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7-03-16 10:55曲连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曲连科

【摘要】 目的 探究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 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采用前路手术固定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6/3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14/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 其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大力推荐应用。

【关键词】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2.035]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疾病, 其损害在于患者的颈椎三柱结构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 损伤部位的韧带断裂, 导致颈椎稳定性丧失[1], 该病的传统治疗方式一般采用前路手术固定或者后路手术固定, 但是难以有效的解除颈椎神经压迫[2-4], 其临床疗效不佳, 近年来, 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方式引起人们的重视, 基于此, 本次调查研究立足于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究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5~63岁, 平均年龄(41.6±7.2)岁,

14例交通意外伤导致, 9例重物砸伤导致, 7例高空坠落伤导致;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42.3±7.7)岁, 16例交通意外伤导致, 8例重物砸伤导致, 6例高空坠落伤导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手术前均对两组患者进行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单纯的使用前路手术固定:患者采取仰卧位, 在患者颈椎骨折脱位的中心经前路切开切口, 并将椎旁肌分离, 使得脱位的节段充分地暴露出来, 并将关节突外缘剥离, 确定螺钉固定位置。确定位置后, 可见椎板间隙增大, 而且硬脊膜受压裸露, 这时颈前路植入用于固定的螺钉, 撬拔复位(受损颈椎), 并将小关节突交锁解除, 成功复位之后, 清洁消毒切口, 并缝合[5, 6]。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方式:在成功复位之前, 发现椎体“下沉“, 需要在后方敲打并挤压已经脱位的椎体, 使其尽可能的成功复位, 但是这样的效果往往不佳(甚至会加重脊髓神经损伤), 因此, 需要进行复位减压, 利用“弓弦原理”置入CD旋棒, 主要负责维持并加大受损颈椎的生理前凸, 这样便可以有效的实现颈髓的相对后移, 从而达到复位减压的目的(间接)。随后, 要打磨小关节突, 促进植骨融合, 最终透过C型摇臂X线机证实受损的颈椎是否完全复位, 完成内固定[7-9]。最后清洗消毒切口, 并缝合。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 并且做好相应的临床护理工作。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0] 比较两组患者的臨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颈椎功能总评分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显效:颈椎功能总评分>85分;有效:颈椎功能总评分为60~84分;无效:颈椎功能总评分<60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6/3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14/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 其优势在于[11-16]:受损颈椎的复位状态比较良好, 能够有效的避免加重脊髓神经损伤, 利用CD旋棒, 维持并加大受损颈椎的生理前凸, 实现受损颈髓的相对后移, 从而间接的达到复位减压的目的, 而且对于伴随小关节绞锁的患者来说, 若单纯的采用前路手术固定治疗, 会存在很大的复位难度, 甚至不能有效的解除对神经脊髓的压迫, 而联合后路固定治疗, 可以有效的实现早期脊髓压迫解除, 更加准确的促使受损部位复位, 从而避免病情加重, 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 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调查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采用前路手术固定治疗方式,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6/3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14/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也反映出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 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 其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全面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贺延雷, 丁文元, 李强, 等.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难复性关节突交锁手术治疗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5(19):8-9.

[2] 尹锐峰, 李刚, 李振武, 等.颈前后路一期内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附11例报告).山东医药, 2010, 50(14):66-67.

[3] 冷华平.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效果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14):61-62.

[4] 李成祥.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4):59-60.

[5] 盧长巍.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分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0(5):783-785.

[6] 廖瑛扬. 前路和后路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8):1620-1621.

[7] 覃刚, 韦阁, 林龙宝, 等. 下颈椎骨折脱位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吉林医学, 2013, 34(14):2667-2668.

[8] 吴昊.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1例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1):100-101.

[9] 陈扬, 张伟彬, 杨欣建, 等.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骨折脱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7):680-682.

[10] 李晨旭, 柳永明, 陈国栋. 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3):177.

[11] 朱爱剑, 刘德谦, 赵伟华.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12(26):115-116.

[12] 蔡效信.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5):65-66.

[13] 熊小明, 万趸, 石华刚, 等.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 2013: 86-91.

[14] 丁永利. 1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8例临床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4(7):146-147.

[15] 罗耀超.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及可行性.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15):2168-2170.

[16] 焦谢佳.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分析. 山东大学, 2010.

[收稿日期:2016-12-20]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