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城市关注度研究

2017-03-15 18:02杨威杉蔡博峰王金南曹丽斌李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交网络文献计量低碳

杨威杉+蔡博峰+王金南+曹丽斌+李栋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和社交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统计到包含“低碳”和“城市”的文献共8 574篇,新浪微博51 081条。利用文献代表学者对于低碳城市的观点,利用新浪微博代表公众对于低碳城市的关注度,分别统计文献和新浪微博中城市出现频率以及关键词出现频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低碳城市相关的文献和新浪微博从2010年开始增长,2013年达到峰值,2014年后略有回落。文献和新浪微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30位城市基本一致,城市出现频率与城市行政地位和政策支持力度高度相关,另外文献和新浪微博中均未統计到的城市还有3个。词频统计结果表明:公众和学者对于低碳城市认知相差较大,学者更关注低碳城市建设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低碳城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公众对于低碳城市的关注角度主要是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偏向于把低碳城市理解为低碳生活。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低碳城市的宣传力度,通过调整政策加大对非低碳试点城市和欠发达城市的扶持力度。并出台低碳城市的考核细则和评价标准,进一步理顺低碳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关键词 低碳;城市;文献计量;社交网络

中图分类号 X1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7)02-0022-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2.005

由于近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1],到2016年,自1990年以来中国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将达到1 464亿t,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2]。在目前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的影响下,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重大危机正在逐步改变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世界各国对于削减二氧化碳以应对气候变化已达成普遍共识[3]。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已制定和实施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一系列减排措施。根据世界银行计算,城市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约贡献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0%[4]。因此中国二氧化碳的减排重点应集中在城市地区,发展低碳城市的建设成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低碳城市”这个概念表示的意思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既保持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以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的。中国自2010年以来开始启动低碳城市建设[5-6],先后两批共批准了6省36市作为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试点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GDP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7]。另外,在2015年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发表的中美气候领导宣言中指出中国将有北京、四川、海南、吉林,广州、武汉、贵阳,深圳、镇江、延安、金昌等11个省或地级市计入“率先达峰城市联盟”。在2015年我国政府提交给联合国的《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也强调要创新低碳发展模式,深化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一系列的政策实施都标志着我国对于城市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城市高度重视,并期望以此为抓手促进二氧化碳的全面减排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正是由于政策的大力推动,我国学者近年来也开展了大量城市二氧化碳减排和低碳城市的研究。一部分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以城市为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方法[8-10]。还有一部分研究从理论出发,主要是通过文献梳理等方式界定低碳城市的内涵、定义、发展理论等[11-13]。另外还有研究主要关注低碳城市的绩效评估,例如Su等探讨了低碳城市评价方法[14],Zhou等利用DPSIR框架模型构建了低碳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数[15],Liu等以重庆为例对低碳发展情景下城市二氧化碳和经济增长进行了预测[16]等,这一类研究的内容偏重于量化低碳城市发展实践所带来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虽然国内外特别是我国学者以低碳城市为研究方向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对于研究的内容,关注的城市,学者与公众对于低碳城市关注和理解的差异却缺乏系统性的总结。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计量和社交网络大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学者和公众对于低碳城市认知和关注的角度进行系统梳理,从而了解学者和公众对于低碳城市关注度和关注角度。

1 方法和数据

1.1 研究方法

本文尝试采用文献计量与社交网络大数据挖掘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全面系统的通过对于城市名和高频词的使用,来分析学者和公众对于低碳城市关注度的相似和差异,从而发现不同人群的关注规律。

