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卢琦年谱

2017-03-09 08:46张晓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惠安县永春县惠安

张晓东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卢琦(1306—1362),字希韩,号立斋,泉州惠安人,存有《圭峰集》。卢琦是元代一位大诗人,为元末闽中文学四大名士之一。明代徐《笔精》评卢琦诗云:“卢诗自佳,如‘岚气满林晴亦雨,溪声近驿夜如秋’……‘梧叶几番深夜雨,梅花一树短篱霜’,清典可咏。元诗多纤弱,若圭斋者,实有唐调者也。”《四库全书总目》亦云:“琦官虽不高,而列名良吏,可不藉诗而传。即以诗论,其清词雅韵,亦不在陈旅、萨都拉下。”由此可见,卢琦的诗歌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

卢琦先世光州固始人(今河南固始县),唐末避乱入闽,居泉之惠安(今泉州惠安县)。卢琦髙祖讳汝华,曾祖讳达叔,祖讳义先,祖母李氏,父讳庆龙,母郑氏,妻陈氏。《故前村居士卢公墓志铭》载“惠安卢琦……以善状乞铭于吴鉴,曰:‘吾先世光州固始人也。唐末避乱,从王绪入闽,居泉之惠安。宋乾道间,有曰曕者,隐登髙山下……其后迁邑东之圭峰下,乃吾髙祖之父也。髙祖讳汝华,曾祖讳达叔,祖讳义先。以至元丙子之三月,生吾父,名庆龙,字云从。其年,宋六岳乱,吾祖偕祖母李氏避之海岛中。’”又“吾母郑氏,有贤德。”这篇墓志铭是卢琦请吴鉴为其父卢庆龙所作,收录于四库本《圭斋集》卷后。《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亦载“君先世光州固始人,从王绪入闽,居泉之惠安。曾祖讳达叔,祖讳义先,父讳庆龙,赠承务郎南昌县尹,生子四,君其次也。母郑氏,赠恭人。妻陈氏,赠恭人。”这篇墓志铭则是卢琦第三子卢昺请谢子龙为卢琦所作,收录于《(道光)惠安县续志》。

卢琦有兄弟四人,长卢屿,次卢琦,次卢琥,次卢瑛。《故前村居士卢公墓志铭》载“……得年六十有八。子男四人,长屿、次琦、次琥、次瑛,皆已娶。女一人,适张某。孙男五人,孙女一人。”

卢琦有子四人,长卢暹,次卢果,次卢昺,次卢晏。女三人。《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载“……子男四人,长暹蚤世,次果娶连氏,昺娶林氏,晏娶柳氏。女三人,幼者仅存。孙女一人。”《恭人陈氏圹志》亦载“……享年六十又五。子男四,长暹、次果、次昺、次晏,长蚤世。女三,皆殇。孙男三,源、汝、魁。女六。”这篇圹志为莆田陈中为卢琦妻陈氏所作,收录于四库本《圭峰集》卷后。现整理其年谱如下: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十年丙午(1306),卢琦生。

《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载“吾乡友希韩卢君之子昺,走介以书来曰:‘吾先君子以至正二十一年秋,移病去官,侨居玉融之海乡。不幸明年秋七月甲辰,卒。”可知,卢琦卒于元惠宗至正二十二年,即公元1362年。

又载“俄以移疾去,卒于海上中途之寓舍,得年五十有七。”可知,卢琦享年57岁。反推之,则卢琦当生于大德十年丙午,即公元1306年。

元武宗海山至大二年己酉(1309),4岁。其妻陈氏生。

《恭人陈氏圹志》载“恭人姓陈氏,讳懿,字孤徽,世家惠安之乌石。曾祖讳嗣源,祖讳旃泽,父讳怡孙,母许氏。以至大己酉八月廿七日生。”按:至大己酉指至大二年,即公元1309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延祐四年丁巳(1317),12 岁。 母郑氏去世。

