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06 12:35杜和芬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杜和芬

摘要 沿海防护林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沿海地区防灾减灾、改善生态环境及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但目前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更好地发挥沿海防护林巨大的生态效能,本文以温州市为例介绍了目前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问题;对策;浙江温州

中图分类号 S7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62-0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astal Protection Fores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Wenzhou City

DU He-fen

(Longwan Agro-Forestry Bureau of Wen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Zhejiang 325024)

Abstract Coastal protection fores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China.Coastal protection forest has played a prominent role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coastal areas,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coastal protection forest still has a series of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order to play its huge ecological benefits.This article took Wenzhou City as an example,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astal protection forest system construction,and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coastal protection forest;problems;solutions;Wenzhou Zhejiang

沿海防护林,简称“海防林”,是指沿海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沿海防护林体系是由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5类防护林组成的“防护林综合体”[2]。沿海防护林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海水和空气等方面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而且在沿海地区防灾减灾、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中也发挥了突出作用。

沿海地区是台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地区,自然灾害不仅导致沿海地区极大的经济损失,也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在长期和自然灾害斗争过程中,沿海地区人民深切地体会到建设好沿海防护林带、构筑绿色屏障、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非常紧迫的任务。因此,在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上,沿海地区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目前建设沿海防护林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建设效率不高、质量良莠不齐、体系不完备、林木树种单一、林业有害生物胁迫严重、生态防护效益呈现整体衰退状态等,这些问题均严重影响了沿海防护林可持续效益的发挥和生态环境的屏障作用[4]。为了保护和巩固好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成果,充分发挥其生态防护效益,本文以温州市为例浅谈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温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现状

1.1 地理环境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经济发达,历史悠久。东临东海海域,西与丽水市相连,南接福建省,北部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全市陆地总面积为11 784 km2,海域面积约为11 000 km2,陆地海岸线长达355 km,海岸線蜿蜒曲折,共有436个岛屿,主要水系由瓯江、飞云江、鳌江组成,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显著交替,四季分明,温度适宜,雨量充沛,7—9月有热带气旋,年降水量在1 113~2 494 mm之间。另外,温州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梯状倾斜,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因而沿海防护林的生态效益更显重要。

1.2 建设概况

经过30多年的建设,温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2009—2012年全市共实施完成重点防护林工程30 486.67 hm2,其中基干林带营造林3 440.00 hm2(泥质基干林带446.53 hm2)。2013年,全市岩质岸线基干林带已经全面合拢,泥质海岸基干林带除由于海涂围垦、标准堤建设、公路建设未完工等原因无法进行绿化外,大部分宜林地段已经实施绿化。

根据《温州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温州市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重心为海岸基干林带(包括红树林)建设,同时加强海岸带绿化,构筑一道温州海疆绿色屏障来有效地抵御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危害。促进沿海产业带生态环境优美;加大投资力度,落实造林用地;加快建设沿海、沿江、环岛防护林海岸基干林带,特别是新围垦区要按规划建设沿海防护林,建成泥质海岸基干林带250 km、基岩海岸基干林带550 km。2011—2015年,全市已建成的沿海防护林总面积达到24 966.67 hm2,其中人工造林2 253.33 hm2,封山育林8 260 hm2,林带修复14 453.33 hm2。

2 存在的问题

2.1 重营建,轻养护

在沿海防护林的营建上,重数量轻质量,造林后经营管理方式简单粗放,管理养护一直未有效跟进,营林技术手段落后。部分防护林带尤其是海岸基干林带遭受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后,防护林受损甚至出现断带,并没有及时补植;部分防护林带杂草丛间的病虫害现象严重,无人监管;甚至部分防护林带则被人为破坏,林间出现养殖家禽、种植蔬菜及堆放垃圾等现象;还有一些则由于海涂围垦工程的推进造成防护林带被破坏,贪图眼前利益损害了经济与环境的长远利益,给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保护及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2 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由于沿海地区土壤受海水长期侵蚀,NaCl含量较高,pH值呈碱性,多为盐碱土[5],因而在防护林中许多树种栽培后的成活率较低,并且树种定植成活后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率也很高[6]。沿海防护林还存在树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的问题,大部分为单一树种的纯林,有较多的单层林,而复层林较少,导致生物多样性不足,生态系统稳定性及自我修复调控能力差,从而降低沿海防护林的防护功能和生态效益。

2.3 病虫害较为严重

沿海防护林结构不合理及一些生态因子的改变,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制约沿海防护林可持续效益的发挥和生态环境的屏障作用。有害生物种类多、传播速度快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病虫害现象的重要特征,而防治不利、管理粗放进一步加重了沿海防护林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发生后,一般以化学治理为主,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森林植被的生态安全。

