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与美人

2017-03-10 07:18孙文广
幸福·婚典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唐明皇皮子王昭君

孙文广

“秀色可餐”,字典解释是:有美女相伴,可以茶饭不思了。美女像美味一样,可以让人垂涎。当然,再加上美食,美的餐食坏境,更是美味无限了。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云:“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看来,人们对美食与美女的追求,是人的一种本性。古人說“食色,性也。”古代四大美女就流传下不少有关美食的趣闻轶事。如:杭州名点“西施舌”,因美女西施而得名。上海名菜“贵妃鸡”,借用杨贵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命名。江西名菜“汉宫藏娇”原名“泥鳅钻豆腐”,是以豆腐形容貂婵之纯,以泥鳅比做董卓奸滑。还有以昭君命名的“昭君鸭”等等与美女有关的美食,一直流传至今。下面介绍其中四种秀色可餐的美食与趣闻。

当时唐朝朝廷有个宦官叫高力士,家住广东高州,出产名贵荔枝,便向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推荐。杨贵妃要求能吃到新鲜荔枝,而南海所产荔枝,尤胜于蜀,唐朝的都城却在西安,离荔枝产地有千里之遥,唐玄宗为了搏得杨贵妃一笑,便传令快马日夜兼程将海南的荔枝送往长安。高力士为保其鲜,突然急中生智:将大麻竹砍下为数段,凿孔,将荔枝放进去,再密封。翌日拂晓,驮有麻竹袋伪装的一骑先行,驮着贡荔麻竹袋的一骑后行,一路尘土飞扬。快到京城,叛匪安禄山部下十多人拦截前骑,要将贡品留下,否则,刀下无情。双方经过一番搏斗,前骑佯败,将驮着的十多个麻竹筒抛弃下马,扬长而去。后骑知情,便绕道进京。此时,望穿秋水的杨贵妃见一骑远道飞奔而来,知是贡荔送到,嫣然一笑。

为了贪恋荔枝的贵妃,不顾路途遥远,不顾累死多少匹战马,不顾士兵们流了多少汗水,每年荔枝红熟季节,都要求运送。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晚唐杜牧游华清宫,蘸着温泉水写下绝句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苏轼有一首《荔枝叹》,也描述了当时杨贵妃吃荔枝的情景,诗中叹道:“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后来人们就把那种荔枝改名“妃子笑”。至今,在众多的荔枝品种中,就有一种叫“妃子笑”。如今,妃子笑的荔枝在广东,价格比起其他的荔枝贵一倍以上。美人贵妃真是为后人创造了美食的声誉,也创造了不少经济价值。

“贵妃鸡”与杨贵妃

传说有一回,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人饮酒对歌,杨贵妃在醉意朦胧中,突然撒娇叫道:“我要飞上天!”唐明皇因醉而听错,以为她要吃“飞上天”,于是,命御膳房加速做出“飞上天”这道菜。听到圣谕的厨师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这道菜,众厨师苦思冥想,先是想到老鹰,取其天上飞之意,可惜,做出来一尝,发现其肉是酸的。后来,有一位名叫“苏空头”的苏州厨师,想到了用鸡代替老鹰之法。于是,大家手忙脚乱地找来童子鸡,斩下翅膀,焖煮熟烂,再与香菇、淡菜笋片、青椒一起焖烧而成,色、香、味、形俱佳。尤其是那对展翅欲飞的翅膀,真像是要“飞上天”了。后来,这道菜被送上去,杨贵妃惊喜,食之满意,唐明皇尝了尝也连声赞叹,忙问太监这是什么菜?太监赶忙说,这就是陛下刚才点的“飞上天”呀!唐明皇方才想起酒醉时下过的圣旨,不免尴尬。正在品尝“飞上天”的杨贵妃说,“此菜色艳、肉嫩、味浓香,与我贵妃相似,干脆就叫贵妃鸡吧!”唐明皇听了,连声称好,因此“飞上天”就有了一个香艳的名字——贵妃鸡。