《故前村居士卢公墓志铭》载“吾母郑氏,有贤德,先二十七年卒。时吾兄弟幼稚,……(父)尝诲琦等曰:“汝母早殁,吾教汝兄弟读书,非图富贵利达。惟愿世先德,为好人,行好事而已,”卢琦父卢庆龙卒于1343年(见下文),而其母先其父二十七年卒,故其母郑氏卒于延祐四年丁巳,即公元1317年。

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元年辛酉(1321),16岁。与用平上人等游龟山福清寺,作《至治辛酉九日与用平上人纯仁茂才游西山福清寺有感》。

《至治辛酉九日与用平上人纯仁茂才游西山福清寺有感》“芳月忽已晏,赏心遂蹉跎。……二者岂不美,如此日夕何?”按至治辛酉指至治元年,即公元1321年。福清寺在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龟山上,用平上人等生平不详。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元元年乙亥(1335),30岁。初夏游菱溪,作《游菱溪记》。

《游菱溪记》“惠安之北乡,其泉石林麓之美,独菱溪为最胜……至元已亥初夏,予与莆阳人方君,同寓乌石精舍。溪出乌石山之背,每日未晡,主人辄相命以出,出则之菱溪。……无所不游,游辄为之记。所谓雄深雅健之文,皆以是得之。今余才不见用于时,文不足示于后,姑书以志岁月云耳。”按:文中至元已亥当为至元乙亥,古人书“乙”为“已”以别于“己”。至元乙亥指至元元年,即公元1335年。

至元二年丙子(1336),31岁。娶妻陈氏,陈氏孝敬温惠。

《恭人陈氏圹志》载 “恭人姓陈氏……年二十八,我先君受于乌石之庙,而归于卢氏。先君讳琦,自号立斋。”按:陈氏生于至大二年己酉(1309),年二十八归于卢氏。推之,娶陈氏则当在至元二年。

又载“恭人生而孝敬温惠,幼涉书史,有载忠臣、烈妇、孝子、顺孙之行,未尝不三复叹慕。既归,奉吾祖南昌君,视滫瀡,问燠寒,唯谨。南昌君尝语人曰:‘自吾得新妇,増一孝女。’”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辛巳(1341),36岁。中乡试。

《(弘治)八闽通志》卷五十载“至正元年辛巳,乡试,卢琦惠安人。”按:至正元年辛巳,即公元1341年。

至正二年壬午(1342),37岁。登陈祖仁榜进士第,授将仕郎台州录事,后因丁父忧,未赴。

《永春平贼记》载“卢琦字希韩,惠安人,登至正二年进士第。”按:至正二年,即至正壬午,公元1342年。《永春平贼记》为元代林以顺所撰,收录于《圭峰集》卷后。

《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载“登壬午进士第……授将仕郎台州录事,丁外艰不赴。”

《故前村居士卢公墓志铭》载“惠安卢琦,登至正二年进士第,授将士郎台州录事,归自京师之五月,丁父忧。”

《(弘治)八闽通志》卷五十载“二年壬午,陈祖仁榜,卢琦。”

至正三年癸未(1343),38岁。父卢庆龙去世。

《故前村居士卢公墓志铭》载“……后数日,感微疾,端黙而逝。时癸未二月十二日也,得年六十有八。”按:癸未指至正三年,即公元1343年,卢庆龙当卒于此年。

至正五年乙酉(1345),40岁。夏六月,惠安县学修学増田毕,卢琦作《惠安县学修学増田记》。

《惠安县学修学増田记》“至正五年已酉夏六月,惠安教谕傅君驰书告琦曰:‘惠安学凡四迁,而迄定于县治之左前。’……陆公若华继至,乃大修明伦堂。栋挠者更之,础陷者平之……自始役迄终,公每躬督之,不务苟成,不求速效,必完必固,图可以久。……先时,邑民陈某以罪没田于官,乡豪阴据之。前令吴公……因召豪至廷下,示以法,豪遂服,田悉归于学,于是学廪始给。邑之耆士来言曰:‘凡有功于学者,宜祀……公与前尹吴公独不宜祠乎?’众诺而祠之。将载其事于石……请予为记。”按:文中至正已酉当为至正乙酉,至正五年乙酉即公元1345年。

