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型在急诊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2017-03-02 20:07费杏珍孙丽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32期
关键词:护生沟通急诊科

费杏珍 孙丽丽

[摘要] 目的 评估SBAR沟通模型对临床护生病情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效果。 方法 选择随机分配至急诊科的60例实习护生,第一阶段(2周)为常规培训;第二阶段(2周)由带教老师嵌入SBAR沟通培训,比较护生对急诊患者病情的汇报能力以及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 结果 护生在第二阶段的汇报时间由第一阶段的(12.50±2.16)min降至(5.20±0.67)min,且内容完整性、条理性皆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护生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第二阶段(50%)远高于第一阶段(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BAR具有结构性、一致性、优先化、准确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不仅提高了实习护生自身的沟通能力,且提高了护生对急诊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保障了安全护理的高标准。

[关键词] SBAR;急诊科;护生;沟通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119-03

急诊特殊的环境中,面对不确定的患者数量和病情严重程度,有限的时间以及无差别的临床问题等情况,使得急诊科的沟通要比病房环境的沟通更具有挑战性[1]。然而,对于没有任何临床实践经验的护生而言,更是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开始学习。有研究显示,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注重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沟通能力的培养[2-4];而在西方国家目前的医学生对沟通的教育仍旧是传统的长格式,包括了所有有用的信息[5]。因此我院急诊科将在护生带教中引入一种快速、有效且结构化的沟通方法——SBAR沟通模型,SBAR作为一个基于证据(evidence-based)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6,7],不仅规范了急诊科护生对急诊患者的病情汇报,更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对急诊科患者的病情观察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护理部随机分配,纳入2015年7~12月在急诊科实习的护生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例,女54例;本科30例,大专24例,中专6例;年龄18~25岁,平均(20±2.15)岁,实习时间4周。

1.2方法

本研究为前后对照研究,第一阶段(研究对象在急诊科实习的前2周)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带教,包括科室内常规的授课、带教老师的说教,接受病情汇报考核和带教模式评价。第二阶段(研究对象在急诊科实习的后2周)由带教老師引入SBAR沟通模型,并融入急诊患者的病情观察中,同样接受病情汇报考核和带教模式评价,实习护生两次的考核形式一致,评价内容一致。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经验均>2年,工作年限均≥3年,且均为具备护师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有扎实临床基础及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熟练且带教责任心强,且均接受相关SBAR沟通技巧的培训。

SBAR沟通模型的具体内容包括:S现状(situation):简单陈述问题、首要的疾病、什么时候发生的以及严重程度;B背景(background):根据现状咨询相关的背景信息,比如明确的诊断、最近的临床过程;A评估(assessment):当前的精神状况、过敏史、生命体征、检验指标、护士对问题的思考是什么,如果不确定,陈述担心的程度及理由等;R建议(recommendation):护士的建议是什么或者希望对方做些什么[8]。

1.3 评价方法

由急诊科总带教选择两阶段的急诊患者,每位护生有5 min的准备时间,然后分别单独汇报患者的病情,从汇报时间、内容完整性、条理性以及总评分等5个方面评价,由各带教老师参与评分,并取平均值,60~80分为合格,81~90分为良好,91~100分为优秀。另一方面,结合急诊科临床带教目标和计划自行设计护理带教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设置16个条目,每个条目有2~3个子条目,分值1~5分不等,总分100分,总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要求每位护生在接受考核后对每阶段的带教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评价[9-11]。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搜集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录入、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生两阶段病情汇报结果比较

经过SBAR交班模式的引入,护生交接班汇报平均时间、汇报内容完整性、条理性均较第一阶段有了明显的提升,汇报平均时间由(12.50±2.16)min缩短至(5.20±0.67)min,交班内容完整性、条理性也较引入前有了明显的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生对急诊科带教模式的满意度

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护生第二阶段对急诊科带教老师带教模式“满意”占比较第一阶段有明显的改变,选择“满意”与“很满意”占比较前有明显提升,而选择“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占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护士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沟通,把值班时间内患者的动态情况变化交代给下一班,使下一班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实现对患者连续性的观察和治疗护理的目的。但是不规范的沟通过程极易造成沟通的失败,使得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12]。而急诊科护士的交接具有高度的可变性[13],Bost N等[14]指出:急诊科是多学科性的沟通,有效的、高质量的交接易受到影响,在交接过程中很有可能丢失重要的临床信息。然而,医学生或护生在临床一般不直接处理医嘱,研究显示一些毕业生缺乏跨学科的沟通技能,常常害怕犯错,而且易忽略患者的重要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以及既往史等[15]。临床带教是培养护生成为合格职业护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护生走上护士职业生涯的一个过程[16]。

SBAR溝通技术是一种简洁、易懂而且有效的结构方法[17]。SBAR沟通的结构和过程不仅仅具备信息传递的功能,能规避沟通过程中重要信息的遗漏,更克服了等级、文化、性别以及沟通习惯的差异,使信息传递高效、及时,被美国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和医疗保健改进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推荐使用[18]。Berg BW等[19]通过预试验研究证明了SBAR沟通模型在医学生与护生之间的沟通具有可行性。

