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民生审计思路

2017-03-15 17:58李洁婷
财会学习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数据分析

李洁婷

摘要:民生审计是近年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政务信息化发展,我国在多个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建立起了大数据综合性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为确保做好民生审计,审计人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加强大数据环境下民生审计的模式创新,把审计思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本文通过针对在民生领域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数据信息量庞大、数据信息不准确、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困难,提出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民生审计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民生审计;大数据环境;数据分析;审计思路

民生审计是近年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在2016年12月29日至30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民生审计是2017年八个方面审计工作重点的其中之一。当前,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政务信息化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在涉及民生的多个公共领域都建立了基于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大数据综合政务服务平台。为确保做好民生审计,审计人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加强大数据环境下民生审计的模式创新,把审计思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一、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民生审计存在的突出困难

(一)民生领域信息量庞大,审计质量风险随之增大

民生审计项目涉及面非常广泛。以一个地级市的医疗保险审计项目为例,涉及面涵盖地方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民政部门、公安部门、数以百计的医院、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医疗保险基金受惠人等,涵盖面相当广,当中所涉及的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的数据库种类多,数据格式复杂,没有统一标准,审计人员在民生审计项目过程中面对各种渠道取得的庞大、复杂数据,如何保质保量完成审计是一项非常严峻的任务。

(二)信息数据的不准确、不完整,对数据采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在民生审计工作中,想摸清资金收支情况和管理运维情况,需要采集各种数据库中龐大的基础数据,但在采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已录入的基础数据不规范、不标准的情况,给审计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以审计某县一级社保基金管理局为例,该局用Oracle数据库作为社保信息数据库,数据库虽然能较好地满足数据量庞大的社保登记工作,但由于工作人员少、任务重,经常出现一名社保管理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处理上百条甚至上千条的登记、修改、使用、核实等记录,使用人工方式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社保信息数据,导致社保数据处理速度和正确率无法保障,数据质量低。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基层社保管理人员确实在加班加点的情况下仍无法完成工作任务,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突击检查,为保政绩,职能突击编造输入成千上万条统一以姓名“张三”或“李四”、身份证“44000000000000000X”等某种无效代码的社保记录蒙混过关以应付检查,数据库记录不真实、不完整。审计时,恰恰是这些不正确的、不完整的、不规范、不标准的数据对采集工作造成了各种不良影响。

(三)部门之间数据出现矛盾或盲区,不利于审计分析

在现实工作中,涉及同一项民生服务工作的管理部门往往不只一个,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与重叠,加上部门之间沟通管理不联动,民生数据常常出现矛盾和盲区。例如,地方税务部门和基层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同时掌握每个人的医疗保险基金缴纳记录,但由于缴纳过程的统计口径和登记标准不同、缴费时滞、系统出错、信息异常不能及时处理等原因,导致两个部门间的基金收入核算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当审计人员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某些苗头性问题,尝试通过数据筛查和分析问题中涉及的种类、金额、原因或界定问题责任时,部门之间数据“打架”和“盲区”等情况给审计数据分析造成尴尬局面,其后果是审计对相关问题的认定只能被迫停留在问题的现象表面和静止层面,基于谨慎性原则,审计不敢对带缺陷的信息数据统计结果和筛查结果妄下定论。这些“带病”的信息数据对审计分析造成很不良的影响。

(四)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审计效率效果

在目前传统的管理体制下,民生领域的各管理部门容易凭借经验和直觉对民生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进行“模糊建设”,民生数据信息的管理效率与现代高速的信息技术发展相互脱节,许多民生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出现“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现象,基础设施的容量无法满足动态的信息更新需求,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处理能力亟待提高。由于在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测试等建设阶段缺乏对涉及信息系统或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研究,导致系统管理缺乏有效的长效系统功能改善机制,部分系统功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整体的效率效果,例如: 在某地保障房安居工程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连同当地的主管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其实地调查结果中实际符合申请保障房的人员信息与信息系统已上传提交的数据不一致。进一步调查发现,原来是信息系统中存在设计、开发阶段未检查出来的系统漏洞,并且在测试过程中也未被及时发现,虽然在系统投入使用后相关漏洞被发现了,但为时已晚,进入系统运维阶段的系统功能修复工作需付出更高的成本,并且技术层面功能修复工作量更大更复杂,导致相关系统功能漏洞一拖再拖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造成系统运行过程中部份数据丢失,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耗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去校对和核实不一致的信息数据,影响审计整体工作进度,更可惜的是,相关的民生资金专项管理办法并没有对信息系统管理上出现漏洞的现象提出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不利于该民生领域信息数据管理的长足发展。

