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11 14:16赵景兰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模因口译母语

赵景兰

(成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1)

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赵景兰

(成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1)

口译教学在高校英语的学习中越来越重要,很多教师将“模因论”应用其中。模因论分为的四个阶段成为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它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完善了教学的制度。各高校针对模因论,重新调整英语口译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将模因论与教学紧密结合,为我国的英语口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模因论;英语口译;教学;应用

在2003年模因论由我国著名学者何自然教授引入我国,它主要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上,进一步解释了人类文明进化规律的新观点,在模因论的基础上,何自然教授对其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总结,提出了语言模因论。虽然这两种理论引入我国仅仅十余年,却在不断的发展中,两种理论在英语教学中也占据了越发独特的地位,模因论在其中已经掀起了大范围研究狂潮。从中可看出,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英语口译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教学方法。

1 模因论与语言模因论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是主要通过模仿的方式,将行为、动作或者观念进行传播,它的英文为“meme”,与基因的英文“gene”相似,这也正是表明了模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似相通的关系。就像基因是通过遗传,不断的进行繁殖一样,模因也是指不同的文化通过相互的模仿而传播开来。语言做为传播文化的必要工具,模因也为它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语言模因论”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心理活动对自然进行选择,然后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从根本上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模因,而模因也归属于语言之中。语言的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通过人们不断的模仿、进化和传播,事实上,小至单个的字体,大到整个文章,只要是通过模仿而得出的,都有成为模因的可能性〔1〕。模因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准确地分析语言,研究它的发展,甚至可以根据模仿程度和发展方向,预估语言的进化或者是灭亡。将模因引入语言文化后,语言界就产生了热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变革,兴起了对模因论的研究热潮,打开了语言教学新世界的大门。

2 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大阶段在口译教学中的表现

模因论的核心内容是模仿与传播,而它的核心理论被称为四阶段周期法,这四大阶段对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2.1 同化阶段

同化是指文化环境不同的个人或团体,与另一不同的文化模式相接触,融合成同质的文化单位,这也是社会互助的一种方式〔2〕。而模因论中,当母体与另一个新的个体互相接触后,经过一系列的触碰与重组,形成了二者之间相融相通的地方,然后再将其不断磨合,形成完全融合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个体之间相互的理解和接受,也就更加深化。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较母语而言,可能刚开始比较困难,很难去接受和理解,学生们更倾向于使用母语,而抵触英语。可通过母语与英语不断的接触、碰撞,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渐渐对这两种语言进行重组,形成新的模因,在最初对英语的排斥感就会逐渐消失不见。最初英语作为一种新语言,学生不习惯去使用,用英语进行交流就会觉得很困难,可是通过模因作用,学生渐渐重视了英语,对英语的兴趣也有所提升,母语和英语相互之间产生了火花,在学生的思维中,英语文化被不断完善,不断修整,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形成独有的知识框架,最终与母语融合到一起,整个过程中是一种同化过程的表现。

2.2 记忆阶段

在英语与母语同化之后,学生的大脑会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知识进行记忆,随着模因时间的增多,大脑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也就会不断增强,反复的重复模因过程,学生的大脑就会对英语新知识的记忆不断加深,最终达到英语和母语相互磨合,传播文化的目的〔3〕。在学习英语口译时,同化现象不断加深也让我们看到,二者之间产生的冲突越来越少,学生越来越习惯使用新的语种,并将它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母语文化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深深扎了根,所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和母语已经同化的很好,但对于一些口译的新知识,仍然不能快速有效地去理解和记忆。所以在模因论的记忆阶段,学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学习,以保证可以牢固掌握英语文化,对其进行不断的记忆,才能将这些知识在脑海中进行永久记忆。

2.3 表达阶段

英语口译的表达是指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图片以及其他方式,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被他人理解和感知的过程。在经过了同化、记忆阶段,学生们对于英语口译已有了一定的熟识程度,一些英语文化已经被大脑所接收,当学生们进行表达的时候,就需要一些独特的方法将所需要的知识表达出来,这既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了解,也是对所学文化的一个全新认识〔4〕。在学习英语口译时,老师经常会传授和训练学生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从发音、仪态、情感等几大方面提升自己,因此学生对口译表达中一些经常使用的方式和技巧都有所了解,通过长时间的同化和反复的记忆,顺利地将英语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4 传输阶段

传输阶段是模因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从本质上看是学生在学习口译时,英语文化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传播发展的过程〔5〕。在表达阶段进行之后,英语文化已经成功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快速流转,互相影响,在不断地传播中,传输的语言文化的内容已经达到了共融的效果。在英语口译教学时,当一部分学生可以熟练完成口译的任务时,另外一部分人就会模仿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将口译任务准确、快速的完成,这也促进另一部分人的学习,从而使所有人都能达到熟练掌握口译技能的要求。从传输过程来看这也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复制的体现。

