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黑大豆的特征特性及稀植丰产栽培技术

2017-03-06 01:06黄元贵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黄元贵

摘要 阐述日本丹波黑大豆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从地块选择与精细整地、适期播种育苗、合理稀植、水肥管理、摘心整枝、中耕除草培土、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稀植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黑大豆单株产量、增加单位面积产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黑大豆;特征特性;稀植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029-01

牟定县地处云贵高原滇中腹地,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海拔1 521~2 897 m,年平均气温15.7 ℃,绝对最高气温34.3 ℃,最低气温-7.3 ℃,≥10 ℃年活动积温4 939.8 ℃,全县无霜期238 d。年日照时数2 502.2 h。年均降雨量880 mm,相对湿度71%。牟定县于2012年首次引进日本丹波黑大豆开展试验,产量3 096.85 kg/hm2,2013年扩大示范种植72 hm2,产量2 846.37 kg/hm2,2014—2015年累计种植面积163 hm2,产量2 956.87 kg/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品种生物学特征特性

日本丹波黑大豆(又名日本大黑豆、大粒乌皮黄仁豆)种子含蛋白质44%~48%,脂肪18%~21%;是目前国际市场需求较旺的大豆品种之一,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生物资源开发好项目之一,市场价10~12元/kg。该品种主要出口日本和韓国,用来制作黑色保健食品。

日本丹波黑大豆为无限分枝开花习性,株高75~85 cm,冠幅0.09~1.10 m2,单株分枝2~4枝,结荚150~200个,有效籽粒420~520粒;株型紧凑,叶椭圆形,淡绿色,紫花,籽粒圆形,种皮黑色,子叶黄色,种脐浅灰色,百粒重50~70 g。植株表现耐旱,不耐涝,耐肥,抗倒伏;海拔1 700~1 900 m的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70~180 d;产量2 650~3 950 kg/hm2,产值2.65万~4.74万元/hm2。

2 稀植丰产栽培技术

2.1 地块选择与精细整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耕性好,富含有机质,磷、钾含量高,土壤pH值为6~7之间的梯地或旱地种植。土壤翻耕晒伐一段时间后及时进行整地,整地时可施用普钙、硫酸钾复合肥、微量元素硼肥作包心肥。一般施普钙450~50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150~180 kg/hm2,微量元素硼肥15~20 kg/hm2;施肥方式结合整地单行条施理墒。整地质量做到沟直、沟通、墒平,墒宽30~35 cm,墒高10~15 cm。

2.2 适期播种育苗

海拔1 700~1 900 m地区种植,一般以4月25日至5月5日播种为宜。

为节省种子,确保大田种植密度,一般采用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移栽;移栽苗龄12~15 d,叶龄2~3片复叶;大田用种量18.0~22.5 kg/hm2。育苗播种时苗床要浇透水,按每钵1~2粒种子或3 cm×4 cm摆播,大田需苗床75~90 m2/hm2;播种时种脐向下,用手稍向下按。播后在种子上覆盖1~2 cm厚干细土或灰粪,盖土后再覆盖1层细稻草、稻壳或其他农作物秸秆等保湿;并采用覆膜方式保持苗床温度18~20 ℃,待子叶出土后及时揭去覆盖物。

2.3 合理稀植

上等肥力田行距为100 cm,株距为50~60 cm,移栽密度1.65万~1.95万株/hm2;中等肥力田行距为90 cm,株距为50~60 cm;移栽密度2.00万~2.21万株/hm2;移栽方式单行、单株条栽,地膜覆盖。

2.4 水肥管理

移栽10~15 d后视田间旱情可灌水1次,结合灌水追施速效碳铵80~100 kg/hm2;初花期根据植株长势及田间土壤湿度考虑是否灌水,同时补施尿素110~120 kg/hm2;在结荚盛期可进行叶面喷施钼肥、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次,防止落花,保证结荚数量,促进籽粒形成,提高种子百粒重,增加产量。

2.5 摘心整枝

该品种具有无限生长习性,若不摘心整枝则容易徒长,贪青晚熟,结荚少,所以必须及时摘心整枝。一般当植株长到16~18片叶(复叶7~8片)时摘去顶心,促进分枝,防止徒长,提高结荚率。

2.6 中耕除草培土

幼苗移栽10~15 d后可结合追施提苗肥人工中耕除草1次;产生第1个分枝时再人工中耕除草培土1次;出现第2个分枝时进行第3次人工中耕除草培土,培土高度至植株分枝部位,防止植株倒伏或植株分枝结荚过多下垂,从而拉裂主茎[5]。

2.7 病虫害综合防治

育苗时可用4.5%敌毒粉可湿性粉剂或3.6%千虫怯可溶性液剂拌毒土防治地下害虫危害;移栽后可用40%毒斯本乳油或20%百虫净乳油兑水喷施防治蚜虫;在生长后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浇施防止大豆根腐病的发生。

2.8 适时收获

在田间植株大部分叶片脱落后,摇荚有“哗哗”响声时要及时采收,过晚易炸荚造成损失。收获时分单株分批收割,收后扎成小把,集中倒挂在通风防晒的支架上进行后熟处理,待自然风干后脱粒;如遇阴雨天,要严防雨水浸泡,待晾干豆粒变硬后方可脱粒。脱粒时禁止用重物敲打,要人工甩把轻脱粒。脱粒后的豆子不能直接放在阳光下曝晒,要选择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晾干,以防种皮破裂[6]。待种子水分含量降至15%~18%时便可分级销售。

3 参考文献

[1] 胡王仲,徐正华.粮菜兼用型高产大豆新品种西豆3号[J].种子世界,1999(6):18.

[2] 徐树传,黄建成,王金官,等.白毛豆292性状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J].大豆通报,1995(5):15.

[3] 于晓伟.日本丹波黑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3):86.

[4] 刘东海,张连山.丹波黑大豆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1(10):17-18.

[5] 于晓伟.日本丹波黑大豆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4):34.

[6] 姚卫华.大豆新品种蒙豆9号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18-119.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