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等院校的课堂
——以公选课“中国式瑜伽—导引与健康”的初步论证与设计为例

2017-03-11 14:16魏燕利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瑜伽中华

魏燕利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 235025)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等院校的课堂
——以公选课“中国式瑜伽—导引与健康”的初步论证与设计为例

魏燕利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 235025)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高等院校的某些课堂应该为完成这一使命做出贡献。笔者计划开设的这门以中华优秀传统体操文化“导引”为教授内容的公选课定名为“中国式瑜伽——导引与健康”。该公选课的开设,不仅对我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而且对将来选修这门课的大学生等都大有裨益。该公选课的授课内容计划分作三个教学模块。

传统文化;公选课;中国式瑜伽;导引

在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导引”可算其中的一份子。导引古又称“道引”“引”和“熊经鸟伸”等,近世人们将其归于“气功”名下,习称之为“动功”或“导引术”〔1〕。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反客为主,包括“导引”在内的许多中华传统文化被边缘化,传承困难,甚至面临灭绝。时至今日恐怕多数国人皆知有“世界杯”“NBA”,而不知“导引”为何物。

多年来笔者在课余一直从事有关“导引”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在教学方面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将自己的研究特长开过课。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2〕。该《意见》的实施,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等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还令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工作者们倍受鼓舞。笔者即以此《意见》的实施为契机,在吸收其他学者相关成果基础上,以公选课的形式,把“导引”这一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体操文化引入我校公选课的课堂。为此本文即作先期的初步理论论证和课程的设计。

1 为课程“正名”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对公选课而言,一个恰当的名称会对开课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般而言公选课先由符合条件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自主申报,后经教务部门审核后,才可挂到学校教务系统任学生选修。如果有一个好的课程名称,学生会因感兴趣而争相选修,如此为成功开课准备了先决条件。

“导引”属于中华传统体育学、医学的一个门类,近世被“气功”一词所涵盖,以至于今天的人们知有“气功”而不知“导引”为何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气功”受被追捧,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九十年代末,又受法轮功问题的牵累。鉴于此笔者计划的这门公选课名称,也应避开“气功”一词。考虑到导引与当下时兴的、源于印度的瑜伽非常接近,所以在“导引”前加“中国式瑜伽”一词。就效用而言,“导引”主于养生,而“养生”一词,近年来非常火热。但一般人认为,养生多与中老年人相联系,对20岁左右的大学生群体好像早了些,不容易被接受,所以在课程名称中也不便于出现。与“养生”含义相近且常用的是“健康”一词,该词可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且英语中也有“health”与之对应,也便于课程名称的英文翻译。综合多方因素,这门以中华传统体操“导引”为主要内容的公选课,即定名为“中国式瑜伽——导引与健康”,英文译作“Chinese Style Yoga - Daoyin Gymnastics and Health”,如此应该算名正言顺了。

2 “中国式瑜伽——导引与健康”公选课的开课意义

2.1 对我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益补充

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多彩,除了人们所熟知的武术、赛龙舟和放风筝等以外,还有一些很有价值的运动形式,值得研究保护和传承发展。但一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却相对薄弱,如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中,竞技体育项目占有绝对的优势。从小学到大学,较多的是传授田径、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而且重复教学严重,这不但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不符合学校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新世纪对人才需要的要求”〔3〕。有学者调查后发现,“当前安徽省高校开展的体育内容基本上是以球类、田径、体操类等现代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较少。即使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也主要是武术类和域外类的瑜珈和跆拳道,武术类以长拳类、太极拳剑扇类和散打为主,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养生、民俗娱乐类项目开展的高校则很少”〔4〕。此项调查研究也包括笔者所在的淮北师范大学。我校体育学院目前既无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也无该方向的硕士点。如此笔者计划开设的这门“中国式瑜伽—导引与健康”公选课,自然对我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2.2 有利于化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体育、医学等文化的一些迷惑而增强其文化自觉、自信

近代以来受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国民的文化自信也饱受冲击,崇洋媚外之风盛行。近年来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科技、军事等成就也为世界所瞩目,而国民的文化自觉、自信仍然不容乐观。正如《意见》中指出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因此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培养国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的认知,是国民建立良好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前提。然而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另一方面每位国民个体的时间、精力和认知是有限的,要解决这样一对矛盾,从教育学角度,最好是通识教育和专题教育相结合,即在中小学阶段,应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而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则应该由博返约,对学生开展更深入的专题化教育。笔者的这门公选课,即发挥本人的研究特长,以“导引”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教育。“导引”看似小术,但涉及到医学、体育、宗教、历史等学科。通过该公选课使学生形成对“导引”的正确认知,最终可以增进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

2.3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空前充裕,但高校大学生自杀、猝死等事件时有发生,如2012年烟台某高校一女生因考研、找工作长期熬夜猝死,成都大学美术学院一学生因熬夜猝死〔5〕;类似自杀、猝死事件在笔者所在高校也曾有耳闻。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个人性格、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等因素外,也折射出许多高校在对学生的正确生命观的树立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方面存在的缺失。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6〕,“三万六千天地之间,寿最为善”〔7〕,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贵生尚寿的生命观。这种生命观也是导引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和动力源泉〔8〕。导引以防病、治病及增进人们的健康、寿命等为目的,在学习它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一门体育运动技术,也能受到其所潜含的贵生尚寿生命观的熏陶。这肯定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理念。

