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2017-03-15 17:28王心怡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

王心怡

摘 要:针对碳排放条件下的环境成本管理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并对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希望可以为企业降低环境污染、压缩生产成本、改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现状,提高企业经济价值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15-3

引言

當前环境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这种稀缺资源的价值没有在市场价格机制中体现出来,造成市场失灵。企业不珍惜免费的环境资源,因而导致环境的破坏,生态失衡。所以环境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必须由企业来承担,使环境资源的价值在价格机制中显现出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主要集中于经济物质方面,很少注意到环境这一重要内容。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碳排放要求的逐渐加强,企业认识到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环境及其资源纳入到成本管理的研究领域,进行碳排放条件下的环境成本管理是必然的趋势。

1 当前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宏观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法律较少,环境成本管理的法律保障不完善。环境相关的法制建设存在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与环境成本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无法与之相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与环境成本管理相关的政策也不够完善,缺乏与之配套的政策缺失,使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缺少相关法规和政策的约束,没有相关政策对环境成本管理进行引导和规定,使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不利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完善。

1.1.2 政府部门落后的观念及制度

首先,部分地区GDP至上的观念仍未彻底转变。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仍是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只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而忽略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对企业的环境污染现象采取放任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需进行环境成本管理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进而导致企业对环境成本管理不够重视。

其次,“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企业忽视环境成本管理制度性原因。

处罚的方式单一,大部分只是罚款且金额远远低于企业破坏环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污染环境的代价过低,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所付出的成本又过高,这两方面造成企业宁愿接受处罚而不选择清洁生产的现象。企业有时不需要环境成本管理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企业缺乏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1.1.3 环境信息披露不充分

目前,我国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存在较多问题,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的约束和规范力度有限。

首先,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总体比例不高且主要集中在高污染的企业,其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率较低;

其次,披露内容不完整,无法完整反映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方式不科学,导致环境信息的参考价值不高;

再次,披露的环境信息的真实性不高,缺乏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及审查。

最后,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政策不够完善,且针对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数量较少,并且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存在内容空洞,缺乏实践等问题。

1.2 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

1.2.1 企业对环境成本管理的消极态度

我国企业对环境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企业一直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环境治理思想。长期以来,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环境成本管理都采取消极的态度,制定产品生产计划时,基本上没有考虑资源的浪费,生产污染物处理等环境问题,认为环保支出只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利润的流失。企业对环境成本的管理的不重视再加上环境问题的潜伏性和滞后性,使企业往往采取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

1.2.2 企业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对环境成本的范围及核算方式没有完整准确的认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认为环境成本管理就是在绝对支出金额上降低环境成本,没有想过通过增加对环保设备和先进的工艺的支出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达到节约环境成本的目的。

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降低成本,很少注重成本的效用方面,降低成本手段主要是单纯的减少支出。大多数企业在环境成本管理中,不懂应用环境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一定的环境成本并对其进行管理来实现更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2.3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

首先,环境成本预算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对环境成本的预算不够重视,只是单纯核算已经发生的成本,而忽略对环境成本的预算和控制。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置专业人员对环境成本进行预算,环境成本预算所需要的数据计量不及时,导致即使有环境成本的预算,但是预算的数据准确性不高,对企业的指导性不强。

其次,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随着环境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环境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方式落后,大多数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采用事后处理法,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最大的问题是先污染后治理,只有在发生治理污染的费用时才将其计入环境成本,忽略了潜在成本。

这种只计算治理污染发生的费用而忽略企业在设计、采购、报废等环节发生的环境成本的核算方式是不合理的,没有核算企业的整个生产环节产生的环境成本,无法了解产品各个环境的环境成本,无法完整反映企业的环境成本的真实状况。而且这种方式在将来隐藏的环境问题出现后会导致更大的环境成本的支出,不利于企业对环境成本的管理控制和评价。

再次,环境成本过程控制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对环境成本管理存在末端治理思想。我国企业大多不重视环境成本的过程控制,只是对最后产生的污染废弃物进行处理,在产品的设计采购等源头阶段没有开展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企业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增加, 产生废弃物增多,从而导致末端废物治理成本加大。而且部分企业缺乏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等环节,导致环境成本的增加。

这种传统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没有立足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只是单纯对生命周期中生产这一个环节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在不改变原有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的情况下,对环境成本的控制管理效果不明显。

最后,环境成本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成本的管理大多只停留在是环境成本的核算的阶段,对环境成本的评价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

目前企业缺乏统一环境成本管理的评价指标,没有实施先进的环境成本管理的评价方法,对环境成本的管理效果无法准确的衡量和评价,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的指导完善作用不强,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管理,影响环境成本管理效果。