3 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3.1 强化基础知识

英语的发音、语调等基础知识是学好英语口译的根本。在接受英语口译知识之前,学生就应该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例经常大声朗读英语文章、对正宗英语对话语调进行模仿,经常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其实在学习任何语言的初期,都应该具备非常坚实的基本功,如汉语语言中的字母、声调,英语中的音标、单词,都是学习时应该掌握的。为了使自己的发音更标准,在口译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就需要通过模因论,花费大量的精力,不断进行研究和反复的记忆,使自己的口语水平更进一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经常进行相应训练,接受指导,需要长时间的模仿和思考,才能使发音、语速、情绪等各个方面为人们所接受〔6〕。在长时间的了解和研究之后,在高校英语口译课堂上,通常会增加很多具有针对性的基础语言课程,通过模因论来使英语的复制和传播更具有效率,方便学生学习。只有掌握了基础,在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时,才能不断的超越自己,在进行不同语言间的转换时,能更合理的表述,进而完成目标。

3.2 增强语言记忆

语言模因论的实质就是语言的复制和表达过程。口译的难点就在于要对两种语言进行快速、熟练、准确的转换,这一点对于所有口译人员来说,都需要不断的练习,掌握坚实的基础。为了这个目标,口译人员在学习时,对词汇、句式都要有完全的掌握,然后进行模仿训练,以便更接近发言者的原语言,这些要求对口译教师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在上课前,教师需要全方面的备课,准备相关的朗读和背诵资料,课堂上,教师需要传授口译知识,布置学习任务,课后,还要对同学们的朗读和背诵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材料的选择,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应该选择当今热门的话题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电影对白,提高学生们的热情和主动性。而且在进行口译时,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口译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排练英语短剧,通过准备剧本、背诵台词等方式使剧情更加真实,而在准备过程中,就已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模仿起来更加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

3.3 创建学习氛围

模因论除了可以强化基础知识,增强语言记忆外,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模因论的复制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周围的人,当学生们都在用英语进行表达,经常进行训练和交谈时,口译水平就会不知不觉提升。口译工作者的大脑相当于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它将英语转化成母语,通过自身的感知和肢体的表达,使需要的人听懂它的含义。对于口译人员而言,表达是最关键的地方,在英语口译教学的课堂上,如果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需要将口译表达作为教学的关键阶段,强化学习力度,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害怕表达、怯与表达的问题,真正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环境。教师高效率的利用模因论,有目的引导学生,如给出素材让学生即时进行陈述,又或者还原翻译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指出学习方向,使教学更加真实生动。此外教师还应该进行同声翻译,鼓励学生进行仿真训练,加强学生的综合实力。

3.4 拓展国际视野

口译工作者并不是机械的将来源语言转变为目标语言,而是在利用模因论进行练习后,以一种积极的、严谨的态度,为交流双方传递信息,促进双方感情。口译是一项需要发挥创造性的交际活动,并不是他人所理解的单一的词汇或语句的转换。基于此目的口译应该兼顾前后交流语句含义、双方国家文化、谈话目的等信息,进行综合的语言交流。从这方面说,口译不仅是一项语言工作,还与文化、心理、社交相关联。在口译学习时,学生不但要保证翻译的准确性,还要以双方文化特点为依据,对交流的语言进行恰当转换,使双方交流更加方便。所以在学习时,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一块,而是通过模因论,广泛汲取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涉取大量的国际文化,对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习俗、信仰、交流习惯都要有所了解,避免在口译中出现常识性错误,降低双方的好感,使表达的语句真正达到“信、达、雅”的目的。

4 总结

高校英语口译应该与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与时俱进,逐步完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模因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的理论已经逐渐成熟,被业内人专业人士所认可。将模因论的四大阶段与高校英语口译教学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们的口译水平,也必将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英语口译人才。

〔1〕周四瑗,刘金明,袁茜.语言模因论对《高级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化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9(5):829-831.

〔2〕曾丽馨,包志明.模因论指导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Why I Teach为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 315(2):129-137.

〔3〕吴燕琼.国内近五年来模因论研究述评〔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8(1):14-15.

〔4〕黄慧,刘萍磊.模因论对外语翻译教学的启示〔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9(11):882-892.

〔5〕卢艳.模因论视角下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探讨〔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1(10):1017-1020.

〔6〕魏海波.译者创造性的模因论解读〔J〕. 语言教育,2015,8(5):82-83.

2017-05-21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翻译专业多元主体教学体系建构研究”(WYJG150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研究--以《综合英语》为例”(WYJG1502).

赵景兰(1978-),女,四川内江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翻译、文化.

1008-3723(2017)05-069-03

10.3969/j.issn 1008-3723.2017.05.029

H059

A

猜你喜欢
模因口译母语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母语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母语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