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如何创新

2017-03-11 03:02夏秀丽
兰台世界 2017年15期
关键词:商会档案馆天津

夏秀丽

(天津市档案馆编研处 天津 300191)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如何创新

夏秀丽

(天津市档案馆编研处 天津 300191)

地方特色档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兼具档案的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当前,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存在诸如开发模式雷同等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走出一条创新之路,需要从受众需求、系统开发、跨地域合作、开发地方独有档案资源以及引入新技术等方面入手。

地方特色档案 档案开发 档案利用 创新模式

地方特色档案是指具有区域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民族特色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其记录和反映了当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事、民族宗教及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1]24,兼具档案的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其中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和原始记录性为其一般属性;民族性、区域性、相对性和动态性为其特殊属性[2]41-42。地方特色档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各地档案馆都十分重视收集、整理、开发地方特色档案,从历史事件、名人、古迹、宗牒、民族、商贸、爱国教育等各个角度不断丰富馆藏,一时之间,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成为全国档案工作的热点。然而收集、整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不是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才是档案工作的最大价值。近年来,各地档案馆针对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开发,涌现出很多成果。这些成果一方面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展现出各地不同的面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盛景象;另一方面也在开发内容与形式上颇有雷同之处,有种似曾相识之感,难以令人耳目一新。

如何在开发利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时做到同而不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希与方家探讨商榷。

一是针对不同受众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档案资源的受众具有多样性,应根据档案受众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档案产品。从目前来看,地方档案资源针对受众不同开发的产品大致有以下几类:一类为党政机关等政府职能部门,开发形式以简报、档案信息汇编为主,侧重于时效性;一类为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等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机构,开发形式以史料整理为主,侧重于原始性与原貌性;一类为专家学者,开发形式以研究论文为主,侧重于科学性与严谨性;一类为普通大众,以通俗小品为主,侧重于通俗性与生动性。实际上,档案资源的受众面非常广,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次。同时,档案资源开发的受众并不是孤立单一的,它具有复合性。因此,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首先要明确受众是谁,这样便能使档案资源开发有的放矢,改变档案产品开发出来就束之高阁的局面。为此,天津市档案馆在地方档案资源开发中多条腿走路,其产品受众初步体现出多样化特点。如天津市档案馆与天津电力公司合作的《天津近代电力档案史料选编》,其受众主要是国企,同时还可是图书馆、电力博物馆、专家学者等。

二是要深层次系统性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众所周知,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分散性与不系统性,系统开发能最大化再现档案的价值,最大化服务于利用者。只言片语,片段化的开发成果,会让人感觉支离破碎,缺乏利用价值。因此,地方档案资源开发要善于“打深井”,深层次挖掘档案资源,改变档案分散凌乱的原始属性,使其变得系统和完整,杜绝档案资源开发成果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系统开发档案资源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科学论证,确定值得系统开发的项目;其次要科学管理,配备相关人员;第三要制度保障,确保开发的延续性;第四要资金到位,解决后顾之忧。各地馆藏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因独具魅力,是进行系统开发的重要阵地。如天津市档案馆馆藏的近代商会档案、金融档案、租界档案、海关档案,都是独具特色的档案资源,价值巨大。为此,该馆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形成了一些成果。其中的商会档案,天津市档案馆在20世纪80年代便着手进行开发,克服诸多困难,将1903—1950年天津商会档案分六次编纂出版,出版年份从1987—1998年,共十二册。《天津商会档案史料汇编》(点校本)是天津商会档案第一次大规模开发的成果,选入了大量有价值的档案,为研究天津商会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自1998年最后一辑出版之后,十几年中,天津商会档案开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10年,又开发了《天津商会档案·钱业卷》(影印本),共影印3万份,选入档案5700余件。这是天津商会档案开发的又一力作,内容上跟前期出版的点校本商会档案略有重复,基本将商会档案里面有关银钱业的档案搜罗殆尽。之后,天津商会档案的开发便没有其他成果问世了(2016年启动了天津商会档案小规模影印项目)。可以说,天津商会档案的开发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系统。这其中有很多客观因素,如早期的开发成果已经颇具代表性难以企及,再加上人员更换,延续性中断等,但总体来说,制度、资金跟不上是根本原因。地方特色档案的持续开发需要制度做保障,需要资金做后盾,这样才能打造出最具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开发成果。相对于天津商会档案开发来说,金融档案、租界档案、海关档案都未能形成系统,需要进一步开发。可喜的是,天津近代租界档案开发项目成功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目前已经配备了人员,资金亦已到位,相信这必定会推动天津租界档案的开发,使其在系统开发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三是要促进区域合作合力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地方特色档案虽具有天然的地方特性,但由于历史沿革和地域关系等因素影响,使相关档案馆之间的馆藏有一定的交叉,如果能将其综合开发,必定能打造出更完善的档案资源开发产品,因此,开展区域合作必定成为档案资源开发的趋势。然而实际情况是,在开发过程中,项目主导部门到相关档案馆进行资料收集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有时虽进行多次沟通,但收效甚微。可以想到,在资料不完备的情况下,开发出的成果会先天不足,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而要保障区域之间的良好合作,应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使其形成制度化,形成档案资源开发的合力。如今,国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从国家高度要求各地区之间要协同合作,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京津冀地区各档案馆在进行档案资源开发时不能再满足于地方旧有的档案资源,应勇于打破区域限制,克服“敝帚自珍”的狭隘思想,从更高、更长远的角度来进行档案资源开发。为此,国家档案局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由国家档案局组织的抗战档案开发项目,便以各地抗战档案为基础,进行汇总、整合,形成相关档案资源开发成果。这是一次全国性的、跨区域联合开发的积极尝试,相信必定会推进地方档案资源开发的区域合作。

