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学习载体设计与实践

2017-03-04 08:44熊智贾颖莲何世松
职教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岗位能力学习情境供给侧改革

熊智 贾颖莲 何世松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课程则必须与岗位职业能力相适应。作为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组成,课程改革与建设任务首当其冲。只有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来进行课程建设,高职教育才有可能为行业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技能人才。文章主要讨论高职教育课程学习载体设计问题,分析了高职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现状、教学改革对学习载体的要求、学习载体选择的原则,并以交通装备制造类专业的核心课程“Creo三维建模与装配”为例,探索设计了若干具体的学习载体。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岗位能力;学习情境;学习载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69-03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了各行业、各地区的首要任务,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多数高职院校也在此背景下研究具体的策略与办法,着手调整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编写出版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职院校进行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合理配置有效教育资源的基本依据[1][2]。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课程则必须与岗位职业能力相适应。只有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来进行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才有可能为行业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技能人才。另外,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到,要形成“教育内部保证与教育外部评价协调配套的现代职业教育保障机制”[3],而最基础的保障无疑是课程建设。为配合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厂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本文以装备制造类专业的核心课程“Creo三维建模与装配”为例,研究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微观层面如何进行学习载体的设计。

一、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课程的学习载体是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是课程建设人员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为特定知识和技能设计编制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4][5]。但是,当前照搬早期普通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教材等,出版社利益诱导,不严格审核教材即出版销售,以教材代替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情况在高职教育中大面积存在。高职教育装备制造类专业的核心课程“Creo三维建模与装配”也存在此类问题,导致了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三维建模类课程与普通本科高校雷同的现象。如某出版社出版的《Creo 2.0机械设计》教材,针对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各出版了一本同名教材,两个书号,但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且两本教材从头到尾仅仅讲解各种建模命令及其他菜单命令的使用,缺乏综合运用的案例。这种以命令学习软件的方式完全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在读学生,以储备知识而非运用知识的做法更难适应高职学生的教学需要[6][7]。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学习载体的要求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适合高职教育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它能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并可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8]。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大量合适的学习载体。本课程设计若干学习情境,学生每学习一个学习情境即可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若干个学习情境全部学完后,便系统掌握了使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的技能。学习载体设计科学合理,学生的这种学习经验就可以内化成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于学生求职就业来说就有了有力的武器。

所以每一个学习载体必须能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且难度由浅入深排列各个载体所在的学习情境[9]。同时,学习载体的设计也应当契合当前微课拍摄的需要,为后续将课程建成MOOC或SPOC做好视频素材准备。

三、高職教育课程学习载体的类型

由于我国目前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均是录取批次最后一批,总体素质和基础不乐观,因此在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时必须破除传统学科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完整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每个学习领域课程中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承载具体学习任务的载体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常见的学习载体类型主要有故障(如机电维修类课程)、项目(如招投标课程)、任务(如数控加工课程)、材料(如材料成型课程)、案例(如法律类课程)、活动(如“两课”等)、产品(如电工电子类课程)、零部件(如汽车拆装与调整课程等)、问题(如高等数学类课程)、设备(如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等载体[10][11]。本文研究的装备制造类专业的核心课程“Creo三维建模与装配”选择以机械零部件和消费品产品为学习载体来进行设计。

四、“Creo三维建模与装配”课程学习载体的设计

Creo是美国PTC公司2011年6月正式发布的3D CAD/CAM/CAE软件,整合了PTC公司此前的Pro/ENGINEER Wildfire等三个软件。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排教师进行一年的培训与准备之后,于2012年秋季开始开设“Creo三维建模与装配”课程,替换2004年就开始开设的“Pro/E基础应用”课程,在国内是最早使用Creo进行三维建模教学的高职院校之一,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毕业后不至于被设计工具的新版本新技术所淘汰和拒录。

课题组通过企业调研发现,目前从事产品结构设计的主体是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极少有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上。事实上,在工业发达国家,从事产品结构设计的技术人员大多是职业院校毕业出来的中职生或高职专科生。

为了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载体,首先必须到企业对产品结构设计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具体的工作过程,提炼行动领域并进行学习领域转换,最后开发若干并行且难度递进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必须有至少一个学习载体,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情境下设若干个任务单元(如表1所示),每个单元教学过程经教学处理后可拍摄成微课程,为后续建设MOOC或SPOC做准备。这里要特别注意,载体不能是完整工作过程的某个步骤,否则将影响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更影响其策略层面迁移能力的培养。

根据装备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课程标准,经过多年的修改与完善,本课程典型学习载体设计如表2所示。

限于篇幅,表2六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仅列出了一个典型学习载体,每个学习载体属并行關系且难度递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教师应准备充足的工程案例,作为课内或课外训练素材,这些案例应是与每个载体相似的零件或产品,以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否则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无法胜任具体岗位的任职要求。

五、实践体会

教育部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12]。校内是否开展对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诊改,形成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是考验一所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正因为如此,从微观层面设计好课程学习载体,才能确保课程建设质量与教学效果。

作为装备制造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Creo三维建模与装配”课程自开设至今,一直受到了笔者所在学院的高度重视。近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载体设计,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前提。本课程2013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年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5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发现,学生学习“Creo三维建模与装配”课程的过程反过来也促进了对前导课程“机械制图与识图”的掌握与消化,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所以老师在讲授“机械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时候,可借助Creo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而恰当的学习载体,对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使用Creo软件的使用技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习结果案例文件也对后续学习使用Creo软件进行数控自动编程或模具设计等专业技能提供了素材。

参考文献:

[1]王亚盛.职业素质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3):63-65.

[2]贾颖莲,何世松.高职《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学习领域课程研究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4(4):10-13.

[3]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Z].教职成[2015]9号.

[4]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7-54.

[5]贾颖莲,何世松.行动体系下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41-42.

[6]何世松,贾颖莲.三维软件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6-97.

[7]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文.

[8]贾颖莲,何世松.现代职教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3(3):86-88.

[9]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何煜琛,习宗德.三维CAD习题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1]何世松,贾颖莲.高职轮机专业“校船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5(8):6-9.

[12]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Z].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文.

责任编辑 时红兵

猜你喜欢
岗位能力学习情境供给侧改革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物流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践教学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