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的破解之道

2017-03-11 09:45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顾玲
辽宁招生考试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氨基丁酸

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 顾玲

高考语文语句补写题是全国新课标卷自2013年起开始出现的频率很高、有一定难度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考查内容为语言文字应用中的语言表达连贯与准确部分,能力层级为E级。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常常出现“跟着感觉走”“不读全段读到哪里填哪里”“不求功能但求通顺”的现象等。对于这道题,我们到底该如何破解?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解题之道,供同学们应试参考。

一、高考真题闪闪眼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2016年全国Ⅱ卷)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___①_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___②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___③___。

【思路解析】通读全段,我们就会发现,本段文字的核心内容是叙述气候对人类的影响。第一句,写“气候的作用”。第二句,写“气候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第三、四句,写“气候虽然有作用但会带来某些灾害”。最后一句话写“人们应该怎么做及目的”。在了解了全段的内容后,我们就会初步判断到,空缺①处的内容是总起,空缺②是展开过渡,空缺③是总结。

具体来说,先看空缺①,其前面说的是气候对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等的影响,根据关联词语“不仅”,可知后面要进一步说明气候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从后面的内容看,此处只能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相关的表达,所以概括后可补写为“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再来看空缺②,其前面的关联词语“但是”一词意味着空缺②与上一句意思相反,上一句说的是“供人类充分利用”和“为人类造福”,后一句是“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空缺②显然是一个过渡性的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应为“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最后看空缺③,这句话中有个关联词语“所以”,由此可知整个句子是根据前文推断出来的结论,前文说气候对人类有利也有害,那么,“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联系上文的“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可补写为“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

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2015年全国Ⅱ卷)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__①_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_②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__③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思路解析】通读全段,总共有三层意思,首先是读书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然后分析阅读中的记忆型与批判型的不同特点,再进一步将批判型阅读在当下的可贵性进行延伸强调。

空缺①处乍一看似乎是多余的,因为前后的句子意思都是独立的。一般来说,这样的句子有可能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对前一句的总结,一种是对下一句的领起,还有一种是承上启下。因为后面出现了“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而这两个叙述对象在空缺①前面的句子中没有提及,所以可以判断这句话的功能应是承上启下。再来看空缺②,是对记忆型阅读特点的概括,根据“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和“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可以得出记忆型阅读应该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阅读,所以“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这样的补写才是比较准确的。最后看空缺③,它不但与前面“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有关,也与后面“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意思有关,此处是一种顶真格式,所以补写“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前面接上“质疑”,后面生出“根源”,是比较准确的。

【参考答案】

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2014年全国Ⅱ卷)

大家都知道,___①__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___②___,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___③___的过程。

【思路解析】综观全文,该段文字说的是人和土壤的呼吸问题。先看空缺①,①后面一句是“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根据这一句提示,前面一句话肯定是说呼吸对于人活着的必要性,因此补写“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就比较合适。再来看空缺②,前面是“人体通过呼吸”,后面是“排出二氧化碳”,前一句说的是呼吸,对应的应是呼出和吸入,后一句说了排出,前一句应该是“吸入”,人体吸入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因此这里补写的应为“从大气中吸入氧气”。最后看空缺③,前面一句是“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从上文可知,人呼吸是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那么,土壤呼吸也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因此补写为“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二、规律技巧醒醒神

几乎可以说,语句补写题的每一个空缺的句子,都不能不读完整个语段就写或凭感觉写,因为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句子总处于语段的某个层次,承担着某种功能,表述上受到前后句子的约束,所以答案应该是相对确定的。

解答语句补写题,首先综观全文,把握语段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进行补写。

一分层次,二定功能,三重表达,具体来说:

一分层次:因为选材多为说明性及议论性语段,所以逻辑性比较强。我们通读语段,掌握核心内容后,可以从结构层次上去理清思路。一般一个句群分起始、展开、结束三部分。起始部分一般是提出话题中心,展开部分为展开话题叙述主要语义,结束部分则归纳全段、呼应话题等,这样就形成了文段大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等关系。

