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结构优化与调查研究

2017-03-07 19:04陈冬仿
关键词:河南省调整农产品

陈冬仿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河南省农业结构优化与调查研究

陈冬仿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农业是建设新农村关键性的物质前提,农业结构是否合理对农村、农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农业结构是经济系统中农业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技术联系及组合形式,与该地区的科技水平、经济制度、自然资源等因素有关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结果。优化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将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向高效化、合理化的方向调整,提高农业经济的持续性与协调性。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重要作用,但因为农业结构要素、市场变化、农业特点等因素,优化农业结构期间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分析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较强的优化策略。

河南省;农业结构;优化;调查

一、引言

新时期,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不但是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新世纪后,农产品供求格局出现本质性变化,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之前单纯性资源约束逐步向需求、资源双重约束的方向转变。一方面农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人们逐步提高生活水平时,对传统农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步下降。现在河南省既要面对外国农产品对自身的冲击,也要积极投入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所以河南要积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调整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重视转变观念,提升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

二、河南省农业结构发展及演变历程

从建国到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一段时间内,全国情形大致相同,农业生产结构基本无变化,维持着以提高粮食产量为重点的单一粮食型结构。河南省总播种面积中,有88.4%为粮食作物、10.7%为经济作物、0.9%为其他作物。此比例在1978年前,其变化不明显。不合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农业结构中,种植农业所占份额过大,畜牧业的份额较小,渔业和林业的份额过低;其二是种植业结构中,几乎没有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份额较少,绝大部分是粮食作用。因为此种结构对农业不同部门间彼此作用、协调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与破坏,限制农业的全面发展。因此,这种农业结构虽然长期运行,却一直没改变农民收入少、农产品供应少的现象。短缺经济是当时农村经济、农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重要特征。

随着改革开发政策的实施与不断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与变化,共历经四次大调整。1979年到1984年为第一阶段调整,其属于被动性调整,在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的基础上,从传统的粮食生产转变成多种经营,种植业与粮食生产的比重不断减少,养殖业与经济作物种植业持续发展。废除以“粮食为纲”的生产方针,既重视粮食生产、也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此阶段全省粮棉产量快速提高,但运销、加工及储藏能力发展较慢,出现卖棉难、卖粮难的现象。1985年到1991年为第二阶段调整,调整目标是适当减少棉花与粮食的种植面积,积极发展畜牧业。此阶段,河南省出现农业增产却难以增收的情况。1992年到1997年为第三阶段调整,以促进多种经营发展、保证粮食产量持续提高为调整原则,以重视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增强商品率和粮食品质为主要目标。此阶段,农产品产量快速提高,但农产品价格不断减少,没有体现出调整农业结构应有的效果。1998年至今为第四阶段调整,此次调理的宗旨是跳出短期经营思想下重视农产品数量的想法,既要有效的稳定供需,也要按需生产、以销定产;抛开传统农业生产的限制,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强农产品转化与加工能力,让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摒弃小范围平衡发展的局限,对区域性农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让不同地区都能有效体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起特色农业新结构;跳出为发展农业而发展农业的圈子,全面发展小城镇与乡镇企业,扩大农业就业途径,推动城乡经济与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共同发展。所以,这次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农村与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变革。

三、河南省调整农业结构中出现的问题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拥有特别丰富的自然资源。河南是农业大省,小麦、大豆、玉米、花生等农产品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在几次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时获得很多成就,但因为调整农业结构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其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农业仍旧存在结构性矛盾

河南省农业连年获得大丰收,为何农民收入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本质性原因在于农产品需求与供给失衡,供给结构无法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农产品供给产生结构性过剩,其价格不断下降。现在,大部分居民成功的解决了温饱问题,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量逐步减少,而河南省农业基本保持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如2015年,我省农业经济作物面积小而粮食作物面积大,农民还保持着一麦一秋的种植方式。

(二)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较少

河南省的农业科技含量比较低,销售的农产品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原字号”,就算进行加工也属于粗加工,其具有的转化增值率普遍偏低,是目前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以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例如以农业为主的驻马店市,其主要农作物包括香菇、芝麻、玉米、小麦等,几乎所有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进行销售的,损失大量利润。

(三)农村科研成果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都较弱

河南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标准较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农村市场体系、农产品生产基地等,缺乏较强的防范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的能力,没有将科学教育与农业生产紧密的结合起来,没有体现出农业大省的整体优势,在关键领域与重大技术难题上缺少科技攻关能力。另外,农民缺少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知识体系较陈旧、知识更新慢,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较慢,部分高校技术无法快速应用在生产领域。

(四)存在劳动力过剩和农产品过剩的情况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因为大部分人的工作和农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而河南土地只有每人一亩多,如此一来河南隐性剩余劳动力较多。以前只存在劳动力剩余,而农产品较少的现象,现在市场需求低于初级产品生产量,导致粮食产品出现积压的现象。

(五)农业投入总量较少

因为河南省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向非农产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另外不完善的土地制度和不合理的比价也让农户的投入环境更加恶劣。河南省近几年暴露出农业投入量不断下降的问题,在农业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形成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缺少发展后劲的现象。

四、河南省优化农业结构的策略

河南省农村与农业经济面临着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急需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在调整农业结构过程中,要让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借助新科技发展,使其从以前只重视产量转变成重视质量与品种,从整体层面上增强农业效益。

