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7-03-11 22:44傅益标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评教指标评价

傅益标

(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傅益标

(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学评教是高校普遍采用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手段之一,它的实施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的评教制度在评教表的设计、具体实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学生的评教态度、设计科学合理的评教表、增加过程评教等措施加以改进。

高校;学评教;改进

学评教是高校常规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活动是需要师生互动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其真实有效的评教意见对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的作用,而且可以为其它学生选课提供参考,也是学校进行人事考核决策时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高校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然后由教务管理部门去安排事项,组织进行操作。当前,随着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这项工作已经转移到校园网进行了。通常做法是,学生登陆个人的教务系统,然后对每一门课程的每一个项目(观测点)依次评分,评教期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统计平均分、排名等数据。

学生评教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含:学生方面的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课程方面的因素、评教制度本身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在影响学生评教的四方面因素中,评教制度本身的因素影响最大〔1〕。因此,本文着重于探讨评教制度方面的问题。

1 当前学评教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评教表设计不完善

当前,普遍使用的评教表包含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指标,各指标下设置不同的单项指标并给予不同的分值。以教学态度为例,包含有“认真备课,教材熟悉,讲稿完整”、“严格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组织授课,准时上下课”、“授课认真”、“教书育人”等各项指标。首先,它的主要问题是语言笼统、空洞,各项指标的内涵难理解,不具操作性,学生给每项指标打分时缺乏依据,无从下手,容易滋生随意性。其次,传统的评教表各指标都着眼于教师的因素,而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评价指标的设计和权重设置仅仅是主管部门的主观判断或信手拈来,未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分析,设计出来的评教表必然是不符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的。

另外,各高校在本校范围内普遍只使用同一份评教表,没有考虑到不同课程的实际情况。比如说课程性质不同,其学评教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如大学英语、体育等公共课程的最终评价分数往往比一些相对较难的专业课程的评价分数要高。又比如说班级学生数量也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如100人的高等数学和25人的艺术类课程,其评价结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差距。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遵循“大数定律”,课堂容量越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就会越加趋近公正〔2〕。

1.2 学生评价不客观

目前,高校学评教一般安排在期末进行,为了提高评教率,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查询期末成绩之前先评教。学生评教时由于一方面没有认识到评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未准确理解评教指标体系的内容,往往会有一些错误的理解甚至消极、敷衍了事的心理,结果对教师的评价不是根据实际的上课情况,而是根据是否对教师有好感、是否喜欢该门课程、或者教师对学生是否严格等不应该有的想法。这样评价出来的结果自然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甚至于出现结果与教师的实际上课情况倒挂的情况。

1.3 评教结果偏离正态

科学的学评教结果应呈现正态分布,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校上千名的教师教学的成绩基本都在90分以上,不符合正态分布,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评教结果的有效性是存在问题的。这种偏离一方面影响了高校教师对自己的课程和教学水平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会影响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以学评教数据为依据进行的人事考核、政策制定等。

2 学评教制度的改进措施

2.1 正确引导学生对评教的态度

作为“学评教”活动的参与主体,每个学生都应该要有负责任的态度,客观准确的评价才能保证结果的有效性。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往往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把学评教当做是额外的负担,操作过程过于随意,敷衍了事,这自然会影响到评教结果的公正性,这也是教师对学评教结果不信任不满的原因之一。因此,学校和管理人员要注意教育学生端正评价态度,放弃个人偏见和主观意见,让学生认识到评教不是无原则的吹捧,也不应该是为了发泄对教师的不满,应该要实事求是,公正的评价每一位老师。也要让学生明白,评教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

同时,在评价之前,教育管理部分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要组织学生学习评教表,对各项指标要做出准确的解释,让学生对每一项评教指标内涵和评教细则都了解清楚,为评教的客观有效打下基础。

