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夷养生休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

2017-03-11 18:43王冰云牟飞茹周子华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彭祖武夷武夷山

王冰云,牟飞茹,周子华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试论武夷养生休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

王冰云,牟飞茹,周子华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武夷文化博大精深、积淀深厚,其中养生休闲文化更是内涵深远。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它对当代人们生活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养生是一种体现生活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武夷养生休闲文化和当代人们生活价值观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刻的探索两者的文化蕴涵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还可以更加科学地指导当代人们的养生方法和策略,进而提高幸福的指数。

武夷文化;养生休闲;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养生休闲文化正是这一母体文化衍生而出的一个重要子文化。养生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进程中不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养生实践活动便应运而生。人们在日常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方式,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上升为理论,然后再去指导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养生学”。

中国传统养生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武夷养生休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本文首先对搜集整理出的武夷养生休闲文化史料资源进行分析,探析其文化内涵和养生思想,进而分析阐释其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养生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武夷文化中养生休闲文化资源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养生主》。所谓“养生”,主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生命进行合理有效的保养,让其处于健康鲜活的状态。《黄帝内经·灵柩·本神第八》中记载:“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1]这是“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相结合的整体观。武夷养生文化,紧随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主流,又不失鲜明的地域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蕴涵。

(一)彭祖养生文化

在武夷养生文化中,彭祖养生必然占据第一。彭祖者,姓篯名铿,殷大夫也。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殷时“有采女问道于彭祖,少得道,知养性,年一百七十岁,视如十五”[2]。由此可见,彭祖善养生之道。《武夷山志》载:彭祖“商贤大夫,即所谓老彭,隐居是山,善养生术,寿七百七十岁。子二,曰武,曰夷,同居于此。或曰:山因是得名”[3]。又有说法认为彭祖精于养生之道,常登武夷群山采食武夷灵芝,至千岁而不显老,颜如童孩。史称“茹芝饮瀑,遁迹养生”。

彭祖养生,虽为传说,但也足以证明武夷地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养生资源。彭祖非武夷山人,但彭祖的养生之道离不开武夷山独有的自然条件,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彭祖的长生之道也证明了武夷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无限自然生命力,并为后世的养生之道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二)道家与禅宗的养生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强调的养生重点是养生时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自然。养生的方法也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与个体差异做出适当的调整,不可施行于一种方法。

先秦时期,传说和原始的道教信仰在武夷山已经开始盛行。“相传秦时有神仙降山中,自称武夷君,受玉帝命,统录诸地仙,于是以‘武夷’名山。并传云:武夷是地仙之宅,各路地仙汇聚武夷山。”[3]至唐宋时,武夷山成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又北宋道教名著《云笈七签》记载:“武夷山列道教三十六名山之一,称‘第十六洞天’,名曰‘升真元化洞天’。”[5]其中有冲佑观、会真观、升真观、天游观、桃源观、仙隐观以及最具养生代表性的止止庵等。提及止止庵,就不得不提及道教南宗始祖白玉蟾,他的内丹养生之道经过当地人民的不断汲取与发展,成为了武夷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

道教常以“三玄”即《老子》《庄子》和《易经》作为其理论基础,三者皆长于学术理论,富有高深的哲学思想,但对于后人来说,其价值目标却是修身养性。因此,道家和禅宗的“明哲保身”也不得不说明它们善于对世人阐述调理的重要性,然“天人合一”更是要求人重视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养生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有机结合,这种生态和心态两种环境结合的理论也成为了武夷道家养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环境养生传统。

(三)朱子理学为代表的养生文化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归儒释道为一家。涵养用敬的工夫论与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是其思想的核心,对其进行剖析和研究,发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思想。这不仅体现了朱熹的养生智慧,还对后世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追溯儒家的养生文化渊源,孔子和孟子的言论中都包含着许多实用的养生思想。孔子的思想重视保护身心健康,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细心观察留意,养护身体,其主要表现在关注饮食方面。《论语·乡党》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慢而偈,鱼懷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妊,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食,不多食。”[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不食的各种情况作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规定,尤其是他的“不时,不食”与“不多食”言论,已经初具饮食合时与饮食有度的思想。孟子对身心健康也是相当关注,他提出了 “养浩然之气”的著名命题,这在养生学领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朱熹思想的研究中,人们往往着重于其学术而忽略了理学中“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中所蕴含的养生理念。儒家的观点说明人的欲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应该以“礼”克制,即朱熹所言的伦理关系的“理”。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尚书》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7],皆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而这里的“灭人欲”并非否定一切欲望,而是满足本能的欲望,防止其他的过分欲望,是为克制纵欲过度,这便是朱熹养生说的基础与根本。