至正六年丙戌(1346),41岁。葬父于惠安县仙境山。同年终丧,改延平知事授纵仕郎,在任期间有廉名。

《故前村居士卢公墓志铭》载“诸孤将以丙戌十二月廿四日丁酉,奉柩葬于县北仙境山之原。”按:丙戌指至正六年,即公元1346年。

《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载“授将仕郎台州录事,丁外艰不赴。终丧,改延平知事授纵仕郎。”按:至正六年距卢琦父去世已三年,此年终丧。可知,改授延平知事当在此年。又载“其在延平,案无留牍,廉之名盖自此始。”

至正九年己丑(1349),44岁。惠安县令雷机重修登科岩,二月落成,卢琦作《重建登科岩记》。

《重建登科岩记》载“至元丙戌,前进士雷侯子枢来宰是邑……得兹山喜曰:‘是何其名之嘉也!’……乃率僚属登焉。至则慨昔贤藏修之地,鞠为草莽,为之恻然者久之。越三岁,戊子冬十月,计工度材……己丑春二月落成,稚耋聚观,咸谓规制之盛,前此所未有也。于是,雪溪林先生走书镡津之上,属予为记……雷侯名机,字子枢。”按:己丑指至正九年,即公元1349年。雷机,元延祐年间进士,至正六年授惠安县令。

是年春,为友人作《求麦舟疏》。

《求麦舟疏》载“至正己丑春,友人三山方子不远数百里至剑津,袖舂陵太守木轩先生所赠诗,以赠予。且泣以告曰……予闻而悲之,因为作俪语数联于后,庶好义之士读之而有感焉,必有能周其急者。”按:至正己丑即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木轩先生指林兴祖,字宗起,至治中登进士第,卒号木轩先生。友人方子生平不详。

至正十年庚寅(1350),45岁。三月,吴克忠重修三华讲堂毕,卢琦作《三华重修讲堂记》。

《三华重修讲堂记》载“至正九年己丑六月,余以事抵三华,即谒庙学。偕诸儒坐于讲堂之上,顾瞻栋宇欲压……(吴)公欣然曰:‘是吾责也,是吾父、吾祖之志也。’于是捐财集工。不俟终日,凡栋梁、榱桷、竹瓦之污腐残缺者,悉易之……兴役于己丑,毕工于庚寅三月……斯无负吴侯所以作新斯堂之美意。侯名克忠,松泉其号也。”按:庚寅指至正庚寅,即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吴侯指吴克忠,将乐(今福建将乐县)人,号松泉,授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帅,卒于官。

是年秋,江浙省礼请卢琦校文。

《立斋卢先生文集后语》载“至正庚寅秋,江浙省礼公较文。予忝预选列,士大夫咸谓予之得所传,其疑公之私者。公则曰:‘师友传授固欲学者之底于成,设有所私焉,亦因其可取而取之耳。’”按:元代在全国设10个行省,江浙省为其中之一,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区。《立斋卢先生文集后语》为孙伯延所作,收录于四库本《圭峰集》卷后。

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46岁。乐斋处士陈立功卒,卢琦作《乐斋陈公墓志铭》。

《乐斋陈公墓志铭》载“公讳立功,字连仲,号乐斋处士……遂返龙水,信宿而殁,时至正辛卯十二月二十日也,得年七十又七……”按:至正辛卯指至正十一年,即公元1351年。

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47岁。调永春县尹,有善政。同年,邻邑仙游县盗发,琦适巡永春邑境,遂擒盗贼送元帅府。

《永春平贼记》载“十二年,稍迁至永春县尹,始至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减口盐一百余引,蠲包银、榷铁之无徴者。已而,讼息民安,乃新学宫,延师课子弟,月书季考,文风翕然。邻邑仙游盗发,琦适巡邑境。盗遥见之,迎拜曰:‘此永春大夫也。为大夫百姓者,何幸之大乎!吾邑长乃以暴毒驱我,故至此尔。’琦因立马,喻以祸福。众皆投刀槊,请缚其首以自新,琦许之。酋至,琦械送帅府,自是威惠行于境外。”按:十二年指至正十二年,即公元1352年。

