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笔触的变迁与价值分析研究

2017-03-11 22:44肖敏董可木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笔触画布油画

肖敏,董可木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 , 安徽 芜湖 241000)

油画笔触的变迁与价值分析研究

肖敏,董可木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 , 安徽 芜湖 241000)

纵观西方油画发展的脉络,发现每一次新艺术的革新,同时也伴随着新笔触形式的变迁。本文以西方油画史为背景,分析了各个时期不同画家、不同流派的笔触特点,并归纳总结了笔触的变迁阶段: “隐形和谐”;“萌芽”;印象“大解放”;“百花开放、百家争鸣”。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笔触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价值地位:笔触能够增添作品的多样性;笔触能够真切流露画家的情感;笔触在新画风,新画派诞生中的推动作用。

油画;笔触;变迁;价值分析

1 从古典主义的“隐形和谐”到巴洛克的“萌芽”

笔触是画家由带有颜料的油画笔、刷把、刮刀、甚至是布等作画工具在画布上行走的痕迹。画家借助调和剂,控制颜料的厚、薄、干、湿、明、暗和落笔的轻、重、缓、急等方式体现画面的质感、空间感的一种绘画能力。油画笔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早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笔触可以概括为“隐形和谐”时期。由于当时的欧洲人思想刚从宗教的中世纪走出,人们崇尚科学、模仿自然、忠实再现客观,在审美上追求崇高、和谐、肃穆、细腻之美。在绘画上,画家们追求画面客观真实效果,那时笔触是隐形、细腻、柔和、光润、工整的。他们遵循严谨的绘画程序,经量隐藏笔触,多用揉、扫、晕、染等缓慢平稳的用笔方式,以使画面平整光洁、细腻柔和。达芬奇作画科学严谨,他研究解剖学、透视学、通过明暗法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他“第一次打破了轮廓线的局限,使用模糊不清的轮廓和柔和的色彩将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达芬奇采用几乎无笔触的描绘方法,先绘制素描搞,再用单色平涂,层层晕染,达到画面丰富、细腻、“隐形和谐”的神秘效果。

17世纪是巴洛克美术风格时期,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追求自然逼真的和再现型视觉错觉性传统,画布上却渐渐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宁静的古典风范,致力于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这一时期的委拉斯卡兹开始以潇洒的笔法,用似乎不经意地,把美妙而又丰富的色彩点染在画布上,用奔放的色彩笔触准确的塑造着形体。他精于运笔的技法影响了油画的发展,并启示了印象派马奈、雷诺阿、萨金特等人的大胆创造。

至此,对油画的探索与认识已有数百年,不过笔触的价值没有特别彰显出来,艺术家们还是谨慎的隐藏笔触,他们依旧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画面空间、体积、质感上。这时期已经有一些的画家开始“萌芽”出一些较明显的笔触,但这些笔触也是小心的放置于不妨碍整体画面秩序中。笔触被认为缺乏绘画能力或者被看做绘画未完成。

2 印象:“大解放”

18、19世纪艺术,笔触从古典画风中又进一步“解放”。并开始呈现多样化,有追求可爱、轻快、纤巧的效果,把愉悦感当成目的的罗可可美术。画家华是罗可可美术杰出代表,他以轻巧的笔触,柔和的色彩,渲染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气氛。法国画家弗拉格纳尔,有着柔媚精巧和潇洒奔放的两面性画风,著名作品《秋千》,整幅画是用极为细碎的精巧笔法绘制的。而在他的另一幅画《沐浴的妇女》中,那种工整的细巧画法不见了,他运用阔达奔放的笔触,大胆地在画布上涂抹厚厚的色彩,从而创作出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世界。比起《秋千》的世界来,它显得更自然、更清新。英国画家荷加斯的《卖虾女》,画面笔法生动、奔放,是一幅速写式的油画。而同时期的雷罗兹,他是当时英国画坛的最有影响的权威人物,是一位恪守古典传统,他用庄重的风格表现严肃的题材。

19世纪中叶是印象主义盛期。画家们推翻了很多古典时期以来确立的法则,他们以直接写生的方式捕捉种种生动的印象,描绘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从笔触的外形来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不规则的、闪烁、跳跃的笔触表现自然中的阳光、空气、色彩。代表画家雷诺阿,他致力于传达阳光的感觉,用直接画法,勾勒出出丰富的冷暖色彩,反映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糕饼磨坊》中,用轻灵的笔触,斑斓的色彩,点染出生动的画面。另一类是画面由点状的、细小的笔触构成,具有形式结构的韵律和意趣。出现了点彩法。如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幅画中人物众多却很少交搭,画家运用精确而有条理的科学方法处理人物之间的空间距离,并以数以万计的小色点笔触作为绘画语言,色点使用纯色,让空气和观者眼睛来调和色彩,以达到活泼、生动、跳跃的画面。

3 近现代:“百花开放、百家争鸣”

到了近现代时期,油画笔触呈现出的是“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多姿多彩时期。人们的画风彻底解放,笔触倾向多样化、更具多变性和主管随意性。先后出现了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画家们已经不限于传统的笔法技巧,如挫、拍、揉、扫、跺、拉、擦、抑、砌、划、点、涂、摆等笔触。他们或喷、或洒、或泼、或甩……

1917年,杜尚将小便器送到展览上,并命名《泉》,让人们欣赏它的美。至此人们的传统绘画概念彻底颠覆,有的画家作画甚至舍弃画布、颜料、笔刷等传统作画工具,他们使用现有材料直接拼装出“画”。这种“画”的“笔触”表现出的是实物与实物之间的拼贴、肌理、对比、逻辑等。20世纪后,出现了欧普艺术、波普艺术、大地艺术、概念艺术、偶发艺术、环境艺术、行为艺术等。人们可以用巨大的山川大地作为画布,美妙的音乐作为“笔触”,总之自然中一切都可以为艺术家拿来所用。

