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承载与系统构建

2017-03-11 15:48钱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信息库信息化政治

钱琎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58)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产业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超越个人注意力的承受所限。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以网络技术、即时通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社会不同人群使用的大众化技术,而这些技术所承载的信息传递模式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1]。如果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产业化突破了个人的能力限制,那么高等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则完全实现了信息诉求的“多中心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2]。可见,新的媒体技术及新的信息传播模式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层面上,也在表达着对信息的新的诉求,并以前所未有的承载方式迎合着新形势和新变化,以期在更为复杂的未来环境中获得信息优势和能够持续发展的机会。

1 信息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1.1 信息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正能量

(1)在信息化社会中,新的信息传播媒介使得信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驱动性、反馈性、被择性和导向性的特征,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传统的大众传媒与新兴的信息传播工具结合在一起,便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交互式、开放性和平等性的渠道,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更为丰富与现代化的教育方式[3]。同时,这种新形势下的信息承载方式与以往的单向信息流动方式不同,以它为中心展开的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能够在无形之中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情感隔阂,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严肃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内容会因此变得更加活泼,大学生也能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载体中主动的或者无意识的接受教育,使教育真正的幻化为无形,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时代发展到今天,新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在互联网技术、即时通讯技术的推动下,人与人之间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交流与沟通,而通过新的媒介传递出来的信息也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满足不同人群对信息的诉求[4]。可见,信息的同步化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地实现,信息的传播也突破了时空的束缚。广泛的受众群体、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全面的信息覆盖层面,平等、自由、轻松的沟通模式,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无论是社会的哪个阶层、哪个群体,都能够感受到信息化带给工作和生活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也同样在高校的校园内得到了显著的体现,在信息化的作用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能够实时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还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及时的做出反应,最大程度地正确发挥新媒体技术的舆论导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在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因其渠道多、覆盖面广,已经广泛的深入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都能够感受到信息化带给人们的便利和实惠。在高等院校这一特殊的社会领域中,大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介获得跨越班级、学校、省区、国别的各类信息,并且可以通过这些媒介对不同的价值观念、思想观点和社会规范进行学习甚至效仿,使其精神世界受到来自于多个社会侧面的巨大影响[5-7]。可见,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已经与信息化社会的进程密不可分了。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借助这些现代的新媒介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广泛地作用于大学生群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

1.2 信息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负面作用

(1)在信息化社会中,各种新的媒体技术(无论是互联网络还是其他的通讯工具)往往具有虚拟性、隐匿性和无政府性的特点,这种特殊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状态使得大学生这一社会关键群体处于一个复杂的但是难以得到有效监督的环境之中。在这一环境里,大学生能够自由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使他们的心智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但是,由于失去了有效的监督,义务也就失去了依傍,大学生的责任心与道德意识较难在虚拟与现实的进出通道中得到实现和彰显。具体的表现便是大学生会在放纵的思维指导下,表现出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方式。比如,绝大多数大学生通过计算机终端后者手机终端访问过色情网站,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游戏和即时通讯工具中的交友模式非常热衷,这也使得一些暴力、凶杀事件发生在本应纯净的高校校园[8]。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但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公共道德的失范,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

(2)陶行知先生说过:“大学要培养人独立的人格”。何为独立的人格?一个通俗的解释便是具有独立思想和思维能力,能够始终如一地为人民大众着想请命的品质。从百年前的大学生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到一百年后大学生对独立人格的陌生直至漠视,期间的差距令人不寒而栗。尤其是在新的媒体技术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将自身隐藏在网络上、隐藏在通讯录中,在现实生活中和在虚拟世界中,这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双重人格的倾向(这与大学要培养的独立的人格完全相悖),这不但给大学生自身的心智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障碍,还以此为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必要的威胁,长此以往,虚拟世界中的人格最终将会固定下来,并对人的潜意识产生顽固的深远的影响。而这种人格的分离不但会对其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生活产生阻碍,还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3)在信息化社会中,以互联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为代表的新的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递的地域限制和时间约束,无论是全球的任何地方、产生于任何个体或者群体的任何思想观念,都能够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与更多的个体和群体进行交流和碰撞[9]。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美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在新的媒体中,西方世界的思想观念充斥在各种信息载体之中,这就使得即便是在中文信息载体中,也会出现部分人群散布谣言,主张不当言论和舆论,一些与主流价值观不相符合甚至相悖的思想观念正在对主流观念实施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不得不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大学生群体因其心智尚未成熟,一些反科学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西方世界的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也在对这一群体发起进攻,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转变工作方式,以适应新的形势。