2.2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教表

教学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衡量优秀教学的准则也随着教学思想的发展而发展。评教表的内容应该适时反映新的优秀教学准则。目前普遍使用的评教表往往局限于调查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讲授内容是否充实,方法是否多样等等,而美国有的高校已经不限于此,学生评教指标主要考察师生互动程度,成绩考评指标是否公平、合理,教师的授课大纲和课堂活动是否体现学习目标,学生的反馈意见是否被回应和采纳等〔3〕。这样的评教表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自评,对教与学起到双重的质量引导作用。

评教表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各类课程的差异。实际上不同课程之间是有巨大差异的,学生对待不同课程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课程性质不同,教师的授课方法可能也是有差异。对于那些学生不感兴趣的课程,“缺课率”往往比较大,缺课学生的评价自然是缺乏事实依据的,这样的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也就让人怀疑了。所以在学评教的制度设计上要对各类课程的差异有所考虑,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评教表,也可以在某些评教指标上体现出差别,这样才能让所有课程在“学评教”制度面前都会有公正的评教结果。国外有些高校在设计评教表时,先设定一些基本项,再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添加不同指标,评教表的最后还会有主观题,用于收集学生对改进该课程的意见或建议〔4〕。这就要求负责实施学评教的部门在制定评教表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将各个可能影响评教有效性的因素考虑在内。目前,国外高校的评教表出现了标准化的趋势,标准化的评教表不再是由高校随意制定,而是由专门的教育评价机构主持,经专家们研究制定的,甚至是有版权的〔5〕。

2.3 重视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评教方式单一,只有期末的总结性评教,缺少平时教学过程的评教。而且,评教的时间都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评教结果起不到积极有效的正反馈作用。国外有些高校给学生评教提供了多种方式,既有期末教学评价即总结性教学评价,也有期中的教学评价,甚至有平时的评价和反馈。这样做的好处是随时和期中的评教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动态需求,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效发挥了学评教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高校的学评教既要注重期末的总结性评价,也要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既要有静态的评价,也要有动态的评价。

2.4 科学应用评教结果

学生评教结束以后,系统将统计该课程的平均分作为该教师的得分,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同等程度地重视所学课程,统计时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的评教结果对教师而言是不公平的。有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按时上课、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比较有意义的。相反,那些上课不认真,作业完成不了的学生的评价结果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因此,在评教结果的统计与应用中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划分等级,这就要求在评教系统的设计时有所考虑。

为了加强平时管理,教师给学生的成绩一般都包含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往往经常缺课,上课不认真、作业没法保质保量的完成,他们对教师的评价自然是缺乏事实根据的。所以可以考虑以平时成绩为依据对学生划分为几个等级,在最终的结果统计中给予不同的比重。那些“好”学生理应获得更大的比重,而那些平时成绩差的学生应该给予较小的比重。这样加权平均后的结果作为对教师的评价才是比较客观的。

另外,评价结果的统计上应该是有多种类型的,既要有全校的排名,也应该要有学院、学科、专业的排名。同时,还应该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应按照文理科或公共课与专业课分类统计,不能简单的类比。对于评教结果与整体的评教结果差距较大的教师,所在部门应该对其进行指导或培训。

评教结果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应通过适当的途径,及时向学生公开。学生在看到自己的评教能真正受重视、“起作用”以后,才会更重视评教,才能更积极参与评教。当然,通过什么方式公布,在多大的范围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都应该要根据具体的校情来定,总的原则就是要有利于改进教与学,这才是学评教的初衷和最终的目的。

〔1〕张琪,李婧,李楠.关于高等院校“学评教”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06):94-97.

〔2〕孟祥林.高校教育管理“学评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5):69-76.

〔3〕牛娜.中美高校学生评教体系对比研究——以天津商业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228-229+220.

〔4〕顾瑶韵.美国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述评〔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06):13-17+120.

〔5〕吴建成,汪明瑾.从当今美国大学的实践看学生评教〔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60-62.

1008-3723(2017)04-042-03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4.042

2017-06-11

傅益标(1982-),男,福建龙岩人,硕士,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领域研究。

G645

:A

猜你喜欢
评教指标评价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