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起源于20世纪初,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和信息学等领域交叉衍生出的一种方法学,用于处理文献信息之间定量或定性关系,并总结出一定规律[17-18]。文献计量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作用,例如田亚平等人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归纳总结了过去20年我国对生态脆弱性研究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9];高懋芳等人通过搜索国内外主要期刊数据库并根据发文量、发文期刊以及引用频次等指标,分析了近30年来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发展态势、研究机构等[20];苏燕等人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和社交网络方法相结合,以生物医药研究为对象,提出了文献计量的新评价方法-结合文献计量和经济社会因素相结合[21]; Yeo等[22]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研究了全球科技创新在文献上的反映程度,通过文献的搜索和整理观察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性[22]。社交网络的大数据挖掘有很多种类,除了挖掘文字信息外还可以挖掘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通过对关键字的索引可以在社交网络的海量文字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23]。基于社交网络的大数据挖掘方法与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相比能在相对较小的成本下获得更加多的样本量,而且获取速度和效率也远远高于社会调查[24]。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利用社交网络大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某一问题开展研究:例如Song等人利用与“自杀”相关的关键词在社交网络上进行检索,以确定韩国青少年自杀倾向的比例,年龄、性别构成,分布情况等[25]。作为海量数据检索的方法,社交网络数据挖掘的统计精度和准确性不如社会调查,但是其反映的趋势结果在样本量较大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研究方法的特点是将文献计量和社交网络大数据相结合,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用同样的研究指标(城市频率和实词频率)来进行研究并加以比较,从而充分反映学者和公众对低碳城市的认知和关注度。这种研究方式具有获取样本量大、覆盖范围全面等特点。

1.2 研究数据

本文研究数据共包括三个部分:首先以“低碳”和“城市”作为关键词,通过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的中文期刊数据库和Scopus中的英文期刊数据库的结果来总结和分析学者对低碳城市的认知和关注度;然后以同樣的关键词检索新浪微博,利用检索结果来代表公众对低碳城市的认知和关注度;最后采用基于中国高空间分辨率网格数据(CHRED)建立的中国地级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用以辅助检验典型城市低碳关注度差异原因。

由于新浪微博建立于2009年底,同时在专业期刊库中的搜索结果显示2009年之前也较少有与低碳城市相关的文献发表,因此本研究将数据样本获取的时间范围定为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6日期间。在这段时间范围内新浪微博累积共发布51 081条含有关键词“低碳”和“城市”的微博;专业期刊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显示中文期刊库中共有8 290篇文献的摘要中包含有关键词“低碳”和“城市”,英文期刊库中共有284篇文献的摘要中同时含有关键词“低碳”、“城市”和“中国”;中国高空间分辨率网格数据库包含了288个地级市2012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

分年度的文献和微博统计(见表1)表明与低碳城市相关的文献和新浪微博从2010年开始逐年增长,并于2013年达到峰值,但自2014年起略有回落。由于文献数量的增幅超过一倍,又由于文献发表需要一定的周期,这一现象应该是与2012年发布了与低碳城市影响较大的政策相关,而与此直接相关的政策就是发改委发布了第二批低碳试点省市的通知,与2010年第一批低碳试点的范围相比,第二批获得试点的地区范围扩大了不少。从国际环境来看2012年6月在巴西里约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也间接刺激了学者的研究兴趣。

2 结果与分析

2.1 词频分析

除了对目标文献和微博的城市频次进行统计以获得不同城市在低碳发展中被公众与学者的关注程度外,本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通过对词频的统计来了解公众和学者对低碳城市发展关注角度的相似和异同之处。

在对文献的摘要进行词频统计后,全部8 290篇中文文献摘要共统计到有效实词32 800个。其中约有一半关键词仅出现一次,除“低碳”和“城市”作为索引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以外,“发展”一词共出现了16 078次为第一高频词,除此之外没有实词出现频率超过10 000次。

在对微博的高频词统计中共得到有效实词73 132个,其中同样约有一半实词仅出现一次。除“低碳”和“城市”外,“绿色”,“环保”和“出行”三个词分别排在3—5位,这与文献中排在3—5位的高频词差异较大。

除了了解学术界和公众对于哪些城市的低碳发展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外,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学者与公众对于低碳城市关注角度的差异性,通过将文献和微博高引用频率词汇的前20位分别摘出进行分析比较(见图1,图2),发现排在文献高频引用词汇的前5位词汇分别是“发展”“经济”“建设”“生态”和“排放”,特别是“经济”和“建设”在8 000多篇文献中出现了7 500次左右,可以看出学者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关系最为关注,从侧面也可以证明我国城市的低碳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依然处在低碳城市发展的首要考虑位置。

一个较有趣的现象是“生态”“绿色”和“环境”三个关键词的使用频率(三者相加为总使用频率约为11 500次)远远高于“建筑”“能源”和“交通”(6 500次总使用频率)这三个关键词。而低碳发展的实践证明后三者才是实现低碳的主要途径,这一方面既说明了目前学者对于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关注度不足,同时也证明了环境问题被学者视为低碳发展主要解决的问题或是学者期待通过低碳发展带来环境改善的协同效益。