20年代末上海陶乐春川菜馆,由名厨颜承麟等借京剧《贵妃醉酒》而创制了“京葱贵妃鸡”。19世纪30年代末,该菜移入上海梅龙镇酒家,由擅长“文火细烧”的沈子芳师傅将该菜又改进提高,易名“贵妃鸡”,装碗上席,揭开盖后,鸡翅肥嫩欲飞,且满室香气扑鼻。美食“贵妃鸡”在民间的名声也就经久不衰了。

“桃花鱼”与王昭君

今湖北林归县的香溪,是王昭君的故里。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香溪河中就会出现成群的桃花鱼,通体透明,漂浮在水面,有玉白、乳黄、粉红三色,散开后酷似桃花。相传,当汉元帝决定让昭君远嫁匈奴和番前,返回故里,探望父母、乡亲后,必须按期返回。离别那天,昭君登上江中龙舟,抱起琵琶,弹起哀婉动人的别离曲。此时盛开的桃花竟纷纷飘落,有的落在船上,有的落在她身上,昭君不禁潸然泪下,泪水洒落在桃花瓣上,又漂入江中。这些沾满昭君泪水的桃花瓣,纷纷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鱼,追随龙舟游动。于是昭君赐给小鱼叫“桃花鱼”。至今香溪的老人们还说:每当桃花盛开,明月当空的深夜,有时就能听到古代妇女衣服上金玉饰物的撞击声,那是昭君回家了。

“桃花鱼”不仅是美食,历来是一种昭君文化。历史学家翦伯赞写过一首王昭君的诗:“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说得好,“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看来,从古至今,无论是诗歌、戏剧、音乐、美术等研究文献,昭君已经成了一种公众文化。李白对王昭君远嫁他乡有悲伤心情,诗曰:“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杜甫到昭君故里凭吊写下《咏怀古迹》,诗中曰“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皮子”与王昭君

“昭君皮子”是陕西名小吃,也称“酿皮子”。酿皮子是一种独特的面食,既可作为主食,也可作为零食,清凉可口,开胃解暑。在甘肃兰州的酿皮却以其独到的制作工艺和风味,在西北酿皮子中独树一帜。

相传王昭君自请远嫁和番,极受呼韩邪单于的宠爱。但初嫁北方时,水土不服,吃不惯当地食品,常常饿肚子。单于十分焦急,命厨师一定要烹制出昭君爱吃的食品来。厨师遂将面团放在清水中,分离成面筋和淀粉,又把呈糊状的淀粉摊在镔铁盘子里,放入开水锅内涮热,使淀粉变成油黄发亮的薄片,将面筋切成薄片,淀粉制成面条,并佐以麻辣、香醋蒜汁、盐、芝麻油、香菜、黄瓜丝、辣椒油调拌即可。一碟香辣可口的酿皮子就做好了,给昭君呈上。入口细腻润滑,酸辣筋斗、柔韧可口,看那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青黄红白色泽鲜亮诱人,昭君尝后十分喜欢。后来的人就将此物称为“昭君皮子”。有人曾误认为“皮子”是昭君身上某个部位附着在美食上的象征,实际上是因为昭君也称“娘娘”,所以百姓们称“皮子”为“娘皮”,而在流传中,民间又被误叫成了“酿皮子”。所以,以王昭君名字命名的“昭君皮子”就是人们在夏日常吃的“酿皮子”。如今酿皮子早已深入寻常百姓家,因其爽口顺滑的口感,适当的辣度,被人们奉为夏日必备的清凉小吃。现在人们便称其为“昭君皮子”。

猜你喜欢
唐明皇皮子王昭君
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小足球大魅力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盲棋
月夜偷曲
月夜偷曲
月夜偷曲
《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
马致远《汉宫秋》中王昭君的爱情与婚姻
邪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