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总目次(作者后面括号内“,”前为期数,“,”后为文章起止页码)

2017-03-13 01:03
关键词:研究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总目次(作者后面括号内“,”前为期数,“,”后为文章起止页码)

【辞赋研究】

《大人赋》所见太阳循环与巫风传统蕴涵发微李秀强(1,1-5)

论宋代寿赋 王 彬(1,6-10)

北宋献赋颂扬风尚及其成因 马 言(1,11-16)

古代朝鲜辞赋的摹拟性质及其类型 张 佳(1,17-21)

基于CNKI的宋玉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许应田,陈亮(1,22-26)

《汉志·诗赋略》分类问题之研讨 郭 玥(2,1-7)

论陆机赋的题材选择与情感表达 宋小芹(2,8-14)

新世纪15年中国大陆古代赋学研究巡礼 彭安湘,郭玲(2,15-24)

屈原对越南大诗豪阮攸在创作上的影响 范文兴(2,25-32)

从《 汉志·诗赋略》看赋之渊源 赵金平(3,1-7)

从"以悲为美"到"清和自然"——浅析《文选》音乐赋审美取向的衍变邢馨元(4,1-5)

论宋赋中之藉田礼制书写 黄水云(5,1-8)

宏通的视野 精深的耕耘——许结教授辞赋研究述评徐宗文,王思豪 (5,9-17)

朝鲜石人可证《招魂》中之参目神祇 羽离子(6,1-7)

从《都剧赋》探析清代戏坛文化变革与狎优之风 徐筱婷(6,8-18)

【鸭绿江论坛】

韩国历史教科书之争的深层思考马维英(3, 8-14)

朝鲜使节通过服饰建构的汉族男子形象研究——以18世纪上半叶《燕行录》为中心金明实(4,6-12)

辽宁朝鲜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径研究 张晓宇(5,18-23)

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与东北亚地区安全 沈 (昊6,19-24)

【文史新证】

“海昏”语源考证蒋重母,邓海霞(1, 27-33)

为官之德与做人之道——王世贞《高拱传》史实三辨岳天雷(1,34-39)

《春秋大事表·〈春秋左传〉引据〈书〉经表》补 孙希国,王 芳(1,40-44)

高鹗诗歌思想内容探微 冷 冰(1,45-51)

对当年“两个小人物”文章的再认识和再评价 张兴德(2,33-36)

“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叙事话语分析 刘红霞(2,37-41)

稗海启新航——近三十年古代小说研究概述苗 壮(3,15-22)

徐复观政治文化综合创新理论的当代启示 刘 越(3,23-29)

《禹贡》半月刊中的清代边疆民族研究述评 张心雨(3,30-36)我与古代文言小说研究 侯忠义(4,13-23)

《世说新语》中王戎的复杂性格 卢亚斐(4,24-28)

《金瓶梅》的“传奇性”继承对其写实主义创作的影响初论——《金瓶梅》性描写的文学史价值夏 薇(4,29-33)

高拱权说研究述评 岳天雷(5,24-30)

周有光精神论略 李金坤(5,31-37)

鱼文化:史的浸濡、汇流与精神符号的张扬 孙一鹏(5,38-43)

《 逸周书》篇题 之"解"考论 毕庶春(6,25-42)

唐王叡生平考略 李 壮(6,43-48)

【经济管理研究】

文化创意背景下辽宁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关键要素分析——以丹东为例赵爱华(1,52-58)

IPO审计失败原因分析——以欣泰电气欺诈上市案为例郑 波(1,59-63)

人力资本视角下城镇低龄老人就业研究——以辽宁省为例闫忠志(1,64-69)

物联网时代大连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创新途径与对策研究 王玉霞(1,70-73)

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思考 苑 梅(2,42-46)

转型时期俄罗斯产业政策研究——以叶利钦时期为例周静言(2,47-52)

以高净值个人为地税"大企业"税源监控对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张春光(3,37-43)