(一)设计出优化农业结构的规划

为更好的调整与优化河南农业结构,省政府已制定并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意见》《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等文件,出台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未来要继续体现政府在优化农业结构中的作用,按照优化农业结构时出现的新变化与新情况,补充、修正、制定推动优化的新政策,对农业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另外,因为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是系统、复杂的工程,在调整过程中,要设计可以有效利用各地区优势资源的规划。不同地区要对自身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国内国际市场需要,完善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的战略规划,努力做到有发展目标、有落实政策、有工作重点。现阶段,要制定农产品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区域布局、专用农产品等相关规划。

(二)优化河南省农业结构的策略

首先,河南省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要重视两项工作:首先要建立调整农业结构示范带,陇海铁路与301国道跨越本省五个城市,辐射26个县,是欧亚大陆桥向我国内陆延伸的重要通道,其交通优势较突出,按照东西地貌特征,东部着重发展大宗农产品、西部着重发展特色农产品,构建起调整农业结构示范带;其次,根据各地特点,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如在新乡建立优质小麦基地、以商丘及周口等地建立棉花基地、在黄河沿岸地区建立水稻基地、围绕着中牟和开封建立瓜菜基地等。

其次,重视畜牧果林产业的发展。河南省要重视畜牧业,将其发展成支柱性产业。要重视优质家禽、牛羊的养殖,增强瘦肉型猪的数量。现阶段,要着重发展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瘦肉型猪等品种。重视禽畜的防疫工作,既可以降低畜牧业经济损失、促进其持续发展,也能够增强河南省农副产品的竞争力。另外,要重视林业发展,在重点区域建设林业生产基础,如豫西南、豫西的山地可以建设猕猴桃、板栗基地;豫北、豫西等地要建设山楂、苹果种植园;平原地区要建设时令小杂果、农枣间作、工业原料林、速生林。

最后,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1)发展无公害蔬菜与反季节蔬菜。(2)提高花卉苗木生产的范围与数量;(3)重视生产烟叶、花生、瓜果、棉花等大宗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发展。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生产更多高质量的经济作物;(4)大力发展食用菌,在生产食用菌过程中要尽量使用代料,而不能随意砍伐树木,让林业生产与食用菌生产共同发展。

(三)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

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力和动力。要提高科学创新的进程,以农业产业升级和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对农业科学的重点与方向进行调整,将科技普及到农业产业化的不同方面中,提高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要解放思想,学习和引进国内外新技术与优良品种,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根据产业化要求改革农业技术,重视畜禽良种工程、种子工程的进展,重视培育瘦肉型猪、肉牛、玉米、棉花、小麦新品种,提高河南新品种培育能力。重视农业推广农业配套技术,实施“跨越计划”、“丰收计划”等技术,将农业技术进行配套、组装,增强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四)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供产销一体化能力

推动河南农业产业化发展要以农民为基础、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社会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桥梁,开展贸工农、种养加、供产销一体经营,从传统的重视生产转变成发展产业,从大力发展农业转变成农工商共同发展。首先,规模化、区域化、专用化、优质化要求,积极开展基础建设。其次,根据市场扩展水平高、科技含量多、机制灵活等要求,建设与发展龙头企业。最后,根据“订单农业”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分配制度。企业与农户通过签订代销合同的形式,由企业向农户提供科技服务、种苗与种子,并根据合同价格收获农产品;农户按照合同要求生产合格产品,以此方式推动农户与企业构建科学有效的分工协作关系,进而建立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经济关系。

(五)增加农业投入总量

首先,扩大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范围。财政为农业提供支持是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固定内容、重要内容,在建设与维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体系、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等方面都需要财政的支持,所以,要积极构建完整、系统的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同时,河南财政要特别关注农村社会事业,就是在农村社保、卫生、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其次,在财政支农政策下,各级政府间要建立起投入分担机制,就是中央与地方财政都要在财力方面对农村与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现阶段,我国正进行体制改革,要有效转变政府对农业投入比例较少的问题,要对各级政府与财政相关的责任与事权进行明确,在政府间建立起合理、新型的分担机制。最后,在推动农业发展进程中,运用财力方式与财政政策,鼓励与引导社会其他资金的投入,如引导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投入,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外商资金进入农业建设中;鼓励非农经济组织向农业注入资金;各地区金融机构向农户提高农业贷款额等。进而构建起有利农村与农业发展的多层面投资途径,为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五、结语

河南省农业结构优化是系统、庞大、复杂的工程,其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要按照政府引导,充分体现农民主体作用,基于市场需求,激发各方面有效因素,真正调整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清晰的认识到优化农业结构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在内部要制定合理化内部布局、选择优质化品种,也要不断优化、完善市场条件和政策法规。准确认识调整优化重点,既重视稳定粮食生产,也提高林果业、畜牧业的发展。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加工业科技含量,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时,要重视增强农业投入量,实现多渠道筹资的目的,为优化农业结构提供资金支持。

[1]冯舒,汤茜,丁圣彦.农业景观农地和非农绿地斑块属性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6):733-740.

[2]赵保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5,(7):52-54.

[3]翟素梅.河南省汝阳县农业结构调整现状调查及发展思路[J].北京农业,2013,(24):235-236.

[4]宋瑞敏,刘文谦,汪彬雯.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6):3703-3705,3711.

[5]杨应杰,李想.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6,(1):54-58.

2017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加快河南粮食核心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创新研究(2017-YYZD-08)

陈冬仿(1978-),女,历史学博士,河南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和社会史研究。

猜你喜欢
河南省调整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