温州沿海防护林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天牛类蛀干性害虫和刺蛾类食叶性害虫等的危害。由于天牛危害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致使天牛等蛀干害虫发生程度日趋严重,对林带的健康生长和生态效益的发挥造成不良影响。经过调查发现,星天牛(Anaplophora chinensis)、光肩星天牛(Anaplophora glabripennis)和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为沿海防护林优势天牛种类,而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双斑锦天牛(Acalolepta sublusca)、红足缨天牛(Allotraeus grahami)等起协同危害作用。这些天牛幼虫蛀干取食,导致寄主树种主干中空,个别林带的树干风吹即倒,给沿海防护林带来经济损失,严重损害沿海防护林的防护功能。

3 对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增强沿海防护林防护功能,加快沿海防护林建设已经迫在眉睫。针对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结合温州社会经济生态建设发展的实际,建议应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生态效益好、防灾减灾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

3.1 合理规划,科学营建及管护

沿海防护林建设综合配套技术一般包括防护林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适宜树种选择、优化模式配置、造林配套技术、生态经济效益评價等。应当依靠林业科技规划和调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立沿海防护林调查规划、立地条件及营建档案[7],加强树种配置以及林分结构的优化研究,改善防护林生态效能低的状况。与此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营林,对于立地条件不足的防护林,可以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并以补育、抚育等手段辅助,构建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兼具的沿海防护林;疏林地、荒山荒地等则在采取封山育林手段的同时,也要加强人工植苗等促进手段来恢复森林植被;对于低效防护林则通过带状采伐、带状造林等手段,淘汰防护功能低的树种,逐渐替换为生态效益高效的观赏树种。在科学进行沿海防护林营建的同时,还要加强管护,建立健全沿海防护林日常管理制度,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沿海防护林的质量。

3.2 加强适生树种选择,增强生物多样性

由于沿海地区海涂盐碱地立地条件均较差,可适应生长的树种少,造林成活率低,所以树种的选择直接影响林带疏透度、生长速度及林木高度,并决定防护林是否能有效发挥诸如防护、改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等效益。立地的适应性、稳定性、抗虫能力、树冠密度、根系特性和自然更新力等是对树种进行选择时应着重考虑的要素[8]。一般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搭配经过试验的引种树种,重点关注树种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以抗性大、适应性强、寿命长、防护效能高的树种为最佳选择对象[9]。坚持乔灌、乔草、灌草以及乔灌草相结合,增加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有效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同时注重速生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从而保障沿海防护林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生态防护功能[10]。

从2010年开始,温州市龙湾区在海岸基干林带上先后试种了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和榕树(Ficus micro-carpa Linn.f.),调研发现榕树植株矮小并不耐盐碱,乌桕长势良好适应盐碱地,并且基干林带中还发现长势良好的榆树(Ulmus pumila L.),这可能是由于鸟类活动所导致的树种萌发生长,所以推测乌桕和榆树适合在盐碱地生长。2016年3月,开始对棱角山矾(Symplocos tetragona Chen ex Y.F.Wu)、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et)、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等树种进行试种试验,以期开发更多的适生树种。

3.3 加强病虫害监测,开展综合防治

森林病虫害在林木生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以及病虫害调查工作,科学地评价和分析有害生物危害现状,对沿海防护林体系有害生物种类、群落结构、发生特点和成灾原因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落实防治病虫害措施,在防治上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沿海防护林充分发挥其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生态效益促进社会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另外,森林检疫部门要加强检疫,及时处理劣质病害的苗木,以确保沿海防护林的造林质量。

4 结语

沿海防护林是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中坚力量,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生态工程,更有着深远的意义。要加强管护,维护并巩固好现有的沿海防护林建设成果,同时加强林业科研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在营建好沿海防护林的基础上,加强适生树种试种试验、选择配置及抗性研究,增强生物多样性,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沿海防护林的多种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周诗萍.浅谈儋州市沿海防护林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热带林业,2010,38(2):50-51.

[2] 周生贤.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加快构筑我国万里海疆的绿色屏障:在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J].木材加工机械,2005(3):1-6.

[3] 王祝雄,兰思仁,莫沫,等.我国沿海防护林保护管理情况调研与对策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8(3):2-8.

[4] 林官乐,马仁翻,陈炎.温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14,28(4):31-33.

[5] 李成,乔勇进,张敦论.山东省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树种的选择[J].防护林科技,2002(4):64-66.

[6] 谭芳林,徐俊森,林武星,等.福建滨海沙地造林树种的适应性与选择研究[J].林业科学,2003(增刊1):100-105.

[7] 肖纪军.浙江省沿海防护林土壤地理信息系统构建[D].临安:浙江林学院,2009.

[8] 范志平,关文彬,曾德慧,等.农田防护林人工生态工程的构建历史与现状[J].水土保持学报,2000,14(5):49-54.

[9] 柏方敏,戴成栋,陈朝祖,等.国内外防护林研究综述[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5):8-14.

[10] 成向荣,虞木奎,张建锋,等.沿海防护林工程营建技术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9(1):63-67.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