在朱熹的理学体系中,“格物致知”是自我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过程。所谓“上而无极太极,上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8],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表达养生理论的一个关系。养生的时候,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养生环境主要包括自身精神环境、社会人际环境、自然环境。武夷山作为朱熹盛兴理学的宝地,其所蕴含的养生资源是格外丰富的。朱熹在此地广建书院,如武夷山隐屏峰下的武夷精舍、武夷山五夫镇里的兴贤书院等十几处,可见,朱熹理学养生理念离不开武夷山丰富的养生文化资源,其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二、武夷养生休闲文化的当代价值

武夷养生休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养生文化内涵对当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十分珍贵的实践价值和指导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以下几个显著的方面:其一体现在对饮食的追求上,讲究饮食规律和遵从食令,注重饮食,控制欲望,从而获得身体的健康,生命的长寿;其二体现在对心理健康的追求上,调养心神,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以达怡情养生、天人合一;其三则是体现在精神思想上,追求精神上的至高境界,与世无争,淡然豁达,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寿命也随之增长。

(一)注重饮食,控制欲望

在中华传统文化观念中,“民以食为天”的理念根深蒂固,从物质生活上追求养生是离不开“食”的。武夷饮食文化具有极高的养生价值,如以精肉、青粉、鸡蛋、白扁豆为原料,用料不贵却极富营养价值的民间传统名菜文公菜;按照复杂的八卦图进行烹饪的极富武夷特色风味的佳肴—八卦宴;富有传奇色彩的幔亭招宴;清汤见底,面无油珠,肉烂无形的武夷菜系一绝之蛇宴;根据九曲溪两岸山珍溪味和土特产创制而成的九曲竹筏系列菜系。以上的饮食种类中,以文公菜最为物美价廉,盛名远播。而九曲竹筏系列菜系中武夷留香酒更是武夷山中的著名产物。酒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以及无机元素,有促进食欲,消除疲劳,滋补身体,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等功效,颇受人们喜爱。

除此之外,武夷山各大寺院都根据佛教不杀生和不食荤的教义和教规,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素食文化。素食不仅吃起来美味可口,还能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增强体质。经资料显示,我国的老寿星绝大多数都是以素食为主的,武夷山的高道白玉蟾寿长96岁,理学家朱熹活了71岁。与此同时,经相关调查发现,食过多的荤腥油腻食物,容易使血液浑浊,造成一定的酸性体质下降,影响正常的生理机制,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易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各种疾病。

饮食调控形体,欲望支配人心。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入手,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环境的影响,人心就会被唤醒,情欲也随之而起。人生来便有动物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朱熹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中的“灭人欲”,并不是指否定人们一切的欲望,只是要求人们在满足基本欲望后,去除那些多余的无关的欲望。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中的“礼”,便是前面所提到的“理”。这种防止纵欲的思想不仅具有个人身心健康的理趣,更是具有社会道德的意义。因为“纵欲”既损耗了自我的精气,也严重影响了自我的心理成长。长此以往,个人生活准则与社会生活准则不能相适应,导致发生无形的自我攻击,进而影响到自身健康。因此,只有控制过分的情欲,才能培元固本,伸展正气。

(二)调养心神,天人合一

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防病治病之良药,养生长寿之根本,《淮南子》曰:“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贵乎养神。调养心神是养生之本。养生家认为静养之要在于养心,道、儒、佛的思想均有此主张。“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炼心,要皆参修心学一事”,“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自炼心”。心定才能神清,心静才能神凝,“故养生莫过于养心”。天玄子曰:“养心之大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平、心安、心静、心定,心广所以容万类也,心正所以诚意念也,心平所以得中和也,心安所以寡怨尤也,心静所以绝攀缘也,心定所以除外累、同大化也。”[9]世间万物无论何事皆有根本,养生之根本乃养神养心,心神清明,则血气和平,才能有益健康。

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境界需要特定的方式,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提示调摄。对外,要顺应自然变化的客观规律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坚守初心,心绪安宁,以静养神,这样从外抵御,从内护养,便可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天人合一”的核心是要保持心态静养,思想清静,含蓄内敛,使精气神内守而不散失,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良好状态,有利于去疾防病,促进健康。朱熹的“格物”包括了宏观上对“宇宙”事物的认识和微观上对事物的探索,这种认识与探索,使人们能够拓展眼界,达到更大程度的生存自由,这里面所蕴涵的养生文化智慧是相当深邃的,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慢慢领悟。