2 主动将信息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承载更多的教育因素

2.1 迎合现代化信息教学的新趋势,优化教育教学模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往的教学活动中,作为知识的掌握者,教师拥有的知识量、知识范围和知识层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深度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但是任何教师个体本身的知识和视界都毕竟是有限的[10]。而通过现代化信息教学,不但能够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个性,还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智能导师系统,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其进行信息和知识传递。同时,大学生在信息化的模式下也能够释放更多的自主性,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与自身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主动的选择,当然,也能够借助新的信息载体对学习步骤和学习进度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计划,实现更为弹性(或者柔性)的教与学范式。此外,在新的信息媒介中,各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能够实现图文并茂、声像结合,通过新的具有新引力、感染力的形式,增强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感受与理解,使课堂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2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情景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果能够将信息化作为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结构,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情景,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这是因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入信息化的内容,将能够促使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之间进行有机的整合,使教育教学的表现方式、教师的工作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和优化[11]。同时,若能够把信息化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还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丰富信息和知识,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迎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为迎合信息化和信息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3.1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的意义

在信息化社会中,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都呈现出了多元化、动态化的趋势,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不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更加难以把握,对这些思想、行为能够产生的效果也更难估计,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者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失败的危险。为此,需要寻找途径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信息化整合,建设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信息库。这样做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还能帮助大学生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明辨是非,这对培养社会所学的合格的人才和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个体,十分重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还能够辅助教师的授课,提升教学效果,简化大学生阅读和查找资料的程序;为大学生利用信息库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必要的途径,其意义已超越了政治,位于人类发展的境界之上。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的内容和方式

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时,应主动顺应教育教学内容的电子化和信息网络化趋势,注重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对现有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系统资料进行搜集和检索,在信息库基本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开发可用于教学和学习的相应的信息工具,使课程的教学活动能够与数据结构和信息库之间进行有效地衔接[12]。接下来,要对这一信息平台进行充分地利用,最大限度拓展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其视野。此外,还应考虑到在信息库时的便捷性,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区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4 以信息库为基础,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模式提升教育效果

4.1 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整体目标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来说,该系统的构建是通过人、计算机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传递和使用。该系统的构建应不同于以往的“人-人”系统,它能够将孤立、零碎的信息进行整合,使其以一个比较完整的、有组织的形态呈现出来,这样能够解决解决信息冗余问题,还能提升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因此,在构建这一系统时,应考虑其架构的先进性、操作实用性、安全稳定性以及维护的便捷性。这一系统不但能够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管理,梳理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流程,还能为相关部门和大学生提供实时的数据,以供其查询和分析,实现该系统和高校其它系统的集成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与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可见,该系统的构建,需要重点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目标,使其能够真正地为大学生群体、教师群体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4.2 注重信息系统的多元互动和信息共享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旨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的运用,提供全面的信息管理和服务能力。为此,高校的各相关部门的管理数据除了要满足本部门内部人员的使用之外,还应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群体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比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该系统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了解和把握,还能够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掌握,主动地对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进行补充,使信息系统更加完善。即该系统要注重信息系统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多元互动和信息共享。

4.3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管理的流程

(1)在信息的收集或者采集方面,要使系统以模块化的形式呈现,有针对性地满足系统对信息的需求;(2)在信息的加工方面,要对复杂多样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比较分析,通过教师的直觉和客观便准作出价值判断,在深刻地把握了信息的内在关联之后,其能够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3)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方面,应注重高校内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和纵向沟通,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4)在信息的使用方面,该系统要能够保证不同年级、不同系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彼此协调一致。

5 结语

从当前情况看,教育主体应主动迎合社会信息化的要求,积极构建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库和信息系统,从静态教育和动态管理的双重视角,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并提升其工作效果。

[1]杨倩.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发挥及体系构建[J].惠州学院学报,2011(1):95-98.

[2]Spirito A,Valeri S,Boergers J,et al.Predictors of continued suicidal bebavior in adolescents following a suicide attempt[J].Jclin child Adolesc Psychol,2003(32):284-289.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5]谭笑风.论信息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色理论的创新[J].中州大学学报,2008(4):70-72.

[6]Fahad Al-Naser,Mark M A,Sandman.Evaluating resiliency patterns the ER89:a case study from Kuwait[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0(5):505-514.

[7]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J].浙江社会科学,2001(1):33-35.

[8]崔秀芬,陈萍,谢瑞东.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信息库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5):159-160.

[9]葛琛佳.论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1):89-92.

[10]杨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代化信息教学研究[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123-125.

[11]钟光华.网络信息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4):67-69.

猜你喜欢
信息库信息化政治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借助BIM构建动态造价信息库的新思路
基于普元EOS平台的信息库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