《(弘治)八闽通志》卷八十七载“至正十二年三月,仙游民陈君信、秦通甫、黄文五等聚众数百人,攻陷县治……君信等遂肆焚掠,谋逼郡城。莆田民黄信一等,亦聚众应之。未几,信一父子三人先就获……君信势穷,走永春。县尹卢琦诱获之,俱送元帅府伏诛。”

是年夏六月,开始重修永春县学。

《重修永春县学记》“予始位县事,即谒学教谕,高仲举等进而言曰:‘是学自至元内附以来,前后累改,然岁久屋老,随葺随坏……’予喟然叹曰:‘……今天朝右文,而圣人之居,其陋若是,吾徒得无赧乎!矧余来方欲以教化理诸邑,而学又教化所自出,尚得辞其责乎?’……是年夏六月,首作戟门五高与殿称……”

至正十三年癸巳(1353),48岁。泉郡大饥,卢琦时在永春县尹任,救助灾民甚多。

《永春平贼记》载“十三年,泉郡大饥,死者相枕藉。其能行者,皆老幼扶携,就食永春。琦命分诸浮屠及大家,使食之,所存活不可胜计。”按:十三年指至正十三年癸巳,即公元1353年。

《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亦载“及为永春……郡中大饥,道有积殣。君以公事至郡,见饿者,贸贸然悯之。令载以归,使富民出谷粟以赒养之,亡虑数百人。”

是年,陈士麟去世,作《元故真士陈公墓志铭》和《祭乌石陈贞士文》。

《元故真士陈公墓志铭》载“至正十三年癸巳二月二十二日,有元真士惠安陈公,卒于乌石之正寝,得年五十有八。卒之十日,其侄女偦卢琦,在永春闻而哭之。”又载“真士讳士麟,字子信,元真丙申二月二十日生……”按:陈士麟为卢琦妻陈氏之叔。

《祭乌石陈贞士文》“维至正十有三年,岁次癸巳四月戊戌,朔越二十又二日己未,侄女偦卢琦谨以牲酒祭于故妻叔贞士陈公之灵,告以文曰……”

至正十四年甲午(1354),49岁。二月,重游蓬壶镇,作《重游蓬壶因呈诸公一笑》二首。

《重游蓬壶因呈诸公一笑》“匹马重寻蓬岛路,东风二月柳花香。……群贤此路从来少,未必山阴胜永阳。”“我来作县已三载,偏爱毗湖春酒香。……欲学渊明归种柳,不栽桃李满河阳。”按:蓬壶镇位于福建省永春县中部,且第一首诗有“东风二月柳花香”句,第二首诗有“我来作县已三载”句,可知这两首诗当作于是年二月。

是年五月安溪县寇作,六月寇来袭永春,卢琦时在永春县尹任。

《重修永春县学记》载“十四年甲午夏五月,安溪县寇作。六月侵我疆,官署、民户毁于火,而是宫岿然独存。既而义旅聚于斯,栖兵于斋,饲马于亭,穴垣而蹊,斧户而爨,所不克毁者仅庙。余与戈甲相卧起,弗暇顾也。”

《永春平贼记》载“十四年,安溪寇数万人来袭永春。琦闻,召邑民喻之曰:‘汝等能战则与之战,不能我当独死之尔。’众皆感愤曰:‘使君何言?使君父母,我民赤子,其忍以父母畀贼耶!彼寇方将掳掠我妻子,焚爇我室庐,乃一邑深仇也。今日之事,有进无退,使君其勿以为忧。’因踊跃争奋,琦率以攻贼,大破之。明日复倾巢而至,又破之。大小三十馀战,斩获一千二百馀人,而邑民无死伤者。贼大衂,遂遁去。时兵革四起,列郡皆汹汹不宁,独永春晏然,无异承平时。”

