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高校设备资源内部共享研究

2017-03-02 11:48王为民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院系委托资源共享

王为民, 何 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资产管理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高校设备资源内部共享研究

王为民, 何 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鉴于我国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相对于经验管理研究,理论上研究共享机制问题尚显不足。本文从设备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角度出发,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不完全信息理论,从高校管理者角度探讨对拥有不同设备资源的院系实施有差别的激励措施。结果表明,要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对于拥有设备资源较为丰富的院系要给予科研利益上的激励措施,而设备资源水平较低的院系应给予经济利益上的激励手段。

委托代理理论; 高校设备资源; 资源内部共享; 激励措施

仪器设备资源是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对外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973”“863”计划的实施[1],国家对高校财政的投入日益增加,然而高校仪器设备仍存在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据有关统计,我国高校仪器设备资源有20%处于闲置状态,实验室设备的平均利用率不到60%[2]。因此,实现高校设备资源的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对教学科研的作用是众多研究学者、高校管理部门日益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仪器设备的共享问题,国家出台了诸如《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3-4]等一系列政策,强调仪器设备共享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设备资源共享的模式与方法。此外,众多学者也积极探索共享措施:刁叔钧针对高校设备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网络化管理体系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5]。蔡兵等从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监督控制、共享平台等方面来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对外开放,以提高其使用效益[6]。黄宗辉等分析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要转变观念、建立共享服务平台、成立管理领导小组、设立共享基金与队伍建设来促进设备资源的开放共享[7]。周俊针对仪器设备使用现状与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仪器设备虚拟仿真系统,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共享平台与保障机制等共享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8]。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及科研学者在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方面做了许多管理模式、制度等方面的有益尝试,但是,目前关于高校设备资源共享的研究多是停留在政策法规、管理方法、经验总结方面。从理论研究角度来看,对仪器设备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相对有限。因此,本文从高校管理者角度出发,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非完全信息理论对不同条件的二级院系设计不同的激励机制与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丰富仪器设备共享的研究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分工合作化发展的产物。由于“专业化”的存在与发展,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所有权人根据契约雇佣专业化的代理人为其服务,并授予代理人一些权利,便产生了相应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是根据契约双方存在责任上的不对等、目标上不一致,可能会出现诸如“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矛盾与冲突。委托代理理论着重解决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与激励问题,它的核心思想是研究在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合作契约,以激励代理人为其有效服务[9]。

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2种。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人可以完全观察到代理人的全部行为,契约双方没有可以隐瞒的信息,在这种条件下很容易实现委托代理双方的帕累托最优。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委托代理理论主要考虑多数情况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即委托人不能完全观察到代理人为工作的努力与贡献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各自利益上的差异,很难保证双方效用函数的一致性,使得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委托代理理论更为符合组织内部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本文高校设备资源共享的研究中是以我国高校管理者在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中激励二级院系为研究对象,并借助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委托代理理论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模型。其中,高校管理者是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中的委托人,也就是高校设备资源的所有权人,掌握着仪器设备的激励权、制度权和投资权;二级院系(包括计算机中心、实验中心)作为仪器设备资源的直接管理者、占用者与使用者,掌握着仪器设备运行与使用绩效,在本文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中视为代理人。

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高校设备资源共享机制

2.1 研究假设

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研究模式,都是建立在一些基本假设之上,委托代理理论是从“经济人”的视角出发,是以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现象为研究假设。在高校设备资源管理中,由于高校管理者与二级院系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使仪器设备在高校内部的共享顺利进行,高校管理者通过设计一些激励机制促使二级院系实施仪器设备共享努力最大化。

2.2 研究模型与相关函数

在本文设备资源共享激励机制模型建立中涉及到的相关函数包括:高校二级院系共享产出函数、共享成本函数、共享激励合同函数与共享期望效用函数。

(1) 高校设备资源共享产出函数。在高校设备资源共享产出函数中借鉴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理论,假设设备资源共享产出函数是关于二级院系共享努力程度的线性函数,且认为影响共享产出的因素服从正态分布。

其中,f(A,θ)为设备资源的共享产出;k为资源的可共享率(k>0);A为共享努力程度(A≥1);Q为二级院系设备资源拥有量(Q>0);θ为影响产出随机因素,且E(θ)=0,D(θ)=σ2。

(2) 高校设备资源共享成本函数。在经济学研究中任何经济行为都要付出成本的,在高校设备资源共享研究中,假设二级院系进行共享成本与其努力付出水平是呈正相关的。其共享成本模型为

其中,A为二级院系的共享努力付出水平(A≥1);B为共享成本系数(B>0)。

(3) 共享最优契约函数。在经济学中最优契约函数多是基于线性的数学模型,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实践中,在本文中假设高校二级院系的最优契约函数也是线性的,具体如下:

其中,S(f)最优激励契约函数;ε为二级院系的固定经费;γ为二级院系获得仪器设备共享收益的份额

(4) 设备资源共享期望效用函数。

实际收益:

期望效用:

(设高校管理者的风险态度为风险中性)。

同理可以得到,二级院系的实际收益:

二级院系为风险中性时,设其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益,即

当二级院系态度为风险回避时,设其效用函数为

其确定性收益为

3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共享激励机制设计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在高校设备资源共享激励机制研究中,设定高校管理者为委托代理理论关系中的委托人,二级院系为代理人。激励约束IC、参与约束IR满足的函数条件为

A′为高校管理者期望二级院系参与资源共享的努力程度;IC为二级院系为了自身利益,实现期望效用最大时的努力程度;A′为二级院系可能出现的设备资源共享努力付出程度的集合。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二级院系在设备资源共享方面的努力程度不能充分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共享机制问题的研究看作是对最优化问题求解。

