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扶贫先扶志 摆脱“懒汉思想”

2017-03-01 14:26张光高博
中国扶贫 2017年4期
关键词:茌平县扶志懒汉

张光+高博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鱼”向“渔”的转变不只是写法和词意的变化,而是被动地拿来与主动获取的过程变化。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在脱贫攻坚战中,为摆脱发补贴、发慰问金的被动扶贫,通过扶志扶技能,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脱贫信心,为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提供脱贫底气。让原本贫瘠的土地长出精准扶贫之花,结出精准脱贫之果。

茌平县位于山东省西部,下辖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县人口5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万人,因处黄河下游故道,土地贫瘠,全县共有贫困户4899户、8956人。其中,低保和五保贫困人口7026人,占总人数的78.5%;因病致贫3699户,占总户数的75.5%;因残致贫524户,占总户数的10.7%;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为1174人,占总人口数的13.1%。

强化组织保障 实施重点突破

在脱贫攻坚战中,茌平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按照习总书记“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的要求,强化各级党委、政府扶贫主体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聚全社会力量力促攻坚”的工作格局。同时,整合县直有关单位扶贫职责,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茌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办公,综合推进,全县14个乡镇(街道)分别成立扶贫开发机构,形成了乡镇有机构,管区、村级有联络员的扶贫组织体系。

2016年,茌平在交通、水利、科技、文体、供电、林业、健康、教育、住房等方面都完成了年初的既定目标。

贫困户“懒汉思想”成脱贫顽疾

由于土地贫瘠,长期靠天吃饭的状态造成了一些贫困户抱着“干与不干,年底都买不了二两油”和“反正饿不死”的心态,放弃了自身的努力,养成了懒散的生活习惯,成为了扶贫攻坚的拦路虎。

茌平县洪官屯镇金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何立荣就“懒”出个笑话。去年冬天一个中午,村干部走访贫困户, 何立荣家大门紧闭,还插着门,敲半天没动静。因冬日燃煤取暖易发生煤气中毒,大家很担心就翻墙进院,结果发现何立荣老两口还赖在被窝里,连早饭都没吃。

何立荣因为种地不赚钱,所以常年养成了要么闲逛、要么逮鱼捞虾,不务农事的懒习惯。老伴有30多年胃出血病史,每年2000多元的药钱还要七拼八凑;3间土坯北屋,漏雨透风。全靠乡镇帮扶、救济生活。

洪屯镇党委书记张勇说:“何立荣这样因贫生懒,因懒更贫的事例在农村还有很多,身贫好扶,心贫难治。如果不把贫困户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光靠给钱给物,就是暂时越过贫困线,也会很快返贫。应该树立他们脱贫的信心,为他们提供脱贫的技能,让他们融入整个脱贫的大平台。”

在两年前,茌平县66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产业为“零”,34个省定贫困村里贫困户最常做的事是找干部,要低保,要补助,“等、靠、要”的“懒汉思想”成为脱贫最大“顽疾”。“顽疾”咋治?

扶贫先扶志 不落一个贫困户

为根治“懒汉思想”,茌平县在打出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组合拳”的基础上启动了“扶志工程”,扶出了贫困户的“精气神”,让贫困户“脱”去了“懒汉思维”。

去年,茌平县派出了34个第一书记进驻34个省定贫困村, 6000余县乡领导干部与6647户贫困户结成对子, “一对一”帮助贫困户定计划、选产业、解难题;从全县范围选拔出70多名种养能手组成“致富报告团”,14个乡镇轮流宣讲,听众达8万余人次;还组织群众代表进寿光、去北京,四处参观学习,累计超过1万人次。同时,出台“倒逼机制”,规定有劳动能力且未就业的,连续享受低保待遇不得超过6个月,累计不得超过36个月。

茌平县第一书记“扶志”的方法也特别接地气。茌平县肖庄镇小高村第一书记杨玉德引进了博智橡皮泥加工部,让贫困户在家也能赚工钱,但是贫困户们却不买账,都站街闲聊。于是他就在村口刷上了“别再闲玩大街站,捏橡皮泥把钱赚”的一条标语。把20多位“爱站街”的贫困户劝进“博智”,现在工资最多的每天能拿50元。

“扶志工程”扶出贫困户的“精气神”。 派驻金洼的扶贫工作队给何立荣盖了新房,牵来四只“扶贫山羊”。现在,何立荣是每天早晨6:00左右起床割草喂羊的勤快人。如今,4只山羊已繁衍出7只小羊。曬糊屁股不兴动弹的“大懒汉”,变成起床比鸡早的勤快人。

朱中树是肖庄镇朱楼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母亲有冠心病、妻子患精神病,过去他总是唉声叹气、想死的心都有。2015年他以5000元租来外村一个冬暖大棚,种起辣椒。一年下来,收入3万多元,彻底脱贫。

目前,肉羊养殖、山药种植、大棚蔬菜等已在34个省定贫困村初成产业,6647个贫困户全部在产业中找到位置,全县的贫困人口、贫困户由14794人6647户减至8956人4899户。根据扶贫规划,2016年底,34个省定贫困村将全部“摘帽”,所有扶贫对象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从“鱼”变“渔”的帮扶是责任

茌平县科技副县长、县扶贫办主任张春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有些贫困村、贫困户扶不起、穷依旧,不是他们不能致富,而是他们缺乏一种勇气-脱贫致富的勇气,缺乏一种精神-勤劳实干的精神,缺乏一种理念-人穷志不穷的理念。穷不思进取、穷且志短以及精神贫乏比什么都可怕。这就要求我们在扶贫工作中,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截至2016年11月25日,茌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完成脱贫程序,减贫任务全部完成。

猜你喜欢
茌平县扶志懒汉
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扶贫“组合拳” 以扶志促脱贫
两个懒汉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分红式扶贫”应避免“养懒汉”
扶贫·扶志·扶智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
The Fantasy of future catering industry
关于茌平县精准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聊城花生收获忙
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