事实上,人的很多疾病多是由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招致的,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们远离疾病、健康长寿的重要法门。在许多导引文献中,也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如中国最早的导引著作《引书》中讲:“春日,蚤(早)起之后,弃水,澡龁(漱)……被(披)发,游堂下,逆(迎)露之清,受天之精,歘(饮)水一棓(杯),所以益雠也。”〔9〕这里所说的早晚起居方式,即使用现代卫生知识来考量,也是非常科学的。如果在给大学生上这门公选课时,多选用这样的内容来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应该会对因熬夜劳累造成的亚将康甚至猝死现象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2.4 有利于让学生学到一种受益终生的体育运动方式

现在学校体育内容,几乎为竞技体育所充斥。竞技体育,属于年轻人的体育运动方式。它虽在满足年轻人健身、娱乐及名利追求等方面,但因之而造成的运动过度、损伤甚至猝死也屡见不鲜。另外竞技体育往往存在对运动场地、设施、器械以及竞技群体等依赖,导致一些年轻人一旦离开校园或运动场所后,又忙碌于职场、家庭和社会,会因没时间或忽视锻炼而造成体重超标、肥胖等健康隐患。

相比竞技体育,导引是一种以对肢体、筋腱、肌肉等的拉抻为主,配合呼吸、意念等的静力性自我锻炼。既无需他人配合,也极少有器械要求,有容身处即可进行。也不像许多竞技体育运动只适合年轻人,导引是一种可终身从事的运动方式,对年老体弱者同样非常适用。从运动特征来看,中国本土的导引与印度传来的瑜伽有很多共通之处,所以称之为“中国式瑜伽”并不为过。现代运动市场上的瑜伽多强调修习者的柔韧与肢体美,由此也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错位等伤害,很多学习者得不偿失。学习导引则不会存在这类问题,因为导引注重的是修习者身心的自我感受,只要自我感觉气血通达、肢体柔和即可,不必在乎动作的外观。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笔者深信,该公选课会给予大学生受益终生的体育运动方式。

3 课程的内容设计

“中国式瑜伽——导引与健康”这门计划中的公选课,设计时数为32课时,占2学分。考虑到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在这有限的课时中,把该课程上好,让学生确实学有所得,还需将它分作3个教学模块:(1)导引的历史传承与演变;(2)导引文献选读;(3)导引功法选学。这3个模块内容不同,各有侧重。其前两个模块为理论学习,后一模块为实践。

模块一:导引的历史传承与演变。该模块计划用8课时完成,按两条线索讲授:一是以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为线索,即什么朝代出现了什么样的导引文献或功法,如西汉的《引书》、马王堆帛书《导引图》,东汉末的华佗五禽戏之类。二是,对某一种导引功法的传承与演变的个案介绍,如“八段锦”如何由“坐八段”演变出“立八段”,又如何由“八段”演化出“十二段”“十六段”等。最后在这两条线索讲授基础上,再归纳出导引功法本身更深层次的演变规律。

模块二:导引文献选读。该模块计划用8课时完成,主要选取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导引文献指导学生选读,如《引书》《太清导引养生经》《玄鉴导引法》和《易筋经》等。通过对这些重要导引文献的选读,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的生命价值观和养生知识等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鉴别和继承发展。

模块三:导引功法选学。该模块计划用16课时完成。导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传统方术,自古流传下来的导引功法数量众多,对选修这门课的大学生而言,只选取其中有成套的有代表性的几种功法学会、练熟即可受益终生。对此作为中国三大导引流派的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应该是首选。五禽戏有华佗五禽戏和明本五禽戏两大流派,八段锦有坐式和立式两大流派,易筋经也有十二势和三套二十二势等流派〔1〕。在教授学生这些导引功法时,不能贪多求快,力争让学生学一势是一势,多学多练,才能真正受益。

4 结语

以上对公选课“中国式瑜伽——导引与健康”的课程设计,主要是理论层面的一种尝试。马克思深刻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10〕实践出真知,要想证明此课程设计的“真理性”,还要靠实践。为此,笔者即以此课程设计为基础,计划在2017年秋季学期提出申请并获校教务部门审批后,再经学生选课并达到基本开课人数。即在2018年春季正式开课。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才能更好地为“导引”这门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体操文化的传承发展服务,也为增强民族传统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1〕魏燕利,梁恩贵.中国历代导引图谱〔M〕.济南:齐鲁书社,2017.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06).

〔3〕赵清.对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探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1(5):30-33.

〔4〕花家涛.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审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97-301.

〔5〕陈红艳,荀常. 我国今年数名大学生因熬夜猝死〔OL〕.新浪网(2012-11-29).http://news.sina.com.cn/s/2012-11-29/030425686103.shtml.

〔6〕(战国)吕不韦编,(汉)高诱注.吕氏春秋〔A〕//诸子集成(6).上海:上海书店,1986:14.

〔7〕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222.

〔8〕魏燕利.道教导引术之历史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20-21.

〔9〕高大伦.张家山汉简〈引书〉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5:91.

〔10〕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2017-08-26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华佗五禽戏等中国传统体操术的文献整理与传播研究”(SK2016A0818);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gkk011).

魏燕利(1970-),男,山东广饶县人,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

1008-3723(2017)05-102-03

10.3969/j.issn 1008-3723.2017.05.042

G642.0

A

猜你喜欢
中国式瑜伽中华
Hello White瑜伽馆
中国式民主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练瑜伽,悠着点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