四是要开发地方独有的档案资源。地方独有特色不等同于地方特色,它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文化丰富多彩,形成很多独有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这些档案资源若能有效开发,势必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非凡的意义。地方独有特色档案资源以各地民间文化为主体,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无论是民间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档案资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各地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越来越多,掀起了申遗的一股热潮。以天津市为例,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元升茶园”、“义聚永玫瑰露酒”、“大邓剪纸”等七项,这七项均是天津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如能结合天津市档案馆馆藏,并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势必会对天津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然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从档案馆这个角度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存在制度瓶颈。国家明文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收集整理的内容由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保护、存放,而档案馆并非文化主管部门,这无疑给我们开发这类档案资源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还应以馆藏资料为基础,与文化部门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馆等合作,积极参与,共同开发。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殊性。因为时代久远,这类资源大多散落在民间,具有资料少,收集难度大等特点,而且缺乏文字记录,更多地是口口相传或者家族传承,在开发时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3]20-21。此外,我们在开发利用此类档案资源时,要将古老文化植根于新时代的土壤,赋予其以新的价值与生命力,使其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五是要善于运用新技术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科技的发展使时代日新月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更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如今,走进档案馆接待大厅,通过便捷的计算机检索技术即可很快获取想要的档案信息。通过数字化扫描,开发利用者便能从电脑屏幕上看到时代久远的档案,避免了经常翻阅给原始档案带来的损害,也使管理人员减轻了劳动负荷,解放了人力。可以说,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档案馆功能的改变,也使档案资源开发变得更加有效率。前文提到,天津商会档案开发进行十分缓慢,其中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检索、查找原始档案很不方便。现在动动鼠标就能解决的问题,过去可能需要几个人几天的劳动。新技术的应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开发利用的模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如天津市档案馆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文章取材于天津馆藏地方特色档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拉近了普通民众与档案资源的距离,使其近距离感受到档案文化的魅力。

以上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要是辅助性的,如何将其实际应用到成果中是我们新时期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努力的一个方向。如山东省曲阜市档案馆续修的《孔子世家谱》,因涉及年代久远,人物众多,辈系复杂,查阅起来很不方便。为此,《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建立具有查询功能的孔子后裔数据库,并设计了一个树状图系统,只要在查询系统里输入名字,点一下鼠标,一家人的树状图就显示出来。这种数字处理的技术,不但具有查询功能,还有统计功能,解决了查阅不方便这一难题[4]75。《孔子世家谱》引入数字化技术,为开发地方特色档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要与地方特色档案馆建设区别开来。地方特色档案馆建设重在管理与服务,是硬件的加强;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重在开发与利用,是软件的提升,地方档案馆建设势必会促进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地方档案资源开发势必会将地方特色档案馆建设推到一个新高度;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中,只有加强地方档案馆建设,在总结继承传统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查找不足对症下药,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1]刘国能.关于地方特色档案[J].中国档案,1991(12).

[2]聂明娥.对地方特色档案定义的探讨[J].云南档案,2012(1).

[3]李琳.地方档案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档案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4(7).

[4]王慧.物以稀为贵——谈地方特色档案的开发[J].兰台世界, 2009(1上).

Study on How to Innovate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Resource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Xia Xiuli
(Edit&Research Branch of Tianjin Archives,Tianjin 300191,China)

The local archives boast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bearing both general attributes and special attributes of archives.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resource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has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but there are such issues as the similar development pattern.To change this situation,a road of innovation needs to be taken from the receiver needs,system development,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the development of unique local archives resourc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etc.

archive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archives development;archives utilization;innovation pattern

G273

A

2017-03-06

夏秀丽,天津市档案馆编研处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为档案编研。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5.22

猜你喜欢
商会档案馆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中国西班牙商会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天津
茂名市民营企业商会致力于塑造民企商会品牌 推动民营企业崛起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