3.1 不同风险态度下激励模型

在确定ε、γ时,激励约束IC为

一阶求导得:

(1) 二级院系对风险态度表现为风险规避时,可以将高校管理者与二级院系共享激励最优化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求解:

IR、IC代入非线性函数:

对γ求导得:

解得:

γ≤1说明高校管理者给予二级院系的激励报酬不大于共享的产出,且仪器设备可共享率系数k始终满足以下条件:

(2) 二级院系对风险态度表现为风险中性时,可以将高校管理者与二级院系共享激励最优化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求解:

IR、IC带入非线性函数:

对γ求导得:

解得

3.2 激励模型的最优化分析

(1) 二级院系参与共享的努力程度与共享时间段无显著相关。设定二级院系为“经济人”的完全理性状态,只考虑自身利益。由上述研究可得出无论二级院系是什么风险态度,At与n均不相关,所以共享活动的长期性并不一定对高校整体效益有用。

由上述求导结果可以看出,二级院系设备资源共享激励系数与设备资源可共享率、设备资源保有量呈正相关;与二级院系的风险回避系数、资源共享产出、资源共享成本因素呈负相关。

(4) 二级院系在设备资源共享中努力程度与收益水平的实践分析。 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高校环境下,借助风险分担原理,高校管理者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若二级院系表现为风险回避现象,说明二级院系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并且是否努力参与设备资源共享都与收益无关,因为在该环境下,二级院系总能得到固定收益。若使二级院系所得收益与其共享努力程度直接相关,较高的监督成本使高校管理者陷入稳定与激励的矛盾[11],从风险角度上,违背了帕累托最优。为此,许多高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得到了一些总结,比如高校管理者可以根据风险大小、二级院系的风险态度、设备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状况,采用转移支付加奖励或者经费划拨的形式设计共享激励契约。

在设备资源共享模式研究中,考虑到二级院系、高校管理者完全理性状态,根据二级院系的风险态度,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分析并设计了高校管理者—二级院系设备资源的共享激励机制(见表1)。

表1 高校管理者—二级院系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总结

4 二级院系共享激励分析与设计

上述研究主要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从经济利益方面进行共享激励模型讨论,但是二级院系参与共享不仅考虑经济利益还要考虑诸如教学水平、科研成果、项目申报等要素。因此本文研究高校管理者在科研利益与经济利益两种手段结合条件下激励二级院系共享设备资源,以实现高校资源效用最大化[12]。

设定X1代表拥有设备数量、质量较低的院系(也就是弱院),类型为θ1。X2代表拥有设备数量、质量较高的院系(也就是强院),类型为θ2。Wi,Vi代表高校管理者以经济利益、科研利益实施的激励措施,即对于类型为θi的二级院系Xi分配组合为(Wi,Vi)。Ci为设备资源共享的成本,Q′为两类院系设备资源共同持有量,εi二级院系的固定收益。

进行设备资源共享的二级院系科研利益分享公式为

进行设备资源共享的二级院系经济利益分享公式为

4.1 高校管理者对“弱院”的激励

4.2 高校管理者对“强院”的激励

综上可得,为了实现设备资源的内部共享,对于拥有设备资源条件较好的二级院系应给予更多的科研利益措施,而对拥有设备资源条件较低的二级院系应给予更多的经济利益刺激。

5 结语

本文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非完全信息理论来设计设备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分析了处于不同风险状态与不同设备资源拥有量的二级院系的激励措施,为我国高校提供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设计方案,促进二级院系积极参与高效设备资源内部共享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有效的共享激励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现有设备的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利用资源共享,减少高校不同院系设备资源的重复购置,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References)

[1] 胡晓萍,钟叶龙,徐军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215-220.

[2] 邹鑫.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8):18-19.

[3] 赵杭美,李金华,孔利利,等.多途径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248-251.

[4] 杨树国,武晓峰,闻星火.多赢的高校设备资源开放共享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09-212.

[5] 刁叔钧.基于资源共享的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网络化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55-156.

[6] 蔡兵,刘姝伶,王学江,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59-263.

[7] 姚英彪.浅析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的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0(7):172-174.

[8] 周俊,李宜祥,洪霞.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478-481.

[9] 林培锦,李泽彧.论大学学术同行评议中的利益冲突:以委托代理理论为视角[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3-139.

[10] 肖冬平,顾新.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合作原理及其实现途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9):40-41.

[11] 宋俊,李帮义.供应链企业间的激励机制设计[J].统计与决策,2007(1):54-56.

[12] 孟卫东,周陨龙,杨静.“盟主-成员”型战略联盟激励机制设计[J].工业工程,2011(2):6-9.

Study on internal sharing of university equipment resources based on principal-agent theory

Wang Weimin, He Kai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5,China)

In view of the research which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years on the resource sharing of university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ence management researc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sharing mechanism is still inadequa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on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the equipment resource sharing, by using th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heory from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the exploration is conducted on implementing the differentiated incentive measures to the schools and departments which have the different equipment resour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schools and departments with rich equipment resources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incentive measures, while those with the lower level of the equipment resources should be offered with the incentive means of economic interests.

principal-agent theory; university equipment resources; internal sharing of resources; incentive measures

10.16791/j.cnki.sjg.2017.02.064

2016-08-08

陕西省教育厅国有资产管理专项项目(20131002)

王为民(1969—),男,河南许昌,副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资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资产评估与管理.

E-mail:1527307618@qq.com

F123.7

A

1002-4956(2017)2-0245-05

猜你喜欢
院系委托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治理现代化:委托制下的权力清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