二定功能:所填句子往往是总起句、展开过渡句、总结句。

三重表达:在填写句子时,要注意:(1)与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对比关系等;(2)标点符号,如果给出句子前后有冒号,填写句子一般为总起或总结句;(3)前后文出现的关键词、代词;(4)句式特点,常见的有对偶、顶针等;(5)陈述对象一致,语言风格一致,感情色彩一致。

举例说明: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众所周知,茶叶中含有令人兴奋的咖啡因,喝茶能提神,___①___?研究表明,红茶冲泡后不仅有咖啡因溶出,___②___。红茶前两次冲泡时,γ-氨基丁酸的溶出率明显高于咖啡因,只是到第三泡后,咖啡因才高于γ-氨基丁酸。故而正确地饮用红茶,可以改善睡眠。另外,红茶中的L-茶氨酸还对改善骨质疏松、降低血压、预防老年痴呆等有益。红茶的生产技术和饮用文化均源自中国,但与欧、美、俄以喝红茶为时尚不同,从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文化角度出发,中国人一直偏爱喝绿茶。然而,___③___,国人不应让红茶的价值再被“埋没”下去。

【思路解析】

第一步,划分段落层次。

核心内容是“红茶的价值”。第一层是第一到第四句,写“红茶可以改善睡眠”。第二层是第五句,写“红茶其他的作用”。第三层是最后两句,写“国人不应让红茶的价值再被‘埋没’下去”。

第二步,确定句子功能。

空缺①的功能类似总起,提出问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空缺②和空缺③均是展开过渡。

第三步,调整句子表达。

先看空缺①,根据前面的“众所周知,……喝茶能提神”和后面的内容“正确地饮用红茶可以改善睡眠”,此处只能是与“喝红茶能助眠”相关的表达,所以根据问号特点概括后可补写为“但你是否知道喝红茶还能助眠”。

再来看空缺②,根据“不仅”确定“而且”,后面提到与“喝红茶能助眠”原因相关的关键词“γ-氨基丁酸”,所以可以补写为“还会溶出有利睡眠的γ-氨基丁酸”。

最后看空缺③,“然而”意味着与前面是转折关系,前面说“从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文化角度出发,中国人一直偏爱喝绿茶”,后面呼吁“国人不应让红茶的价值再被‘埋没’下去”,这句话对应的是前文的“中国人一直偏爱喝绿茶”,从句式上看,空缺处对应的应该是“从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文化角度出发”,所以可以补写为“从科学、健康的角度出发”。

【参考答案】

①但你是否知道喝红茶还能助眠

②还会溶出有利睡眠的γ-氨基丁酸

③从科学和健康的角度出发

【需要注意】参考答案不是阅卷的唯一标准,但答案又必须体现参考答案中的核心词或核心意思,从这个角度看,老师判卷时会关注的核心词或核心意思又是唯一的,比如本题的“助眠”“γ-氨基丁酸”“从健康的角度出发”。

三、精选模拟试试手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泰山鹅卵石有二十五亿年历史,饱浸日月精华和大自然的灵气。如果说泰山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___①___。泰山的杂岩由多种岩体融合渗透构成,因而各色条斑纵横交织。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山岩崩裂产生许多棱角分明、大小不一的石块,经过山洪暴发,滚撞磨打,风化水冲,才___②___。

