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的作用及技术措施

2017-03-06 03:55柏传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秸秆

柏传霞

摘要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废弃物,随着农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秸秆产量也迅速增加,秸秆综合利用的压力越来越大,秸秆综合利用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直接粉碎还田,秸秆机械化直接粉碎还田,不仅省工节本,而且简便易行,同时有利于改善环境,培肥地力,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24.29;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160-02

江苏省金湖县金北镇位于淮河入江水道北岸,全镇有10个村居,2.2万人,耕地面积4 330 hm2,常年种植水稻4 130 hm2,小麦4 130 hm2,年产稻麦秸秆7万t。至2015年秋收,全镇实现了收割与秸秆粉碎还田同步的机械化,有效解决了稻麦秸秆出路問题,切实改变了过去收割季节焚烧秸秆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金北镇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秸秆机械化全量粉碎还田,不仅解决了秸秆的出路,而且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对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是秸秆这一农业主要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根本途径。

1 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的作用

秸秆机械化粉碎后直接还田,具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通气保水性,进而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减轻空气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1-2]。

1.1 补充土壤养分

农作物秸秆主要成分是有机化合物,富含氮、磷、钾等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经微生物降解后的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补充。通过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的保氮能力,并且也可以增加土壤微量元素的补充,进而增加土壤的肥料。

1.2 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同时大量的秸秆施用到耕地中增加了土壤的能源物质,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各类微生物的活性,通过微生物和土壤的互作作用,大量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得到充分地分解,增加了土壤的肥料。

1.3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多年来,绝大部分农作物秸秆主要采取燃烧处理,多数实行露天焚烧,污染空气,影响交通,直接影响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焚烧造成的土壤表层焦化还杀死了大量的有益生物,长此以往会导致土壤板结。随着秸秆禁烧力度的加大,许多秸秆沿沟渠、道路随意堆放,不仅污染农业用水,而且污染农村环境,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有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1.4 增加作物产量

2014年,金北镇根据市县农业部门的统一安排,开展了稻草全量还田的对比试验,田间考察数据表明:稻茬小麦田,次生根前期无差别,至翌年2月20日后,秸秆还田田块次生根生长速度加快,比对照田次生根增加2.2条,总茎蘖增加7.5万个/hm2。至3月20日次生根增加8.1条,总茎蘖增加36.0万个/hm2,至拔节期3叶以上大分蘖,秸秆还田田块比对照田单株增加0.18个(表1)。

秸秆全量还田与未还田比较,成熟期秸秆还田田块推迟3 d成熟,有效穗数增加40.5万穗/hm2,单株粒数增加0.2粒,千粒重增加0.2 g,理论产量增加757.5 kg/hm2,实收单产增加709.5 kg/hm2(表2)。

2 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的技术措施

秸秆机械化粉碎全量还田,还田草量大,如果技术措施不到位,就会产生不良后果,特别是影响后茬作物正常生长。一是易发生土壤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甚至出现黄苗、死苗、僵苗等现象。二是影响耕作质量。秸秆全量还田,机械耕旋作业难度增大,导致土壤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跑风漏气,影响后茬作物根系生长。三是易发生病虫害。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的几率增大。

2.1 秸秆粉碎要细,抛撒要均匀

还田的秸秆粉碎要彻底,不能太长,同时要通过深耕和深埋,加速秸秆分解。如果不匀,则厚处很难耕翻入土,导致田面高低不平,造成后茬作物出苗不匀、生长不齐等现象,不利于后茬作物的田间管理[3-4]。

2.2 注意留茬高度

深耕或深旋耕时可选择高留茬,即留茬高度在15~20 cm,并使秸秆均匀撒在地面,以利耕作。少免耕田块,可选择矮留茬,并将作物秸秆均匀撒在地面,这样既省力又利于出苗。

2.3 配合施用氮、磷肥

新鲜的秸秆碳氮比大,还田后易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肥料,补充土壤中的速效养分。

2.4 加强田间管理

可边收割边耕埋,利用收获时含水较多,秸秆及时耕翻入土利于腐解。土壤墒情差的,耕翻后应立即灌水;墒情好的则应镇压保墒,促使土壤密实,以利于秸秆吸水分解。

3 参考文献

[1] 杜长征.我国秸秆还田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9(7):234-236.

[2] 戴飞,韩正晟,张克平,等.我国机械化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机化,2011(6):42-45.

[3] 孙朋朋,蔡东林,朱正阳,等.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长效发展机制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6):264-265.

[4] 刘一,黄耀明.浅议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与发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2(3):149-151.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秸秆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油菜秸秆在不同腐熟还田模式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SONG OF SMOG AND FIRE
5月1日起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万能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