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婚姻观

2017-03-14 19:36王钰彪谢海南罗小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寒夜离婚伤逝

王钰彪 谢海南 罗小衍

摘 要 爱情普遍认为是一种能引起全人类的共鸣的感情,婚姻则是爱情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婚姻观。当代文学中《伤逝》、《离婚》、《寒夜》三部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时期及以后社会和作家理解的婚姻观。本文从三部作品入手,浅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婚姻观。

关键词 《伤逝》 《离婚》 《寒夜》 婚姻观

中国传统社会婚姻制度是由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根源决定的。包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夫一妻多妾和男尊女卑等具体表现。传统社会,女性处于劣势地位。在恋爱之前,被男性观赏,供男性取悦的角色;在涉及谈婚论嫁时,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甚至也没有离婚的自由,只有男性才能 “出妻”;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最低端的地位,要遵从三从四德的礼序。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将妇女解放和婚姻变革提到了新的高度,妇女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思想得以席卷全国。在新时期的婚姻观里,家庭和个体是两个部分,家庭包括实体的财富、资产,个体包括个人的精神性,即无形的个人情感和现代人格。三部小说都涉及家庭和个体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矛盾构成小说的主要矛盾,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就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1夫妻双方良好的交流是维持婚姻的重要条件

《伤逝》中夫妻双方都是具有现代独立人格的,子君说“我是我自己的,你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置办家具时,她坚持要卖首饰出一份力。她和涓生恋爱的时候,两个人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身世、缺点,无所不聊,是完全纯真热烈地相爱。但结婚后,两个人温习的时间越来越少,生活被琐事占据,从两人连谈天的功夫都没有,子君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家庭琐事,越来越颓唐,以至于不大开口。子君和涓生都意识到了双方的变化,然而当二人想鼓起勇气改变时,对方都退缩了。子君从爱情当中平等的关系中回归家庭,两个人的交流减少,无法抵御社会经济的压力,最后婚姻和爱情都走向悲剧。小油鸡就像是两人爱情的写照, 可爱诗意而养的油鸡,难逃经济压力,被吃掉。阿随就像是一个预示,狗被抛弃了,兜兜转转又回来了,自由恋爱到婚姻的摸索道路还有很长很长。

2没有一种相对完美的婚姻模式

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婚姻模式不一定成功,女性有经济地位的婚姻也不一定幸福。

《离婚》中的老李在接妻子和孩子来到北平之前,老李在衙门里当闲差,一个人住在公寓,吃了外卖之后闲得看报或者剔牙,他说“我并不想尝尝恋爱的滋味,我要追求的是点——诗意。家庭,社会,国家,世界,都是脚踏实地的,都没有诗意。大多数的妇女——已婚的未婚的都算在内——是平凡的,或者比男人们更平凡一些;我要——哪怕是看看呢,一个还未被实际给教坏了的女子,情热象一首诗,愉快象一些乐音,贞纯象个天使。”,要接乡下的妻子进城时,他觉得那不是自己的妻子,只会赶小鸡、叫猪、撒村骂街,甚至只是父母的儿媳妇、孩子的妈。他越来越觉得和妻子有巨大的代沟,他要给妻子读杂志,发现完全是对牛弹琴。但是他又不完全排斥自己的家庭,认为“小孩把女人的尊严提高了”、“生活美满多了”。老李在种种压力下,觉得“唯一值得活着的事是天天能遇到机会看一眼东屋那点‘诗意”。故事中的几对夫妇都没有离婚成功,老李也是,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理由:家庭需要责任。这种责任感制约着老李,也是他在社会上背弃理想和责任的借口。可以看出,老舍的婚姻观是,在现行婚姻制度上建立的家庭,所有人都是无奈的心态。

在《寒夜》里, 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他们曾经有过许多美丽的理想,但抗战爆发后,两人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在《伤逝》和《离婚》中,男性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而在《寒夜》里,曾树生则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却又不能发泄,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汪文宣和曾树生的悲剧除了传统的婆媳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家庭和个体关系的理解。按照传统的伦理观念来看, 曾树生当相夫教子,尊敬赡养婆婆,但她内心是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的,她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个体意义的重要性,想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例如“没有坐花轿”在婆婆眼中是媳妇的软肋和把柄, 而在她心里却是彻底摆脱婆婆控制束缚的标志和起点。

3文学启迪人生

《伤逝》、《离婚》和《寒夜》,三部作品是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的婚姻模式,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也不单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更是个体和家庭的事,在结婚前两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为爱情、兴趣、价值观等多種因素组合了家庭,男人和女人角色就有了分工,有了牺牲,有了妥协,一旦有交流变少或者外部经济因素影响,两个人的关系就很容易失去平衡,产生矛盾。

参考文献

[1] 鲁迅.伤逝[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 巴金.寒夜[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 老舍.离婚[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

[4] 张宁.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离婚叙事[J].西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寒夜离婚伤逝
《寒夜》之寒:《寒夜》“家中人”的隔膜问题
英国和欧盟:注定艰难的“离婚”
如果英国和欧盟真的“离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