本研究中,由表1可知,将SBAR沟通模型引入急诊护生的带教中后,不仅将病史汇报的时间从第一阶段的平均(12.50±2.16)min缩短至(5.20±0.67)min,而且汇报的内容完整性,条理性皆比第一阶段的分数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中,虽然护生用了较长时间在阐述急诊患者的病史或病情,但其阐述的完整性、条理性却没有第二阶段的好。这也说明了,这些没有经过沟通技巧培训的护生们,凭借着课堂中理论知识,只是详细、重复地汇报患者的情况,而缺乏逻辑性和重点。因此,作为听者,很难把握患者病情的关键部分;又由于急诊患者流动性较大,病情变化较快,交班环节多,易造成病情观察不及时或遗漏的危险,存在安全隐患。Mccrory MC等[20]用改良版“ABC-SBAR”(呼吸道、呼吸、循环方面的现况,背景,评估,和建议)培训临床护生后,更容易把握案例中的重要信息。由表2可知,实习护生在第二阶段中对带教模式的满意率(满意率+很满意率)由第一阶段的20%升高至60%,这也充分说明,护生更容易接受SBAR沟通工具在病情汇报中的应用。

综上,SBAR具有结构性、一致性、优先化、准确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既可以提供一个具有关键特征的框架又包含了重要的信息,从而有效提高沟通的准确率,保障了安全护理的高标准。SBAR沟通模型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后,不仅提高了实习护生自身的沟通能力,且提高了护生对急诊患者病情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 Fernando K,Adshead N,Dev S,et al. Emergency department multiprofessional handover[J]. Clin Teach,2013,10(4):219-223.

[2] 李国建. 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 中国伦理学,2005,18(4):8-9.

[3] 刘淑萍. 教学医院急诊临床带教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04-105.

[4] 周晓华,刘庆鱼,陈鸿丽,等. Mini-CEX在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7):115-117.

[5] Cunningham NJ,Weiland TJ,Van Dijk J,et al. Telephone referrals by junior doctor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SBAR in a simulated setting[J]. Postgrad Med J,2012,88(1045):619-626.

[6] D.Beckett C,Kipnis G.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Integrating SBAR to improve quality/patient safety outcomes[J].Journal for Healthcare Quality,2009,31(5):19-28.

[7] 张慧玲,王盼盼,彭会珍,等. 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5):1945-1948.

[8] Shapiro SE,Bailey V,Buick M,et al. Implementing a conceptually based training program to increase nurses'effectiveness in securing patient rescue[J]. Journal for Nurses in Staff Development,2009,25(5):236-241.

[9]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努尔曼古丽,杜亚玲. 医学在教学医院临床实习情况调查[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19-20.

[10] 王力红,周先玲,刘洪梅,等. 本科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现状的满意度调查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 29(3):468-470

[11] 邱金花,林燕平,林宁.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标准化床边交接班满意度评价[J]. 护理学杂志,2015,30(2):58-61.

[12] Moseley BD,Smith JH,Diaz-Medina GE,et al. Standardized sign-out improves completeness and perceived accuracy of inpatient neurology handoffs[J]. Neurology,2012, 79(10):1060-1064.

[13] Klim S,Kelly AM,Kerr D,et al.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nursing handover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n individualise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J]. J Clin Nurs,2013,22(15-16):2233-2243.

[14] Bost N,Crilly J,Wallis M,et al. Clinical handover of patients arriving by ambulance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 literature review[J]. Int Emerg Nurs,2010,18(4):210-220.

[15] Ascano-Martin F. Shift report and SBAR:Strategies for clinical post conference[J]. Nurse Educ,2008,33(5):190-191.

[16] 鄭丽萍,韦秋英,谢园园,等. PBL逆向思维模式在胸心专科手术室教学查房的应用[J]. 广西医学,2012,34(2):244-246.

[17] Powell SK. SBAR—it's not just another communication tool[J]. Prof Case Manag,2007,12(4):195-196.

[18]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WIHI:SBAR:Structured communi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afety in health care[EB/OL].(2014-01-30)[2014-06-15]. http://www.ihi.org/resources/Pages/Audioand Video/WIHISBARS tructured Communicationand Psychological Safetyin Hea-lthCare. aspx.

[19] Berg BW,Wong L,Vincent DS. Technology-enabled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nursing and medical students:A pilot study[J]. J Interprof Care,2010,24(5):601-604.

[20] Mccrory MC,Aboumatar H,Custer JW,et al. "ABC-SBAR" training improves simulated critical patient hand-off by pediatric interns[J]. Pediatr Emerg Care,2012,28(6):538-543.

(收稿日期:2016-08-29)

猜你喜欢
护生沟通急诊科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