东北边境口岸与核心腹地城市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张洪祥,于天福,李富祥,等(3,44-51)

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实证分析——以丹东绿江乡村旅游地为例包大明,董 强,周丽杰(3,52-62)

基于工业4.0下的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孟 洁(3,63-67)

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分析 梁 雨(3,68-73)

以创新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考——以辽宁省东港市为例崔正植(4,34-37)

"营改增"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以辽宁为例刘 敏(4,38-40)

在线评论信息越完备越有用?——基于智能手环在线评论的实证数据朱振涛,李 娜,陈星光,等(5,55-63)

从统计的视角把脉医改之策——以丹东市为例佟成军(5,64-68)

大学生消费者对电子教育产品的满意度研究 张东哲,刘艳丽,陈明阳(5,69-79)

试论工匠精神与工匠文化的培育 肖 艺(5,80-85)

以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北黄海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李永久,苑 梅(6,49-55)

关于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王晓文(6,56-61)

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影响的对策分析 张丽丽,左 妍(6,62-67)

【社会学研究】

乡镇社会问题定位与解决途径探析孙 鹤(2,53-60)

"微"时代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适应与超越研究 沈燕维(2,61-64)

青少年微时代价值意识问题探析 孙 鹤,孙胜玉(4,41-51)

遗憾学域社会文化体间互动思维问题研究 孙 鹤,马心月(6,68-75)

女性学域女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探解 程铭莉(6,76-81)

【法律研究】

伪报票据遗失的法律问题探讨杨晶丝 (2,65-69)

大学生法律越轨行为的定义、研究范畴及研究价值 刘晓善(5,44-49)

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法律制度缺陷及相关对策 孙胜玉(5,50-54)

货代收据的法律性质及相关问题分析——以一起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为例 许少彬,翁建山(6,82-86)

【哲学文化研究】

民族教育融合地域文化路径创新研究刘 晶(4,52-55)

【政治学研究】

坚持"四个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问题探索 曲洪波,刘嘉宝(4,56-61)

佩蒂特行政价值观研究——兼论论辩式民主高玉平(6,87-91)

【语言学研究】

《集韵》异写字整理及研究——以《东韵》为例史晓丹(1,74-79)

《改并四声篇海》文献研究综述 徐丽雪(1,80-85)

苏轼词作中的副词研究 胡媛媛,高建(1,86-90)

东北方言"蹀躞"的词义分析 王 虎(1,91-94)

物性结构与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 朱 皋 (1,95-99)

现代汉语同义副词的强程度连用 李瑞楠(1,100-106)

基于格式塔理论的文学翻译研究——以小说《百万英镑》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冷 卉(1,107-111)

《玉篇》与其他字书对比研究综述 李 超(2,70-74)

论"四"字的构形与文化含义 叶正渤(2,75-77)

现代汉语学科系统论——以要素型模型和单位型模型为参照 胡 华(2,78-86)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问题研究述评 张明辉,尹宝玉(2,87-91)

汉语修辞格的审美观照 宗廷虎,陈光磊(2,92-96)

浅谈吴士文先生关于辞格史和辞格的研究 冯广艺(3,74-80)

消极修辞的文化学解读 姜 哲(3,81-84)

《小山词》比喻修辞之美初探 周媛媛(3,85-89)

基于语义范畴看《红楼梦》服饰词语分类及文化内涵 沈亚玲(3,90-96)

评价理论视角下二人转语言的幽默及美学特征 武 术(3,97-101)

"V给+O"格式中"给"的隐现机制 周 阳(3,102-106)

论词义泛化的深层机制——以"失联"为例石东红(3,107-113)

汉字数字本义考释及用法区别 高 卓(3,114-117)

《渑水燕谈录》皇室词汇考释 王景东(4,62-68)

《集韵》异写字构件混同情况探析 史晓丹(4,69-73)

《正字通》研究概况析论 单志鹏,孙 建(4,74-82)