___③___。上面各种岩体的纹理和色彩恣意纵横,勾勒出优美图案,没有其他赏石的矫情之感,而具有最大限度表达人生情感的张力。泰山鹅卵石是凝固之诗,风格豪放粗犷;是立体之画,风格原始野性。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人们见过山羊都会认为它很温顺,见到野猫就会觉得它很凶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秘密在于动物的瞳孔:___①___,而猫科等动物的瞳孔却是垂直的窄缝。动物的瞳孔形态为什么不同呢?一项针对200多个物种的研究显示,___②___。竖条状瞳孔和圆形瞳孔有助于一些肉食动物捕猎,而水平状的瞳孔有助于另一些物种从远处发现捕猎者,___③___。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___①___,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创新的理解过于狭隘,在把创新置于“高大上”地位的同时,也大大窄化、压缩了创造的内涵与层次。___②___,创造不仅仅是因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品格、态度和精神,因此创造力不仅仅是指人们产生新颖奇特而具有实用价值的观点或产品的能力,___③___。从层次的角度,创造不仅仅是杰出的科学、艺术天才们所独有的专利,同时也是社会每一个成员普遍所具有的素养。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很多人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___①___。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意象,意象的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所以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___②___。但并不是情景交融的艺术作品就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一般的规定性外,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那就是“境”要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有限的“象”,体现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因此,二者相较:___③___,意境的外延要小于意象。

【参考答案】

1.思路点拨:语段分三层:引语;泰山鹅卵石的形成;泰山鹅卵石的艺术美。根据“如果说泰山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空缺①填“那么泰山鹅卵石便是世界自然遗产”。经过“滚撞磨打”,从“棱角分明”到“浑圆光滑”,所以空缺②填“渐渐形成今日浑圆的卵石”。根据“优美图案、凝固之诗、立体之画”,空缺③填“泰山鹅卵石还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特质”。

2.思路点拨:语段分两层:见过山羊都会认为它很温顺,见到野猫就会觉得它很凶残的原因;动物的瞳孔形态不同的原因。根据前面“见过山羊都会认为它很温顺,见到野猫就会觉得它很凶残”和后面的“而猫科等动物的瞳孔却是垂直的窄缝”空缺①填 “山羊一类的动物瞳孔是水平形状的”。根据“竖条状瞳孔和圆形瞳孔有助于一些肉食动物捕猎,而水平状的瞳孔有助于另一些物种从远处发现捕猎者”可知空缺③是上句的展开,发现捕猎者后怎么做?空缺③填“以便及时逃脱”。空缺②是对下文的总领,捕猎和逃生与动物的生存有关,所以空缺②填“瞳孔不同形态与动物生存方式相关”。此处注意用词准确,“生存”不等于“生活”。

3.思路点拨:语段分三层:人们认识到对创新的理解过于狭隘;创造是一种能力、品格、态度和精神;创造是人们普遍所具有的素养。结合后面的“人们逐渐认识到”,空缺①起到状语的作用,结合后面的“创造不仅仅是因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空缺①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参考第三层首句的“从层次的角度”,概括空缺②后面的句子,空缺②填“从内涵的角度”。根据“因此”和“创造力不仅仅是指……能力”参考与之成因果关系的上句“创造不仅仅是因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品格、态度和精神”空缺③填“同时也应该是在开展和从事这些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品格、态度和精神”。

4.思路点拨:语段分三层:第一句总起,最后一句总结,中间是展开。空缺①前的句子指出很多人的错误,空缺①处当是对错误看法的矫正,同时具有领起全段的作用,可以填“其实二者并不相同”。空缺②前的“所以”之前说到“意象”和“情景交融”,“所以”之后说到“都要创造意象”,所以空缺②填“都要情景交融”。空缺③是对上文的小结,后有“意境的外延要小于意象”,所以应当是“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此处注意主语的一致性。

以上为本人的一点认识和经验,提供给同学们参考,惟愿各位同学们心无旁骛入胜境,百舸争流奔前程。铿锵六月,繁花似锦。

猜你喜欢
氨基丁酸
红曲霉液体发酵合成 γ-氨基丁酸的研究
氨基丁酸对畜禽应激影响的研究进展
顶复门原虫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研究进展
真空处理对发芽稻谷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外源性γ—氨基丁酸对内在胆碱能神经兴奋引发的胰脏外分泌的影响
灰菜γ-氨基丁酸提取工艺研究
γ-氨基丁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及应用
富含γ-氨基丁酸萌芽米生产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米糠中γ-氨基丁酸的提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