二、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民生审计的基本思路

(一)紧扣民生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建立与审计项目相适应的数据仓库

尽管民生审计会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但每个民生审计项目都有它明确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在相关民生领域的大数据环境下,紧紧围绕审计目标和范围,抓住审计事项和审计重点,做好审前调查,整合有效数据资源,是建立审计数据仓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托数字化审计手段,针对所关注的审计目标,再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评,通过对底层数据库的庞大数据进行采集转换、数据清洗、验证数据,有机结合审计目标与信息系统数据,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构建面向主题的审计数据仓库,为审计人员进行分析数据提供有效的挖掘基础。

(二)分析相关民生政策和管理流程,结合审计思维进行数据挖据

在进行民生审计的数据挖据之前,应当充分整合审计力量,成立数据分析小组,合理依据相关民生领域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对审计事项和重点内容进行分类、分层、分级的审计分析小组管理,并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通过部门的数据统计、在线联机分析、关键信息检索、依靠所涉及行业的专家建议、关键字识别技术等多种挖据方法和工具,结合审计实际来实现审计目标。以审计公立医院是否存在恶意分解住院情况为例,审计人员紧抓社保主管部门规定同一病人不能短时间内以同一或相近的病情进行多次住院并报销医疗保险的政策,在已建立的审计数据仓库中建立审计所设定的关键性信息指标,对同一名病人在同一家医院多次住院的信息构建搜索算法,并关联同一名病人的多条住院信息,再对不同性质的病情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建立起面向具体审计事项主题的归纳模型,最终锁定审计疑点。

(三)在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审计疑点分散核查和落实

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审计队伍适宜采用系統化和集中式的联机分析,并针对已锁定的审计疑点进行实地调研,跟踪追查核实或排除。依托这种有效的数字化分析结果进行分散核查,能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和有效配置审计资源,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审计人员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并要求在短时间内处理海量审计业务数据的层层困难,颠覆了过去面对庞大数据量大海捞针的传统审计模式,使审计覆盖面更广、审计疑点定位更准、审计深度更深。

(四)透过民生大数据,揭示相关领域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系统问题

对于通过大数据模式所发现的民生领域问题,审计人员应善于利用审计结果。民生审计不能光局限在单独个体的交易上,应以民生大数据为纽带,善于总结信息系统数据所呈现的历史变化特点、勇于指出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相关民生领域、相关部门管理的系统性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揭示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条件下不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所引起的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透过民生大数据发现问题是审计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内在需求。

总之,面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审计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方式和方法的意识,加强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民生审计创新,并努力做到:一是充分理解民生资金所涉及的政策和规定,深刻理解民生资金产生和存在的意义,建立与民生审计相适应的审计数据仓库。二是善于应用数据分析技术,深度进行数据挖据,从政策层面、宏观层面、不同角度分析民生领域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切实做到大胆假设、仔细分析和认真核查。三是善于利用民生大数据,勇于揭示在民生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内部控制、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合理地提出审计建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驻.加强民生专项资金审计的思路[J].发展研究, 2008(9):56-58.

[2]何诚.加大民生审计的探讨[J].审计与理财,2010(7):18-19.

[3]周德铭.国家审计信息化的模式创新与能力发展[J].电子政务,2013(7): 45-56.

[4]郭怡静.论如何推进数字化审计和联网在线审计工作[J].中国总会计师,2015(7):126-127.

(作者单位:广东省审计厅)

猜你喜欢
大数据环境数据分析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新闻编辑理念变革创新机制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基于读者到馆行为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