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探讨

2017-03-11 22:44祝筠瑜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

祝筠瑜

(辽宁科技学院 外语系,辽宁 本溪 117004)

多元化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探讨

祝筠瑜

(辽宁科技学院 外语系,辽宁 本溪 117004)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重视英语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计各种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 加强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缩小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多元化英语教学;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就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文化发展,为社会各领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立足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将知识、能力等有机融于一体,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以英语为交流工具,了解、借鉴、获取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吸收国外文化精髓,力求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今后工作的需要〔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学习平台,突出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和学生实践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具有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矛盾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熟练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却不能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未来职业技能的现实需要。中国的英语课堂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围绕语言知识讲解、句法分析和练习进行, 机械式的模仿和记忆较多, 偏重阅读能力, 轻视听、说、写和译的能力, 造成多数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欠缺。大学英语教学只有以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突出能力,注重应用,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2〕,这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1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课程设置得是否合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学生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目前,仅仅包括阅读和听力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无法保证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日益广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方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主。

1.2 大学英语教材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

很多院校的英语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缺乏相关性,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与当今现实社会的发展进步相脱节,导致学生无法用教材中学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语言输入有直接关系,采用具有实用性的教材是英语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

1.3 没有充分重视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因为英语教学的时间和内容有限,学生仅仅通过课堂学习无法获得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丰富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平台,可以营造和构建更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学习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大学的英语教学依然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对网络平台的辅助教学作用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 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模式的多元性;通过在真实语境下的不断实践训练,最终使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基础课,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即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为了实现大学英语的这一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创建多样化的、双向交流的、多元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在具有个性化和互动性为特色的语言教学环境中,通过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1 听说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关键环节。大学英语的听说教材针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通过听说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在听说课堂上应该调动学生广泛讨论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话题, 可以做小组讨论,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小组间辩论,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背景知识的理解领会和听说实践能力的提高。

2.2 阅读能力的培养

英语阅读能力代表着是否能够读懂各种英文材料。阅读英文材料时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主要是因为没有较好的英语基础知识, 包括语法知识、词汇、有关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础。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需要在明白遇到的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 运用已经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 根据上下文去预测和理解文章的意思。文化背景知识的习得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内外英文材料,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词汇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2.3 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内容包括各种文体, 如信件、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就老师安排的写作任务相互帮助完成。教师要注意小组学习过程的管理,作文讲评时注意以点带面,写作指导要重视汉语和英语的文化差异。写作训练要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内容由浅入深,由提纲过渡到语篇, 从段落过渡到全篇。写作题材要结合课内外的阅读材料,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4 翻译能力的培养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地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翻译训练首先要做到理解文章意思, 包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还包括对前后逻辑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在翻译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纠错功能,通过从基本句式翻译训练到段落翻译训练,最终实现完整的篇章翻译。

3 结语

在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实践训练平台, 建立“ 以运用为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有利于促进地方的对外交往,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当地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1〕孙莉.ESP 理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132-133.

〔2〕黄子辉, 项新宇, 王国辉.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外语能力〔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33) : 9 7.

〔3〕叶树江,张洪田,李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视阈下课程体系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141-142.

〔4〕朱云翠.构建大学英语立体化交互式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 010 (9):66-67.

1008-3723(2017)04-025-02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4.025

2017-06-10

课题项目:2016年市社科联课题:创建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祝筠瑜(1970-),女,辽宁本溪人,辽宁科技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H31 G64

:A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