朝鲜时期韵书与明初韵书之比较——以《东国正韵》和《洪武正韵》为中心 孙 莹(4,83-89)

国内认知语义学研究述评 张明辉,崔香宁(4,90-98)

汉语双音词的主要衍生方式:从短语降格为双音词 张晓雨(4,99-103)

"大+时间名词(的)"构式分析 吴 虹(4,104-108)

《正字通》疑难俗讹字研究综析 单志鹏(5,86-90)

从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看语言学史的分期问题 张 瑶(5,91-94)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语言学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分析——基于2011-2016年数据司亦如(5,95-100)

跨文化视角下丹东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话语模式构建研究 王向丹(5,101-107)

讲好中国故事: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以《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英译文为例 韩西苗(5,108-117)

《说文解字》二徐本"禾"部字比较研究 王 聪(6,92-98)

《 游宦纪闻》词汇杂考 刘 一(6,99-102)

21世纪汉语动词分类标准问题研究综述 张明辉孙宗美(6,103-111)

现代汉语三音节词"无所谓"和"不在乎"语义句法比较研究 吴建华(6,112-119)

【文学研究】

论苏曼殊诗歌译介与创作的现代性季淑凤(1, 112-115)

金东仁短篇小说的叙事机制与功能——以《船歌》《土豆》为例张 芳(1,116-120)

欧茨早期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乔 慧(1,121-124)

浅析《女巫》中的恐怖美学因素 王婧娴(1,125-127)

浅析《轻盈的气息》中奥利娅的悲剧命运 曾 嵘(1,128-132)

“以志统情”与“以情慰志”——试论《文心雕龙》与《诗品》的"情""志"关系及其意义 方 舒(2,97-103)

因果报应观念向中国古代小说的渗透与深化 史健男(2,104-107)

福克纳作品中的“ 死亡”意义 沈筱峂(2,108-112)

张承志草原小说的叙事时间与功能——以《绿夜》为例张 芳(3,118-123)

佛教戒淫观与《西游记》女妖形象塑造 冯立嵩(3,124-131)

双重文化身份视角下的《追风筝的人》 曾洪军,刘红霞(4,109-114)

必然的归返——关于奥德修斯返乡主题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于晓霞(4,115-119)

当代满族生态作家浅论 代娜新(5,118-123)

《边城》的“隐喻”式叙事结构与沈从文的生命哲学 任 辉(5,124-130)

吕坚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初探 吴昌林,唐季冲(6,120-125)

余秀华诗歌中的秋冬春夏 黄怀凤(6,126-131)

【大学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于姗姗(1,133-137)

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三大思考 付 艳(1,138-141)

财经类高校导师指导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 孙玉环,孙佳星(2,113-119)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就业课程策略研究 刘华欣(2,120-124)

高校政府财政投入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难点及破解 朱丽献(2,125-130)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科研评价问题研究 艾术林,蔡远满(2,131-137)

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以辽东学院为例王 昕(3,132-135)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以《国际贸易》教学为例周静言(4,120-125)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苑 梅(4,126-131)

基于国防建设需要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综合素质研究 汪明贺(4,132-136)

残疾人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研究 王 薇,丁玲,沈洪博(4,137-140+封三)

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路径探析 卢 玲,刘一春(5,131-134)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问题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视角李 鹏,刘广达(5,135-139)

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策略研究 许彩霞(6,132-136)

“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专业人文知识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近现代世界史》课程为例张若昕(6,137-140)

【黄海书评】

《宋玉城》另辟学术新天地毕庶春(2,封二)

一部情理性、兼容性、诗质性并美之力作——王志清《王维诗传》特色论略李金坤(2,138-140+ 封三)

“ 做”“ 作”之辨 张万有(3,封二)

一部全新解读《聊斋》的力著——评郑春元先生新著《〈聊斋志异〉探赏》 王 立,花 卉(3,136-140+封三)

小谈助词“ 的、地、得”的区分 张万有(5,140-封三)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