是年六月,永春县公署毁于邻寇。

《永春县重建公署记》载“公署重建于至正元年辛巳……十四年甲午夏六月,毁于邻寇。”

至正十五年乙未(1355),50岁。春三月,安溪寇平。后重修永春县学成,作《重修永春县学记》。

《重修永春县学记》载“元至正十二年壬辰春三月,予始莅县事,即谒学教谕……是年夏六月,首作戟门五高与殿称……十四年甲午夏五月安溪县寇作……十五年春三月寇平,民获休息,乃复召工补颓……盖至是而役告毕矣……秋八月……教谕颜宁助等请曰:‘某等重役于兹,与执事相周旋,殆将四载。中更祸患,尚赖先圣在天之灵,获就绪矣……愿记之以示来者。’……众咸曰然,遂书记。”按:至正十五年即公元1355年乙未,该记当作于是年秋八月。

是年,开始重建永春县公署。

《永春县重建公署记》“十五年乙未春三月寇平,官曹即他所理公事……是年,耆老数十人踵门告曰:‘公署所理,民望所属也。久废可乎?且自君失之,自君复之,不亦善乎?’……于是富者输财,贫者输力。九月兴功,木石陶冶之匠,各执其技……”

至正十六年丙申(1356),51岁。重建永春县公署未完,作《永春县重建公署记》。改调宁德县尹,授承事郎。

《永春县重建公署记》“……无何而尉司之署亦成矣。众复以樵楼为请,乃并作之。会未就绪,而余改调福之宁德矣。他若犴狱、仓库、庖厨之属,凡所宜葺者,不暇葺而去,盖十六年丙申冬十月也。”按:十六年指至正丙申,即公元1356年。

《永春平贼记》载 “十六年,改调宁德县尹而去。”

《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载“改授承事郎,调宁德尹。”又载“迨赴宁德,贼势方张甚。民恟惧散匿,兵集无以为饷。君深入吁怀,民复而兵食亦以给,贼闻风溃去。”

《(嘉靖)惠安县志》卷十三载“十六年改调宁德县,父老走帅府留之,不可,立庙生祠之。先是宁德盗屡惊民,(民)匿山谷中,闻琦至,复归。盗寻亦逸去。”

是年,省以檄召,参谋军事。

《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载 “居逾月,而省以檄召,民皆以为‘非侯不能父母我,何夺之?’亟至哭诉于省,愿借一年。时泉内外皆兵,省臣以君之德望素孚于人,非君往谕之不可。君至,果晏然帖服,后竟不及归,宁德民益思之。”按:卢琦改授宁德县尹在至正十六年冬十月,此墓志铭说“居逾月,而省以檄召”,可知当在同年。

《(嘉靖)惠安县志》卷十三载“十六年改调宁德县……泉方用师,帅府以琦望著永春,檄参谋军事,往来二郡间。”

后擢福建行省照磨,授承务郎。升行省都事,转福建盐课副提举,旋升都提举。任职期间多有嘉政。

《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载“调永春尹,改授承事郎。调宁德尹,擢福建行省照磨,授承务郎。升行省都事,转福建盐课副提举。用中书户部尙书贡公、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普公荐,旋升都提举。”又载“参政丁公分镇泉,君以照磨参画有功。及为都事时京师饥,君驰省檄至莆,令民入粟补官,授以宣敕。人争趋之,而粮运大积,京储以济。”

《卢平阳哀辞》载“予目击其在三山提举盐事,番大商以货得参省政,势振中外,有咈意立垂杀之。胁户部,令夺下四场引盐,自为市。希韩曰:‘是上弃国课,下毒亭户……断吾腕不署牒!’人为希韩危,希韩曰:‘以是重得祸,固所宜。’竟坚执卧不顾此,尤人所难者。”按:《卢平阳哀辞》为陈忠所作,收录于四库本《圭峰集》卷后。卢琦后授平阳知州,故称卢平阳。

