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口语交际 提升核心素养

2017-03-14 15:46李晓密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情境

李晓密

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用“口语交际”取代“听说训练”以来,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讨论与实践一直在进行着,怎样深刻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怎样准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怎样有效开展“口语交际”的教学依然困惑着不少教师。为此,“南岗区小学语文名师团队工作室”邀请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及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各位专家一起开展了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论坛活动,共同分析“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共同讨论改进策略。下面就是本次论坛的纪要。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李莎莎(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教师):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交际素养之间存在的差距令我产生了许多困惑。一是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课堂生成之间的差距。口语交际教学较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来讲相对灵活,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作为成人的教师无法完全预设到的。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利用种种生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呢?这样的策略是否应该分出类别,形成既定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手段?二是教师的放手和学生交际能力之间的差距。“热闹”往往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也都在热烈讨论,教师此时大多提出要求后完全放手,只参与到个别小组的交流活动中。然而,一番讨论后,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且难以寻找到较为集中的观点。那么教师如何把握“放手”的时机,如何发挥合作交流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有待研究。

于雪菲(哈尔滨市马家沟小学教师):目前的口语交际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学生“各自为政”。学生相互之间不关注,自己只顾发表自己的想法,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二是师生互动,一问一答。学生没有自主看法,靠老师一步步提问,课堂上呈现老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的现象。三是交际场面混乱。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行为习惯,在与人交流时以自我观点为中心,不倾听他人观点而急于表达,无法将他人观点与自身融合,甚至批评、挖苦他人继而产生争执,互不相让。持这样的态度,没有办法继续与人交际。老师在这种课堂状况下,缺少相关的引导调控策略,导致交际失败。

李晶(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教师):目前,我的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1. 全班学生参与面不广,积极性不高。每次口语交际课,总是班级里少数学生比较乐于参与,而多数学生还局限于听别人在交际的状态。即使有时我让学生先在小组里面交流,可也总是每组中比较善于交际的人在说话。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就成了少数学生表现的舞台,而多数学生则充当了“忠实观众”。2.与老师单线交流,缺少生生交流。学生总是急于按要求说给老师听,所以,在其他同学进行表达的时候,很少用心去倾听,很难受到同伴发言的启发,缺少思维的碰撞,课堂枯燥无味,交际浮于表层,无法走向深入。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上得还不够科学和完善。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与目标

郑丹(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语文教研部副主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口语交际教学“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表述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段话是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基本定位,所以我们要把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聚焦在“倾听、表达与交流”这三个层面上。从基本目标的维度研究三个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第一学段要“自信”地表达,自信表达的基础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和话题的适切性。因为适切的話题会勾联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表达会变得越来越顺畅、越来越精彩,所以学生会更自信。第二学段要“清楚”地表达。《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中年级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开口说话即是口语交际的习惯,要引导学生表达清楚明白,逐步培养学生把话说具体的能力。第三学段是“有条理”地表达。这个学段的学生表达更要注重条理性、语气和语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口语交际不同于朗读、诵读,口语交际的语气语调一定要适当。口语交际是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学会倾听、有效表达、互动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和交际水平的提高与变化,而交际原则和方式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有机渗透。

于志强(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一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共处。在与他人共处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沟通、交流方式。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当我们深入思考后就会发现,口语交际与这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我想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口语交际教学作为了母语教学重要内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声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重构了人类的生活时空,弥补了声音不能留于异地、传于异时这一缺陷,提升了口语在当代人语文生活中的价值,更拓展了口语的效用空间。崭新的语文生活要求国人具有相应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口语素养。这样就对口语交际的品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原来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应该说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是,在实际教学和教学研究中,人们对于口语教学价值的认识恐怕还停留在概念上,而在真实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却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现象:有口语无交际或无真实的交际;学生只是在原有的口语水平上变换说话的内容;缺乏教师的指导或者指导过于空泛,缺乏针对性。当前,需要我们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其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高度认真思考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开发口语交际的具体教学内容,构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刘英明(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是对“口语交际”的内涵理解得不够准确、不够深入而导致的。因此,有必要对口语交际的概念进行基本的界定。“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与过去的“听话说话训练”相比,这是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的转变。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听和说的能力,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与沟通,是为了满足与人交往的需要。听说能力是交际的基础,听不明白、说不清楚,交际无从谈起;但是只会听说,也不一定能达到交际效果。要想成功交际,还要考虑交际对象、语言环境,如身份、场合、时机。如,有的人表达能力很强,认识事物也很深刻,但在表达观点时表现出争强好胜的性格,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伤害了别人的情感,导致别人无法接受他的观点,他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所以,口语交际素养,绝不仅仅是听话、说话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包含着交际意识、交际知识、交际能力、交际态度、交际习惯等各种丰富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要围绕“交际”来构建,以真实的交际活动为依托,发展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