2 环境成本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 宏观政策方面

2.1.1 完善环境会计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建立完善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体系,是规范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基础。立法机关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环境会计法规及制度,使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明确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核算的内容、方式及计量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环境成本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清洁生产下环境成本管理的合法化规范化。

2.1.2 加强监管的力度和范围,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与范围, 是促进企业积极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外部动力。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根据相关法律对企业监督和指导,改变以往对环境监管反应滞后和先污染再处罚的事后政策。

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还要扩大监督的范围。扩大监督范围是指相关部门可以将企业的环保等方面所形成的环境成本信息纳入监督的范围。

对企业的环保监管还可以通过查企业环境成本会计账的方法,逐步规范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制度,引导企业建议合理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

2.1.3 改变政府部门落后的观念及制度

改变部分政府部门只用GDP衡量经济发展的落后思想观念,引导政府部门树立环保观念,从政策上支持清洁生产,并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条件下的环境成本管理。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加大对破坏环境的行為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的成本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律规范企业行为的作用。

2.2 企业方面

2.2.1 改变企业落后的环境成本管理观念

改变以往对环境成本的忽视环境成本管理要求企业摆脱传统的环境成本管理思路来分析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收益。先进的环境成本管理理念对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2.2 构建合理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

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建立与之相适宜的环境成本管理系统。在按照产品和部门建立与之相适宜的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环境成本,并在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环境成本支出。

第一,重视环境成本预测。

改变过去只重视环境成本核算的错误观念,提高企业对环境成本预测的重视,积极研究环境成本预测的内容与方法,保证环境成本预测的相关数据及时准确的汇总,尽量使用专业人员进行环境成本的预测,保证环境成本预测的准确,提高环境成本预测的参考价值。

第二,采取作业成本法进行环境成本核算。

以传统成本管理的方法计算的产品成本无法准确反映出环境成本产品的关系也不能提供有效的环境成本控制和核算的方法。因此企业需要采取一种有效的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改变传统企业落后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充分发挥环境成本的作业和采取科学的手段对环境成本进行准确的计量。常用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是作业成本法。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首先确定产生环境成本的作业,然后对作业进行分析,选择与产生的环境成本相关的成本动因。然后根据这些环境成本动因对环境成本进行分配,最后需要决策层按照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对分配的环境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价,保留和优化能带来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少的作业,改善或剔除那些降低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破坏性强的作业,优化企业的各项作业,完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将环境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上,使环境成本与各个作业相联系,便于企业了解环境成本在各个作业中的耗费情况,利于企业针对不同的作业进行调整,从而降低产品的环境成本,使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更加合理准确,为企业的环境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

2.2.3优化环境成本过程控制

改变原有的只注重环境成本核算环节的弊端,优化产品成本的过程控制,对环境成本的过程控制要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优化环境成本的过程控制环节,就是在产品的原料采购阶段,尽量采购有机易降解的环境友好的材料,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破坏;在产品的生产阶段,通过使用先进的环保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资源,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降低污染治理费用,减少环境成本的支出;在产品的流通消费阶段,报废环节,积极开展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重复使用和多次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废弃物的处理费用。

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环境成本都纳入环境成本的范围,使环境成本的管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克服了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只重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的缺陷,使得企业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情况都有所了解,更加明确了环境成本管理在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在各个环节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不断优化环境成本的管理,为企业的环保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帮助企业建立了成本领先优势。

2.2.4 建立基于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评价体系

可以通过生命周期评价制度为环境成本的管理提供评价标准。生命周期评价制度是一种量化评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项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方法,企业通过在环境成本管理中有效地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生命周期评价法是一种新的具有防治作业的新型环境成本的管理方法,生命周期评价主要应用在通过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及废弃物的回收等数量和指标来衡量产品或服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为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的成效提供了评价的标准,了解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的放矢的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加以改善,使企业更加合理准确的评环境成本管理的成效,为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评价标准,不断完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既增加环境效益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环境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既不能单纯保护环境而牺牲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清洁生产条件下的环境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还将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清洁生产条件下的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应改变传统的落后的环境成本管理观念,正确认识清洁生产与环境成本的关系,进行环境成本效益分析。不断完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环境成本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环境成本效益,优化环境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參 考 文 献

[1] 谢东明,王平.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003):88-9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释义[M].法律出版社, 2003.

[3] Kevin A.Kittitian.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Pollution engineer.2007(12).

[4] 徐玖平,蒋洪强.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5] 李金华.对环境核算体系若干基本问题的再思考[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4):13-19.

猜你喜欢
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框架探析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威胁防护解决方案
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