微博高频词汇前五位分别是“绿色”“环保”“出行”“发展”和“生活”,这与文献高频词的语境相比明显带有日常生活性,对低碳城市的关注偏向微观和实用的角度。另外例如“生活”“方式”“自行车”等关键词明显带有民众对于低碳城市的生活化倾向,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低碳城市发展的理解部分性的偏向于自身的低碳生活。另外在微博词汇中“公交车”(第39位,引用3 801次)、“骑行”(第47位,引用3 371次)、“无车日”(第48位,引用3 274次)等词汇的高引用率在文献中也较少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词汇属于口头用语较少在文献中使用,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对于低碳城市的理解和关注更倾向低碳生活或低碳出行相关。

2.2 城市出现频率特征分析

对8 574篇文献摘要中的城市名出现数量进行挖掘,结果显示文献摘要中至少出现一次城市名的城市数量有257个,占总城市数量的89%。其中文献中城市出现频次高于300的城市仅有两个,分别是上海和北京,出现频次介于100和200之间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天津、深圳、杭州、广州、武汉和重庆。

在对微博中对于城市名的出现频次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出现频次高于2 000的城市仅有北京和上海,出现频次介于1 000和2 000之间的城市仅有深圳和广州。微博中从未出现的城市仅有7个,而文献中从未出现的城市有32个。通过比较统计结果发现,仍然有3个城市在文献和微博中均未出现,分别是崇左、固原和双鸭山。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来看,崇左和固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低,但2012年双鸭山市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2 130万t,在全国288个地级市中排在第166位,但城市低碳发展角度却并未得到相应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研究低碳城市从学者角度的关注度情况,将257个出现在低碳城市文献中的城市按照被引用频率进行排序,本文仅列出最高引用率的前30位城市进行分析研究(见图3)。

首先从行政划分来看,除了保定、无锡、苏州和唐山外,其余26个高引用城市均为直辖市、省会或副省级城市,充分说明城市的政治地位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较高吸引力。从经济总量来看,GDP最高的15个城市均在高低碳城市引用榜中,但GDP最高的30个城市里佛山、烟台、东莞、济南、泉州、南通、长春和福州等8个城市在文献的引用数量均没有超过25,证明学者对低碳城市的关注并不是完全集中在经济规模上。从地理位置来看,前30位高引用频率低碳城市中有7个西部城市,6个中部城市,17个东部城市,由于低碳城市的发展对于城市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以东部城市为样本研究低碳城市发展具有更好的示范作用。从城市人口数量方面(按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城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前30位城市中有12个城市(南阳、临沂、邯郸、温州、潍坊、周口、徐州、赣州、菏泽、东莞、泉州、济宁)未在文献中呈现较高的出现频率,证明学者对于低碳城市的关注度与城市人口数量相关性并不高。

在比较了微博中引用频率最高的前30位城市(见图4)与文献引用频率最高的前30位城市后发现,首先微博与文献中高引用城市的差异不大,其中微博高引用但未出现在文献引用频率最高的前30个城市中的城市仅有三个,分别是珠海、济南和镇江。排在微博和文献中引用频率最高的前五位的城市完全一致。这证明学者和公众对于低碳城市关注的目标城市较为一致。合并文献和微博引用频率最高城市前30位的排名后,共得到33个城市,其中南京、长沙、郑州、无锡、合肥、哈尔滨、兰州、唐山、珠海和济南共10座城市既不是发改委低碳试点市,也不是低碳试点省内的城市。

