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毕业生终身学习的探索

2017-03-11 03:02王玉卿
兰台世界 2017年15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校友学习型

王玉卿

(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 石家庄 050061)

高校图书馆服务毕业生终身学习的探索

王玉卿

(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 石家庄 050061)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高校毕业生对终身学习有积极的认知与强烈需求,但现有终身教育资源有限,缺乏毕业生需要的专业学习资源。高校图书馆发挥信息资源与技术优势,关注毕业生终身学习需求,继续向毕业生提供服务是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的,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终身教育体系的良好途径。

高校图书馆 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毕业生

人类社会的进步源于知识的不断创新,个体或组织的成长离不开持续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理念日益普及,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逐渐具备,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人适应社会必须具备的意识与能力。重视并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全面开发与整合,满足全社会个体对终身学习的需求,是建立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终身教育现状及高校毕业生学习需求分析

1.我国终身教育发展及环境现状。“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党和政府近年来着力倡导的社会目标,不少地方纷纷出台《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以保障终身教育顺利开展。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依托已有的广播电视教育基础,搭建了“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以此为中心,各地纷纷建设城市分站和行业分站多达50多个[1],其中的“杭州市终身学习网”、“天津终身学习网”、“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网”和“武汉终身学习网”等最具特色,这些优质平台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成为开展终身教育的主流途径。

虽然各地学习型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但综观这些网络平台建设,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宣传和展示功能远远大于教育和学习功能,大都侧重于个体的一般性素质教育,整体来看还存在以下不足。其教育对象主要针对社区、家庭、职工、老年人、农民等,资源的整合多限于成人教育系统,高校及其他系统的参与较少;资源内容以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的大众化、普及性、开放性的知识为主,专业资源或成体系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从实际利用看,确实实现了倡导全民学习理念、营造区域内的学习型社会氛围的目的,但公民具体参与学习的程度和效果远远不够,更是难以吸引受过良好教育、有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倾向的人员使用。

2.高校毕业生终身学习意识与需求。对终身学习理念和价值的认知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基础,越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越能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体社会竞争力和生命价值的意义。1972年,埃德加·富尔(Edgar Faure)在“富尔报告书”(即《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首次提出了“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的概念,他指出教育的重心应当“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者罗伯特·赫钦斯(RobertM.Hutchins)也指出学习化社会的目标是“通过学习来成功实现人们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及人格的基本养成”[2]。如今终身教育和学习理念日益普及,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言,面对知识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对终身学习有着更为积极的价值认知和更迫切的需求,所以学习必定是伴随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终身行为。

从实际需求看,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普遍面临“所学非所需”的问题,或者感觉知识陈旧跟不上现实发展,迫切需要继续充电弥补知识短板,纵使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但自身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还需丰厚多元的“终身”学习资源来作保障。

二、高校图书馆支撑毕业生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高校教育资源是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宏观概念,其“教育”指标的指向上是一种战略思考,强调全民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在实际操作中,面向对象不同,需要有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多种层次的分解与变通,以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3]。从国际终身学习发展趋势看,建立起立体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多载体的终身学习资源网络,实现资源的全方位共享,是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完善的标志[4]。而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高校极少关注离校的毕业生,大都将其推向社会后置之不理,不少学生离开校门后难以适应社会,或者面临就业短板,毕业生再教育成为非常迫切的社会问题。国家对高等教育巨大投入必须以实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关注学生一生的成长才是学校教育的理想状态,延伸教育的触角,关注和满足毕业学生的成长需求,应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固有职能,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拥有丰富、系统的知识资源和现代化的知识服务和传播手段,而且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间的各种联盟通过远程合作几乎能将全球图书馆结合为一个整体,信息服务不再限于单个或几个图书馆,信息获取的空间和时间更加宽广,功能如此强大的信息服务系统,理应成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校图书馆的专业资源和服务系统是毕业生继续学习的良好途径。终身学习资源是指支持终身学习过程的各种资料源和资料库,包括信息、人员、材料、设备、技巧和环境等[4]。高校图书馆拥有完善的专业知识资源和体系、舒适的学习环境、先进的信息服务设施、专业的知识服务人员,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任务,是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最佳场所。

高校图书馆作为专业文献保障和信息服务机构,借助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共享与知识服务已经常态化,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彻底打破了传统时空限制,实现远程24小时服务已成为可能,完全可以满足毕业生继续获取知识的资源需求。虽然公共图书馆也能满足部分深层次学习的需求,但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新颖性方面,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体系更具优势。面向毕业生延伸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和空间,继续向其提供专业或综合性的知识服务,满足毕业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能有效弥补现有终身学习平台知识资源的不足,这既是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社会的最便捷方式之一,也是完善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手段。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毕业生的可行性举措