刘颖姣(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主任):抓住口语交际中的“交际”这个核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定位。口语交际教学效果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在教学中,只重视话题内容,不重视交际目标的情况大量存在。其结果是在课堂上增加了一次次说话的机会,却没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素养方面有实质性的发展。这也是一部分人认为口语交际教学不重要、口语交际课可有可无的原因之一。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一个口语交际话题结束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不应主要放在学生在交际内容方面有怎样的收获上,而应放在更为重要、更为核心的地方,那就是——学生又学到了哪些交际的知识,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了哪些发展,学生又获取了哪些正确的交际意识,学生又养成或强化了哪些交际的好习惯。在各种学科的课堂中,都会有口语交际发生,但口语交际课与其他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活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其对包括交际意识、交際知识、交际能力、交际态度、交际习惯在内的学生综合交际素养的点拨与提升。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课的目标制定,应以交际内容为载体,确定交际综合素养提升方面的目标。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规律与策略

孔祥丽(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有两句话应该引起关注:一是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二是“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这是在提醒我们,保障口语交际活动有效展开有两个关键:1.创设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真想说话。如果你去一所小学观察体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会发现学生最多、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就是“说话”“交际”。在放学路上,在课间,在小组合作中……在这些真实的场景中,学生充分自然地释放着他们的表达欲望,自然地交流。可是,一群这么善于表达、乐于说话交际的学生,为什么在口语交际课上会不想开口了呢?原因之一,我们有的口语交际课没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抑制了学生的表达欲。所以,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挖掘和创设学生真实生活中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回到生活交际的自然状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真想说话。2.选择激发学生表达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想说真话。在一些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选择的话题太过“高大上”,索然无味,学生无话可说,可又不得不说,因此“假大空”的话就有了滋生的土壤。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学生拥有了两套不同的言语系统,一套是课下真实交际的真实、丰富、生动的话语系统,一套是专门用于口语交际课堂的“漂亮的”空话、大话、假话。

张敬(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中年段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在遵循常规教学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口语交际发展水平和口语交际原则,有其独特性,在教学设计中应有所呈现和关注。教学设计中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思维训练的难度。创设情境是各个学段口语交际课的关键环节,但中年级的交际情境设计,应考虑与其他年段的差异性。第一学段情境创设要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目的在于让学生有话可说,把话说清楚,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而中年段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要适度地增加难度,所创设的情境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要选准言语表达和思维训练的契合点,“以境促思,以思促说”,创设立体、和谐的交际空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增加语言表达的复杂性和条理性。更为丰富的交际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根据交际目的、场合和对象进行恰当有效的交际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交际素养。在教学设计中互动环节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化,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等。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的双方互动,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才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而且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培养学生学会借鉴、批判、整合他人观点,丰富自己表达内容的能力。

杨修宝(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口语交际教学除了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灵活的形式之外,更应该准确把握口语交际的教学起点。教学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的,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度。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阐述得最清晰,他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我们却发现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而是想当然地进行教学设计,凭臆想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结果学生交际无兴趣,教师教得不顺畅,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对于如何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使交际层层深入,我有以下两点思考。第一,正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指按照教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规定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第二,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现实起点是指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基础。在评价的时候,也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现实起点:是“看谁说得最好”,还是“看谁比以前说得好”,我们当然选择后者。我们要避免少数人占据课堂的局面,要关注全体,让“沉默的大多数”也有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口语交际教学应该致力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致力于所有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情境
情景交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