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程过程性考核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2017-03-09 22:36王艳秋白林朱扬宝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考核

王艳秋,白林,朱扬宝

(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程过程性考核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王艳秋,白林,朱扬宝

(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该课程实行了过程性考核的教学改革理念。针对传统的考核方式的弊端,诠释过程性考核的内涵,阐述过程性考核的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提供借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性考核;改革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出了蓬勃的朝气和生命力。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发展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经济思想和理论成果,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程一方面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也分析了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是一门紧密贴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课程,在经管类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当学生面对案例分析问题的时候更是无从下手,这说明学生缺乏一定的应用能力。更何况,通过一张期末试卷也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都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能力”,这种考核方式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往往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思考,忽视知识、技能的积累,这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非常不利的过程性考核针对学生平时松懈期末紧张的学习状态,营造全程紧张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应用能力①郭燕:《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考核方案研究——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年第8期,第121-122页。。同时,教师也要相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成为常态,而过程性考核则追求“精致化”教学,实行“精讲、讨论、作业、实践等相结合的模式”,对过程当中的学习成果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进行考核②孙忠梅,陈晔,林铿:《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以深圳大学为例》,《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1期,第53-55页。。它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考核制度。文章通过对过程性考核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发现过程性考核的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过程性考核的教学改革实践

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程在2012年9月就开始实施过程性考核方式,讲授对象大都是大三的学生。他们经过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很多专业课,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完成了专业见习,还有部分同学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因此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对学生学习进行合理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采取的是“2+N”的考核形式。“2”是由两个“1”构成,其中一个“1”是指课堂笔记,另一个“1”是指期末考试。“N”主要是指教学过程当中的考核次数,主要采取的形式有:平时作业、读书笔记或调查报告、章节测验、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第二课堂小组讨论等。

1、平时作业。一般都是在每一章结束后布置复习思考题4-6题,题目原则上跟课件或教材后面的思考题不重复,以免学生抄袭应付了事,应以探究式、启发式的思考题为主,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学习力。

2、读书笔记或调查报告。读书笔记一般都是让学生阅读一些经典著作,并撰写读书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可以在假期或者周末参加社会实践,然后撰写。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学习视野,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课堂提问。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考核学生是否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能力。同时,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要保留一定的预习材料。

4、第二课堂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中专门为学生设计了第二课堂小组分组讨论学习评价表,首先要求学生分组,一般8-10人一组,每组设一个小组长,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讨论人记录工作。学习评价表主要是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分析是否充分、问题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团队协助精神以及完成时间等。并且讨论结束后由学生本人、同学之间、教师三方评价。

关于考核的次数,一般是平时作业4-6次,读书笔记2-4次,第二课堂小组讨论2-3次。考核次数不宜过多,否则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太少则又反映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起不到考核的作用。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79.31%的同学认为考核次数在5-8次之间最为适宜。

关于成绩的计算,以往的考核都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而根据我们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36.3%的同学对此表示不赞同,不赞同的原因主要是觉得期末成绩所占比重太高,考前复习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在过程性考核的改革中,我们采取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各占50%,以此来计算总成绩。

经过几个学期的改革实践,82.15%的同学对这种考核方式表示支持,对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满意或者基本满意。但是也有75.39%的同学认为学习难度有所增加,67.43%的同学认为平时学习更加紧张了。

三、目前过程性考核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过程性考核方式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产物,尤其是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如果我们在教学、考核的过程中仍然坚持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将严重制约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过程性考核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根据我们调查研究的结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认知误区

与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同,过程性考核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无论是在教学观念上,还是在考核的内容、形式、方法上都有极大的不同,过程性考核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考核的全面改革。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过程性考核的内涵,只是把过程性考核当作平时测评的一种替代形式①张淼,刘彩:《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探索——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为例》,《科教文汇》2015年第35期,第64-65页。,或者是盲目地把它理解为多布置各种形式的作业,用硬性的学习任务去约束学生,然后批改打分,对分数进行加权平均就可以了。因此,大部分教师不理解过程性考核的根本目的,轻视其内在价值,只流于形式,不注重总结分析,考核改革的结果不理想。

(二)学生的理解误区

由于受到传统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惯性影响,学生对过程性考核方式也缺乏正确的认识,长期散漫的学习状态使得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也不充分。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学生的心中已根深蒂固,他们大都习惯于考前突击复习,现在对他们实行过程性考核,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核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革,大部分同学一时之间难以适应,颇有怨言,更别提课前预习了。大部分同学在课前都没有预习的习惯,认为有的课对自己考研或考公务员没有帮助,就不学了,学习的功利心较强。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并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这也直接导致了过程性考核的结果差强人意。

(三)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误区

过程性考核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也需要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对其改革的课程进行有效地动态跟踪管理,统筹规划。但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此缺乏有效地、规范性的管理流程、管理文件和反馈机制,导致过程性考核方式改革被忽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外,过程性考核的对象较多,内容多样,工作量极大,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职能部门的激励性政策却没有,以至于很多老师避重就轻,弱化了过程①魏芳波,杨涛:《高职院校过程性考核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6期,第127-129页。。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改革理念的引导,深化对过程性考核的理解和认识

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先进的理念会促进教改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认识到过程性考核的实质价值,而不是流于形式,切实做好课程改革、方案选择,针对课程性质和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把过程性考核与目标性考核、技能操作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进过程性考核的参与度

随着考核方式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过程性考核的实施,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考核也应以操作技能为主,以过程性知识为主,只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这种考核方式的转变,真正做到学考合一、学以致用。另外,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二课堂的学习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精神等。

(三)设置过程性考核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改革的整体成效

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检验过程性考核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应根据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制定出可量化的、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应针对每一位学生,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应客观、全面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另外,评价主体也应多元化,可以设置学生本人、第二课堂学习小组、辅导员(或班主任)、授课教师等多个评价主体。

(四)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对于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来说,要想进行有效、全面的管理,应对过程性考核的全过程实施动态跟踪、系统管理,而不是在教学考核结束时对其进行评价。一是在考核实施前就做好充分准备,在考核进行中做好管理、控制,在考核结束时做好反馈。二是建立起相关的激励机制,带动师生对过程性考核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可将考核方式与工作测评或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根据其工作量给予合理的待遇。对于学生来说,可将考核的前期设计和过程管理状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过程性考核当中,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过程性考核改革的受益者。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examination system for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ANG Yanqiu,BAI Lin,ZHU Yangbao

As a practical course,Socialist Market Economy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in economics.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better,the process examination was employed in the course.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explained the meaning of the process assessment,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reform,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e process examination;reform

G642.0

A

1009-9530(2017)05-0121-03

2017-05-04

淮南师范学院一般教研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程过程性考核体系的改革与创新”(2016hsjyxm35)

王艳秋(1979-),女,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白林(1954-),女,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市场经济理论。朱扬宝(1969-),男,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汪太文)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考核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四个全面”视域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探究
弗莱堡学派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浅谈人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规律的探求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