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年画赏析
——以灶王年画为例

2017-03-08 08:49
老年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杨家埠财神画风

□ 袁 伶

杨家埠年画赏析
——以灶王年画为例

□ 袁 伶

又近年关,在岁末腊月的辞旧迎新中,寄托祈福、驱凶迎祥的民间年画,依然还在点缀其盛。今天,民间年画已是乡村市集和城镇街巷佳时年节的缤纷妆点,也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我们认识地域文化的一部辞典。从中,可以读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这四大民间年画,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技术特色。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兴于清。鼎盛时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那时,只要一入秋,画商便云集杨家埠。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年画挂满街头。当时木版年画的生产,主要在潍坊和周边县地的三十几个村镇进行,形成了“粗货”“细货”和“黑货”三个派系。原潍县县城是年画的集散地,故统称为 “潍县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明代以神像为主,画风工细缜密;清初开始出现美女、童子年画,画风简括秀丽;乾隆年间,表现戏曲故事的年画大增,其画风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清末画风则仿习当时风行的文人画笔墨情趣,线条顿挫有致,画面生动活泼;新中国成立后,画风则趋于写实。

“巧画士农工商,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正是说杨家埠年画题材的广泛和内容的丰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表现主题,主要有六大类型:一是过年、办婚事、农忙节气等风俗类;二是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等大吉大利类;三是敬供门神、财神、寿星、灶王等招福辟邪类;四是包公上任、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典传说故类;五是比武卖艺、升官发财图等娱乐讽刺类;六是三阳开泰、开市大吉等四季花鸟、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总之,仙人门神、美女童子、山水花鸟、戏曲舞台、神话传说、民间生活、针砭时弊等无所不包,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永远的主题。

《灶王年画》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较之桃花坞、绵竹等年画产地,也别具特色。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统制作方式,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然后,在朽稿基础上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或棠木版上供雕,分别雕刻出线版和色版。再进行调色、夹纸、兑版、跑色处理等。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进行简单描绘,用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以使年画更加生动自然。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造型夸张、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挺拔、流畅,寓意深长、诙谐活泼;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练、流畅,刚柔结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色彩艳丽、火爆、对比强烈。杨家埠年画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奔放、豪爽、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

杨家埠灶王年画,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形式之一,画面开张大方,神气饱满,大红大绿,大黄大紫,七彩晃眼,人气壮旺,年味夸张。灶王年画的画面分为上灶马头和下灶马画两个部分。灶马头部分,以农时节气文字为主,宜于农时操作;而下方灶马画部分,则是以画为主,满满当当,浓墨重彩,并分割成三个空间,表现了三十二神祇,还画上两匹马、一只狗、一只鸡,寓意马行千里,鸡鸣犬吠。

灶马画最为精彩的画面,是中间部分的“灶君府”,这是灶王年画的主题。灶王夫妇分坐在聚宝盆两边,两旁分立四位侍女侍男。在灶王上方,为文财神,对称陪侍六个童子,展示着“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的祥瑞对联。在灶王下方,则为武财神,对称两边各有五位侍卫。而在年画的两侧,也对称并排着八洞神仙。年关祭天酬神,供了灶王,敬了文武财神,又求了八洞神仙的护佑,作为百姓大众的朴素信仰, 在小小的杨家埠灶王年画中,全然得到了满足。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表现主题、表现形式和造型手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及审美价值。作为齐鲁文化中最为朴实、地道的文化样式,其源起并发展于民间,寄托了黎民百姓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的期许和祈福驱灾的美好愿望。

猜你喜欢
杨家埠财神画风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南极仙翁、财神送宝
浅析杨家埠年画的品牌设计及应用研究
财神香火旺
财神到
象鼻财神
杨家埠:刻版坐案子,捎带扎鹞子
画风
真实存在的怪异植物:“画风”太诡异
不走寻常路 拥有独特画风的VR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