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17-03-02 10:11赵媛媛
俪人·教师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赵媛媛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引导工作,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数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对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教学

引言

生活是探索的、智慧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小学数学课标也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数学科目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将生活情境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到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增加数学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都不是非常成熟,并且数学这一学科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可以更好的将数学学好,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去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此外,在课堂中加入生活情境还能够让小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得到锻炼,从而更好的去解决生活中的各项问题。

1.2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多的公式和计算方面的内容,所以容易让很多学生感觉十分的无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为了能够避免这一现象出现,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开始改变,而利用情境教学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课堂中加入一些轻松愉快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快乐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不仅十分符合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大大的提高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性,有利于情感的交流。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2.1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跳跃,并且由于生活阅历的匮乏,所以比较喜欢去同自己较为熟知的事物去接触。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数学课程中的难点进行更好的理解。举例说明,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过去学生亲身参与过的植树活动来进行教授:学校在春天来到的时候会组织二年级的小学生集体参加植树活动,但是由于学校只有2辆校车可供学生乘坐,并且每辆车只可以坐70位学生。但是实际情况是,整个二年级一共有四个班级,二年一班有34名学生,二年二班有32名学生,二年三班有35名学生,二年四班有36名学生。请问各位同学,能不能帮助老师解答一下,到底怎么样才能够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够乘车去植树呢?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的方式来给出相关的解决办法。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学生向老师提供了三种解决办法:第一,让一班同二班坐一辆车,三班四班坐一辆车;第二,让一班三班坐一辆车,二班四班坐一辆车;第三,让一班四班坐一辆车,二班三班坐一辆车。当学生向老师提供答案之后,教师应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大家分析一下哪一个解决办法是最合适的?请说出理由。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逐步的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并且小组讨论和各抒己见的方式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2.2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的往往是一些概念性比较强的内容,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溜号和走神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尽可能的同小学生的生活去贴近,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记忆和理解。

举例说明,认识时间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中比较困难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尽量的简化自己的语言,在讲述时刻表的时候告诉学生:“同学们可以联想一下自己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之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联想来将时间衡量得更加精确,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同学们请列举一下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最后,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還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些课下作业,例如让学生记录一下一分钟能够呼吸多少次、一分钟能够写多少个字、一分钟能够走多少步等。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以及切合生活实际的小活动,能够让学生轻而易举的对时间的单位进行掌握。

2.3利用生活情境来巩固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利用生活情境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在课下家庭作业的布置中也需要有生活情境的体现。由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就会完全融入日常生活,所以如果家庭作业能够同学生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就会让学生觉得十分的新鲜和有趣,将以往那种逃避做作业的心理彻底转变过来。通过调查可知,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并且非常喜欢在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这种作法会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很强烈的荣誉感。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来布置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

举例说明,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课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的作业:请同学们在课下寻找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并试着去动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要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当作业布置完成之后,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拿出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来向学生询问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特征。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当中总结出了如下几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着6个面;正方体6个面的大小一致,而长方体则相对的两个面才是一样大的。

三、结束语

总之,数学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增强数学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杨荣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亚太教育.2016(33)

[2]庄存浩.打开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那扇窗[J].教育革新.2011(10)

[3]段颖显.生活情境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8)

[4]薛瑜.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知音励志.2016(23)

[5]阮新河,岑丽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11)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