《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载“福建盐法严酷,民有至死者。君位职有方,脱其桎梏,而苏之民争赴功,大课以羡。至皆感德,目曰生佛焉。”

至正十九年己亥(1359),54岁。是年,在福建盐司提举任。游壶山宿真净岩,又访忠门西江陈公江亭。

《立斋卢先生文集后语》载“己亥秋,福建大比多士,公适任盐司提举,督课于莆,不与考试。”按:己亥指至正十九年,即公元1359年。

《至正已亥夏予游壶山宿真净岩即景赋诗奉简古道了堂二师》载“六月翠壶山下客,凌晨登山如绝壁。……蝇头蜗角付一笑,会当结庐山之阿。”

《至正已亥六月游壶山宿真净岩访忠门西江陈公江亭》“懒听江城奏皷笳,却从村坞问桑麻。……山间犹自忧民瘼,日暮回头看稻花。”“树下松扉絶点埃,何须海上觅蓬莱。……干戈满眼风尘暗,欲别西山首重回。”

是年十一月,征赋海口镇,于瑞岩纪游。

冯登府《闽中金石志》卷十三载“瑞岩纪游石刻:至正十九年:温陵卢希韩,征赋海口镇,公暇至此。同游者陈国辅、颜希道、陈仲宣、李月海、郑宗晦、上官仲德、陈元才、陈士吉、郑克裕、僧孤岩。时至正己亥十一月二十一日刻。”

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55岁。再分司海口镇(今属福建福清市),作诗《再分司海口即事寄桂尚文都事》。

《再分司海口即事寄桂尚文都事》载“去年曾此征邦课,不惮驰驱上下亭。今日重来头顿白,故人相见眼俱青。……盐事又兴农事废,穷阎愁叹不堪听。”按:由“去年曾此征邦课”句,可知此诗作于征赋海口镇的第二年,即至正二十年庚子,公元1360年。桂尚文生平不详。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1361),56岁。抵福清平南之东坡,至于善应庵,作《东坡善应庵记》。

《东坡善应庵记》载“至正二十一年辛丑,予抵福清平南之东坡,至于善应庵。一日,僧觉真暨优婆塞陈觉荣来谂曰……予曰:‘第言之,我为若记之。’”按: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即公元1361年。

是年,除平阳知州。后因病未及上任而殁。

《卢平阳哀辞》载“晚以近臣荐,除守平阳州,命下而希韩殁矣。”按:同年秋卢琦因病去官,后一年去世,授平阳知州当在是年。

是年秋,移病去官,侨居玉融之海乡。

《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载“吾乡友希韩卢君之子昺,走介以书来曰:‘吾先君子以至正二十一年秋,移病去官,侨居玉融之海乡。’”按:希韩卢君即卢琦。至正二十一年指至正辛丑,即公元1361年。

至正二十二年壬寅 (1362),57岁。秋七月,卒。冬十二月葬于惠安县龟鳖山。

《元故承务郎福建盐课卢君墓志铭》载“吾先君子以至正二十一年秋移病去官,……不幸明年秋七月甲辰,卒。乃扶枢归卜宅于故里龟鳖山之原,葬以十二月壬申。……而昺尝辱与先生游,先君子又辱先生知,敢求先生铭。”又载“俄以移疾去,卒于海上中途之寓舍,得年五十有七。”按:至正二十一年之明年为至正二十二年,即至正壬寅年,公元1362年。是年卢琦五十七岁,病卒。

《立斋卢先生文集后语》亦载“壬寅之春,予又与同郡尤英举于乡,公时寓海口。闻之喜曰:‘尤英又中矣!’……是年秋七月,公以疾终于所寓,归葬惠安。”

猜你喜欢
惠安县永春县惠安
永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韧性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安全减灾研究——以惠安县城市安全为例
气候变化对惠安县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永春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春县2016年9月15日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惠安武装暴动
让红色文化成为引领惠安跨越赶超的强大动力
奋进中的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惠安公司以贴心服务拿下外贸订单
惠安县开展祭扫崇武港墘“八六”反“围剿”革命烈士纪念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