(三)参禅静坐,超凡入圣

健全的养生之道不仅关乎身与心,更关乎精神与思想。禅宗的养生观念主要体现在精神生命意义上。武夷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华胄八小名山”,武夷山佛教以禅为宗,更有许多佛教名流,从古至今的积淀,使武夷山具有禅宗的灵气。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武夷山的僧人终于探索出既具有武夷特色又与佛教观念相结合的养生理念—以茶入禅。清、简、和、敬、俭是武夷山茶道的内在精神和蕴涵。僧侣认为“品茶如参禅”,在茶中悟禅,禅中品茶,从而获得内心的清静。佛家本具有智慧,在茶禅文化的感召下悟得更深刻的佛理,追求更为超凡的人生境界,真正摆脱世俗,绝世独立,自然得以养生长寿。

参禅静坐是另外一种重要的精神养生之法。佛家主张彻底净化内心,清除一切杂念,豁达达观,清心寡欲。在禅定中且静且安,不急不躁,内心得以真正清静,从而进入忘我的境界。武夷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世界著名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佛道中人可以在寄情山水中参禅悟道,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这也是一种回归自然,超脱自然的精神养生之道。

朱熹是十分向往 “超凡入圣”的理想境界,“超凡入圣”也是其理学文化养生的终极目标。朱熹通过理学体系的阐述而弘扬了儒家道德哲学,同时也发展了儒释道养生文化理论,其积极意义不仅表现在古代,也延续于当代。从现实生活发展角度看,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首先,在现代生活中朱熹理学文化养生的价值在于它对精神健康的重视。其次,朱熹的理学文化养生利用启发人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的方式,使人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同时可以帮助当代人们在喧嚣中调试本身的处境,在求知的过程中提升生活品味。

孔子在《论语》中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由此可见,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抗老防衰的最好的精神养料。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生机旺盛,气血和畅,身心健康。

三、结 语

武夷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又宝贵的养生文化资源,本文通过对武夷养生休闲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探索出了武夷文化中彭祖养生文化,道家与禅宗的养生之道以及朱子理学为代表的养生文化的深刻内涵,这些不同类别养生文化是武夷养生休闲文化的历史基础。武夷养生休闲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同方面的表现,通过对其不同表现形式的阐述,从武夷养生休闲文化资源里面挖掘出极具区域特色的当代养生方式,使人们处于一种具有文化特色的养生价值体系之内,合理的控制人性中的欲望,将自身置于具有浓厚精神氛围的养生环境,追求超凡入圣的养生境界。

对武夷养生文化的深入挖掘,更深层次地了解当下的区域养生资源,不仅使人们更加重视修身养性,强调顺应自然,清净养神,对我们当代的生活也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指导。利用当地养生休闲文化资源衍生出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养生方式,不仅有效促进自身健康发展,还有益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姚春鹏.黄帝内经·灵柩·本神第八[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459.

[2]王叔岷.列仙传校笺(卷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7:256.

[3]董天工.武夷山志(卷下)[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 631,635.

[4]李耳.道德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60.

[5]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2003:358.

[6]杨伯峻.论语译注·乡党篇第十[M].北京:中华书局,1958:101-102.

[7]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3.

[8]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6:46.

[9]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78.

(责任编辑:冯起国)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Wuyi Health Leisure and Cultural Resources

WANG Bingyun,MOU Feiru,ZHOU Zihua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Teacher Education,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Wuyi culture profound,deep accumulation,which health and leisure culture is far-reaching connotation.As a renewable resource,it is the 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people's life values have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Health is an importantway to reflect life, through the Wuyi health leisure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people's life values of the study,not only can profoundly explore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contact between each other,but also more scientific guidance Contemporary people's health methods and strategies,and then improve the happiness of the index.

Wuyi culture;leisure culture;contemporary value

G07

A

1674-2109(2017)04-0011-04

2016-06-1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397045)。

王冰云(1981-),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彭祖武夷武夷山
《武夷天下秀》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彭祖的故事
武夷学院
乡约:给“彭祖故里”的音乐达人说媒
一城青山半城湖 一方水土一方人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传承彭祖养生之道 造福现代人——另有首创速勃绝招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