中药有效成分的护肤品,不仅能改善皮肤微循环、减轻血管扩张状态,同时具有很好的促进表皮细胞再生、提高皮肤屏障功能与保湿抗过敏作用。

5 中药治疗现状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俗称“红血丝”,中医又叫做“赤红面”[5],主要原因为:心肺郁热,血行不畅,脉络瘀滞所致肌肤失养。治疗原则以益气养血,凉血活血为主[6]。分为血热和血瘀两类。按照中医“血热以清热凉血、血瘀以活血通络”的理论基础[7],常用葛根、黄芪、大黄、枳实、槐花、党参、侧柏叶、大青叶、陈皮、地榆、牡丹皮、水牛角粉等,另可酌症配伍当归、川芎、山药、苦参、薏苡仁、茯苓、杏仁、冬瓜籽、侧柏叶、凌霄花、甘草等中药。

5.1 葛根

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葛根,性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弊,起阴气,解诸毒”。功效:升阳止泻、解肌退热、生津透疹。葛根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还含有黄酮类物质:大豆素,大豆甙,葛根素,葛根醇及异黄酮甙等。药理作用主要有:⑴葛根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及血管阻力的作用,能软化和保护血管;⑵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的功能,这一点也是葛根在中药美容中应用的重要依据:⑶有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8];⑷明显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功能并改善细胞代谢。

5.2 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及荚膜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温,功效: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芪多糖、皂苷、黄酮类等。药理作用主要有:⑴黄芪的益气升阳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促使血液循环,激活表皮细胞,消散静脉的瘀阻现象;⑵黄芪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区域血管阻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芪还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游走与增值,提高内皮细胞整合素活性,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⑶清除体内自由基,同时能阻止自由基引起的过氧化反应,提高皮肤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使皮肤的弹性和光泽增加;[9]⑷滋养美白、延缓衰老及防止脱发,其推动作用还可以将停滞在表皮组织中的代谢物驱散,提高皮肤自净能力,达到淡化色斑的目的。

5.3 大黄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其味苦,性寒,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大黄主要成分有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等,其重要的活性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主要有:⑴大黄能增强血管的收缩活性,改善其脆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⑵大黄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可使毛细血管致密,并能增加血小板、纤维蛋白含量,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降低抗凝血酶活性,使局部血管收缩,增强血管壁弹性;⑶大黄中的大黄素能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菌内的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杀菌抗炎作用[10],⑷大黄所含的大黄酚有很好的抗衰老抗氧化功能。

5.4 枳实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其味苦、辛、酸,性微寒,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挥发油和少量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药理作用主要有:⑴枳实中的橙皮苷属于维生素类药物,既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淡化毛细血管扩张,又能够降低毛细管的脆性,保护毛细血管,防止微血管的破裂出血⑵枳实对血管内血细胞凝结及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有改善作用[11];⑶其中的柚皮苷是一种双氢黄酮类化合物,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和营养成分的供给,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突变、抗过敏以及抗溃疡的作用;⑷枳实中的交感素,又名辛弗林,具有较强的收缩血管、扩张气管和支气管作用。

5.5 槐花

为豆科植物槐的花朵或花蕾,其味苦、性微寒,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槐花含芦丁(即芸香苷)、槲皮素、鞣质、槐花二醇等物质。药理作用主要有:⑴槐花中的芦丁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防止因毛细血管脆性过大,渗透性过高引起的扩张及出血;⑵槲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弹性;⑶槐花抗氧化及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12];⑷具有抗炎、抗病毒和抑制皮肤真菌的作用。

5.6 其他药物

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肿,对微循环的改善是其活血祛瘀的基本作用之一[13],另具有良好的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有利于扩张的毛细血管消退,恢复皮肤弹性;七叶树:理气宽中,具有增加静脉张力、改善微循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等作用,能有效促进静脉及微血管血液循环;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可以降低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利水,能降低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出血;水牛角粉:清热凉血解毒,可以降低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凉血不活血;侧柏叶、地榆: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敛疮,凉血不活血,收缩毛细血管;当归:补血和血,活血润肤,其提取物具有美自、清除自由基的功效;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可以使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缓解毛细血管扩张及消除急、慢性炎症。

中医药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是以传统医药学理伦为基础,运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辨证论治,内调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外用添加天然中草药成分提取物的护肤品,润养肌肤,内外结合,共同修复受损的毛细血管,恢复其功能。随着人们崇尚“纯天然”意识的提高,中草药的认可会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预见,中药在现代不断发展的生物技术推动下,将在面部毛血管扩张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 齐亚灵,张玖琦.组织学与胚胎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99.

[2] 孙素姣,何黎.与美容相关的皮肤结构特点[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2):305-307.

[3] 刘文婷,王海涛,董银卯.抑制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生物学机理及相关中草药.北方园艺,2011(1)198.

[4] 刘文婷,王海涛,董银卯,等.面部红血丝形成机理及防治研究进展.中国美容医学[J],2009,l8(3):402-403.

[5] 干慧慧,卢忠,乐百爽.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医学美学美容,2015,(4):10.

[6] 张博,王萍.自拟灵芝当归汤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50例[N].中医药学报,2013,41(1):105-106.

[7] 袁冰峰,俞珊,何惠珍,等.强脉冲光联合中药治疗女性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89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74.

[8] 费燕,潘俊.中草药葛根在现代美容领域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311.

[9] 张蔷,高文远,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203-3207.

[10] 于建玉,廖欣,丁厚伟,等.中药大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286.

[11] 张霄潇,李正勇,马玉玲,等.中药枳实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186-188.

[12] 贾佼佼,苗明三.槐花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J].中医学报,2014,29(5)∶717.

[13] 杨翠荣.丹参现代研究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4):148.

猜你喜欢
通透性凉血毛细血管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猪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基因siRNA载体构建及干扰效果评价
高糖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及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的影响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PBEF在体外循环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中的机制研究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