通过对比发现,无论学者还是公众对于低碳城市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政治地位较高、政策影响较大的城市。综合比较发改委低碳试点政策和城市政治地位两方面因素可以发现,仅有无锡和唐山既不是国家确定的低碳试点,也不是副省级以上级别城市。但是根据分析,二者之所以受到较高的关注度与其地理和战略位置相关。首先河北省已经确定的低碳试点包括省会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但省内GDP总量和人均GDP最高的城市却是唐山,而且唐山的碳排放量在全国排第二位仅次于上海(2012年数据),充分说明唐山既是经济大市,又是碳排放量大市,因此在经济特别是工业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格外的注意低碳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关注低碳发展才能保持长久的城市竞争力。无锡与唐山的情况相似,虽然不像南京一样既是副省级城市又是省会,也不像苏州一样成为国家低碳试点,但是在最近几年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指标一直排在江苏省前三名当中,在低碳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时,被政府和社会所认可并且在省内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对手”的同时,无锡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理应关注其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和实施路径。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与低碳城市相关的文献和新浪微博从2010年开始增长,于2013年达到峰值,2014年后略有回落。文献和新浪微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30位城市基本一致,表明学者和公众关注的城市基本相似。城市出现频率与城市行政地位和政策支持力度高度相关,另外文献和新浪微博中均未统计到的城市还有3个,证明一些城市的低碳发展还没有被学者和公众关注到。词频统计结果表明公众和学者对于低碳城市认知相差较大,学者更关注低碳城市建设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低碳城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公众对于低碳城市的关注角度主要是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偏向于把低碳城市理解为低碳生活,这虽然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部分,但是需要决策者从政策和宣传角度引导公众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参与到服务低碳城市建设当中。通过低碳城市关注度研究发现,学者和公众对于低碳城市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政治地位较高(省会,副省级城市)、政策影响较大(是否发改委低碳试点)的城市。

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低碳城市的宣传力度,通过调整政策将扶持力度转移到非低碳试点城市和欠发达城市。出台低碳城市的考核细则和评价标准,进一步理顺低碳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低碳城市建设形成可量化、可考核的标准,并通过制度建设保障起来,使全社会能更加透明地参与到低碳城市的监督和建设当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QUR C L. Global carbon budget 2014[J].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discussion,2014 (6): 1-90.

[2]JACKSON R B. Reaching peak emissions[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6, 6(1): 7-10.

[3]IPCC. Climate change 2014: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part a: global and sectoral aspect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4]The World Bank. Sustainable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M]. Edited by BAEUMLER A, 2012.

[5]中華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Z].发改气候〔2010〕1587号,2010.[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e on launch low carbon pilots provinces and cities[Z].NDRC Climate 〔2010〕No.1587,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第二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Z].发改气候〔2012〕3760号,2012.[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te on launch the second batch low carbon pilots provinces and cities[Z]. NDRC Climate 〔2012〕No.3760,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2[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National Statistics Bureau,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 2012[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2.]

[8]娄伟. 城市碳排放量测算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1,25(3):104-110. [LOU Wei. Study on measurement methods of city carbon emissions:Beijing as a case[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25(3): 104-110.]

[9]白卫国,庄贵阳,朱守先,等.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核算研究——以广元市为例[J]. 城市问题,2013(8): 13-18.[BAI Weiguo, ZHUANG Guiyang, ZHU Shouxian, et al. Study on green house gas emission accounting of Chinas City : Guangyuan as a case[J]. Urban problems, 2013(8):13-18.]

[10]方齐云,吴光豪. 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 城市问题,2016(3):56-61.[FANG Qiyun, WU Guanghao. Study on CO2 and economic growth decoupling analysis:Wuhan as a case[J]. Urban problems, 2016(3): 56-61.]

[11]李迅,曹广忠,徐文珍,等.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32-41.[LI Xun, CAO Guangzhong, XU Wenzhen, et al. Chinas lowcarbon eco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0, 17(1): 32-41.]

[12]潘晓东.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线图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13-18.[PAN Xiaodong. Road map for Chinese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10): 13-18.]

[13]张贡生,李伯德. 低碳城市:一个关于国内文献的综述[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107-120.[ZHANG Gongsheng, LI Bode. Lowcarbon city: a comment about the domest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11 (1): 107-120.]

[14]SU Meirong, LI Ronghua, LU Weiwei, et al. Evaluation of a lowcarbon city: method and application[J]. Entropy, 2013(15): 1171-1185.

[15]ZHOU Guanghong, SINGH J, WU Jiechen, et al. Evaluating lowcarbon city initiatives from the DPSIR framework perspective[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5,50: 289-299.

[16]LIU Gengyuan, YANG Zhifeng, CHEN Bin, et al. A dynamic lowcarbon scenario analysis in case of Chongqing city[J].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13): 1189-1203.

[17]王日芬,路菲,吳小雷. 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比较与综合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9):70-73.[WANG Rifen, LU Fei, WU Xiaolei. Comparative and synthetic research on content analysis and bibliometrics[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05, 49(9): 70-73.]

猜你喜欢
社交网络文献计量低碳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