油画艺术发展同时伴随着笔触的变迁。艺术生命在于不断创新,笔触的变迁经历了古典的“隐形和谐”、“萌芽时期” 、印象“大解放”、再发展到近现代“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中不难发现笔触为油画的前进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4 笔触的价值分析

自然界本不存在笔触,笔触是画家依据审美和情感而创造出来的。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笔触的价值越来越彰显出来。本文通过对油画笔触历史变迁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油画笔触价值分析的三个方面:

4.1笔触增添作品的多样性。从500年油画笔触的发展来看,画家们在画布上所体现出的风格美、肌理美、力度美、节奏美、抽象美、技巧美等丰富多样性的美,无不从那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笔触里展现出来。油画笔触利用笔、刀子或刷子等工具混合调和油沾染油画颜料在画布上平涂、散涂、堆砌、点彩等方式,让笔触富有大小、形状、力度、厚薄、轻重、节奏的变化,以增添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风景画家琼康用细小的笔触,使画面增添诗一般的清雅;塞尚用笔浑厚严谨又不失变化使作品更耐人寻味。安格尔的作品《泉》笔意流畅,用笔细腻而含蓄,表面洁净平滑,那画面上少女的肤色近似“瓷釉”,表达出少女的青春如涌泉一般盛旺。画家们使用不同的笔触,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

4.2笔触有助于画家情感的表达。我们欣赏某一绘画作品时,面对画面中或奔放或内敛、或洒脱或笨拙、或沉重或轻松的运笔,自然联想到了绘画者的性情秉性、作画时的精神状态以及绘画的情感趋向。笔触联系着人与画,是画家与画布的中介。在康定斯基的作品《浪漫的风影》中,在他那快速旋转飞溅的笔触里,人们感受到了他那内心奔放的激情;在蔡锦的作品《美人蕉》系列里,我们看到那繁复细碎的小结构和小笔触,联结成粘稠、溃疡紧缩的大造型,这些构成了她的个性笔触,通过这种笔触我们可以体会到她难以名状的内在生命状态;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是个热诚耶稣教徒,富有社会意识,非常关心受压迫者。他那充沛的精力和强烈的热情不仅表现在生活上也表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之中。在他那狂放笔触中,我们看到了颤动的麦田,千姿百态的向日葵,和旋涡般的星空,他用夸张或简化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热情溢洋。

4.3笔触变化有利于新风格、新画派的诞生。纵观历史,每一次的新画风、新画派的变革中,新笔触的运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西方油画发展史上笔触始终都是最活跃的变相之一,因此,研究新画派、新风格离不开对新笔触的研究。德拉克罗瓦曾说过:“自然形态之中当然是不存在笔触这种东西的。”笔触是在画家创作过程中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痕迹,这种痕迹同时推动了油画历史向前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里,人们崇尚科学、模仿自然、忠实再现客观,在审美上追求崇高、和谐、唯美、肃穆之美。因此画家们追求画面客观真实效果,笔触是隐形、细腻、柔和、光润、工整的。这一时期作为代表画家是美术三杰,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将古典的美、和谐、细腻、柔和发挥到极致。然而到了印象派时期里,画家们不满足于古典时期的“完美和谐”,他们追求活跃、跳动、光影变幻、心理情绪表达。从笔触的变化里,诞生了很多风格各异的世界大师。新的笔触显示出新的绘画风格,如莫奈以敏捷跳跃的彩色小笔触,无比生动的传达了清晨日出这一特定瞬间的海天景色,于是世界名作《日出印象》问世,印象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我们试想如果莫奈使用平滑光润的古典笔触描绘清晨日出的景象,能画出面貌一新的《日出印象》吗?20世纪初,出现马蒂斯、德兰、弗拉曼克等一批画家,他们使用强烈的色彩,用他们独创的蛮劲变形的笔触描绘对象,引起了画坛轰动,诞生了系列伟大作品《音乐》、《舞蹈》等,如此,由他们引领的野兽派在历史画坛占有重要一席之位。

5 结语

从世界油画发展史上,不难发现,每一位大师诞生、每一次风格变幻、每一个画派产生、每一幅耳目一新的作品,其背后都离不开独创的笔触贡献。在油画创作中,笔触能使画面达到丰富的变化,能真切流露作者的情感,尽现画家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今天的绘画者应该借鉴前人笔触运用技巧,体会大师们在笔触里蕴含的风格美、肌理美、力度美、节奏美、抽象美、技巧美等,不断创作出新的笔触,为油画创作增添新的艺术感染力。

〔1〕欧阳英,潘耀昌. 外国美术史〔M〕.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

〔2〕苏剑雄. 简论油画的笔触之美〔J〕. 美苑, 1998(6): 44-46.

〔3〕武洁. 油画语言中笔触的历史发展轨迹〔J〕. 美术大观, 2014(12): 45-45.

〔4〕姜天宇. 从古典到现代:潜隐的“和谐”与抽象的“汪形”--浅谈西方油画笔触的发展历程及演变〔J〕. 文艺争鸣, 2014(3): 242-246.

1008-3723(2017)04-030-03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4.030

2017-05-12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5A071)。

肖敏(1982-),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当代艺术。

J213

:A

猜你喜欢
笔触画布油画
一张油画
艺术之春
在画布上做梦的画家 夏加尔
油画《塬下》
油画
为什么要在画布上割一刀?
拥挤豆豆林
让鲜花在画布上盛开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