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学生毕业即注销其一卡通信息,相应的图书馆入馆、借阅及数字资源的远程使用权也就停止了。图书馆向来被视为知识的海洋、精神的殿堂,每个读过大学的人,念起母校都会记起图书馆的美好时光。高校图书馆应该继续为毕业生敞开大门,保留毕业生对图书馆各类资源的使用权限,采取“离校不离馆”的方便措施,这不仅仅是为其继续学习提供方便,更是建立毕业生对母校永久归属感的最直接方式,让走出大学的人永远感受到母校的支撑,同时也激励更多的校友以自己的力量回报母校。

1.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毕业生的方式。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图书馆关注到毕业生需求,不再单纯注销毕业生信息,而是采取相应措施继续为其提供各类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均开通了校友服务,凭“校友卡”或毕业证及有效身份证件,即可进入校图书馆阅览丰富文献;重庆大学早在2009年就开通了图书馆校友服务项目,凡是从重庆大学走出的学生均视为校友,在提交了“重庆大学图书馆校友服务申请表”之后,就能成为重庆大学图书馆的终生读者,它的服务内容包括校友借阅服务、数字资源服务、文献传递、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定题服务等[5];武汉工商学院图书馆为了响应武汉市建设图书之城的号召,向校友提供终身使用移动图书馆服务,他们将毕业生的信息转为“校友状态”,走出校门的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借阅印记,可以继续免费使用“移动图书馆”查阅海量的文献资源、实现馆际互借,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毕业生还可以继续获得图书馆推送的各类资源与服务[6]。

另外还有北京科技大学对获得优秀读者的部分毕业生保留永久使用权限;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每年为优秀毕业读者免费发放荣誉借阅证;很多数据库也针对校友开通了永久使用权,比如“书香在线”和“超星读秀”数据库,只要在校园IP范围内完成实名注册和认证,即使毕业离开校园,也能异地免费使用这些数据库的全文资源。这些服务一经推出就深受广大毕业生好评,既能为毕业生提供了信息服务,让毕业生感受到母校的关怀,同时也有利于图书馆在服务中得到更多的反馈信息,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改善自己的服务水平。

2.毕业生或校友服务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从各高校毕业生对图书馆需求情况来看,主要包括实体空间和资源需求、数字资源需求以及信息服务需求。这里面就存在图书馆有限服务难以满足众多需求的问题。

(1)实体空间和资源的需求问题。不少毕业生都有考研的需求,为了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他们一般都租住在学校附近,希望继续利用图书馆的空间和资源开展学习。但图书馆空间毕竟有限,有时候连在校生的座位都不能满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错时刷卡进馆制度,在后台设置好毕业生的入馆权限和借阅权限,因为白天大部分学生都在教室上课,图书馆座位空余较多,可以采取白天或非考试期间向毕业生开放,并仅限馆内纸质文献的阅览,晚上和周末禁止他们入馆,以保证在校生的需求。如此既满足了毕业生考研的大部分需求,也保证了在校读者的权益。

(2)做好毕业生利用图书馆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在向毕业生提供学习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做好毕业生各类资源利用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关注其成长轨迹和信息需求,尤其要关注重点校友的使用方向、使用频次等,以便主动提供及时的知识服务,同时这些分析也是评价资源利用率和满意度的需要,能够为图书馆向社会开展更多的服务提供条件。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图书馆是人才培育的营养源,学生毕业可以离开学校,但不应离开知识营养的供给。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随着知识更新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信息资源体系不仅完善而且更新及时,为毕业的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支持,关注的他们一生的成长,是高校为国家培育人才义不容辞的责任。

[1]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EB/OL].[2017-04-09].http: //www.goschool.org.cn.

[2]贾凡.三大理念解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J].成人教育,2010(16):26-28.

[3]梦令红.基于大学—企业—社会—政府的大学毕业生再教育顶层设计[J].商业时代,2014(15):115-116.

[4]卢杰,陈鹏.多元化终身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J].教育探索,2010,(6):63-65

[5]重庆大学图书馆校友服务项目[EB/OL].[2017-4-09].http: //blog.sina.com.cn/s/blog_90057caf01014skx.html

[6]人生高飞路关爱永相随:武汉工商学院图书馆推出“校友服

务”[EB/OL].[2017-04-09].http://www.wtbu.edu.cn/front/NewsW enFaInfo1Servlet?newsid=14129.

G252

A

2017-04-21

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图书馆参与终身教育服务途径研究”(GH171051);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高校图书馆参与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模式研究—以河北省为例”(201603120509)。★作者简介:王玉卿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服务。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5.27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校友学习型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校友风采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