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2017-03-16 03:19王丽新钟恩富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儿童

王丽新,钟恩富

(1.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2.海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学前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王丽新1,钟恩富2

(1.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2.海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生出来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的音乐,它浓缩着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凝炼着中华各民族的情感,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民族性以及历史性。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不但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还能够健全儿童音乐素养,提升综合素质,进而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和课程改革,提高学前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是,当前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在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就需要研究者充分挖掘存在的问题,建构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提高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实际成效。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教育

一、学前民族音乐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

(一)民族音乐的内涵

本文的民族音乐特指中华民族音乐,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生并努力使其流传下来的,具有典型的中华各民族文化特征,代表中华各民族精神风貌,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与不同民族传统密切结合的各种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曲、说唱音乐、舞蹈音乐和戏曲音乐等等)[1]35-36。笔者认为,民族音乐是具有广泛民众基础、蕴含民族文化特征、展现民族精神风貌、独具民族特色、表达民族情感的音乐精华。可以说,民族音乐既是体现一个民族的社会地位、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的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民族共同体所拥有的以音乐为表现媒介和载体的、表达民族思想和感情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民族特色”,民族音乐还是一种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和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是最美、最富有完整人性内涵、最富于生活气息和民族个性形象的音乐文化范畴”[2]140。民族音乐是对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时代精神的映照,民族音乐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必须不断发展与创新。

(二)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内涵

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指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以民族音乐为主要载体和内容的早期教育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学前教育场域实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可以使学前儿童接触到丰富的母语文化,体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健全的人格,提升儿童综合素质。本文出现的学前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和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两个概念都是指在学前教育中贯彻民族性原则,强调通过学前教育阶段有针对性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培养儿童理解民族精神,领会民族文化内涵,健全儿童音乐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即二者具有相同的内涵。

(三)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价值

如前文所述,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以本民族或地区各种形式的传统民间音乐为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学前儿童既认同本民族音乐和文化,又欣赏其他民族音乐和文化的多元审美价值观,既能坚持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又能够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具体而言,学前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如下重要的价值。

1.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音乐往往蕴含着本地区各民族的地域特色、人文情感和时代精神,是这一地区或民族灵魂和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让年轻一代通过凝聚和培育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文化继承、选择和优化的主阵地,民族文化传承必须转移到音乐教育之中。”[3]4-5我国《音乐教育大纲》也指出,“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儿童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怀,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4]43-44

2.有利于健全儿童音乐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必然离不开良好的民族文化和环境要素,更是民族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结合,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通过音乐知识的领会、音乐技能的锻炼与音乐审美体验的有机渗透和结合,不仅能培育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提升学前儿童健全的音乐素养,而且能“在潜移默化的环境和氛围中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良好的民族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5]98。不同地区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各具特色,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将音乐作品的文化精髓转化为儿童的人格、气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基。

3.有利于推进音乐课程改革,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明确提出的“要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学前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问题就成为近些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我国基础教育新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教学,学生能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因此,基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学前音乐教育不但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而且通过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挖掘以及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也非常有利于提升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学前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首先,学前教育是儿童奠基和启蒙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尤其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促进学前儿童全面接触和深入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非常有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选择、继承和推广。学前教育与民族音乐的契合性使得其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民族音乐扎根民族文化,大众喜闻乐见,它浓缩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凝炼着民族的独特情感,体现着民族精神风貌,对于儿童易学且乐学,是学前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民族文化(以语言、社会和艺术等领域为代表)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学前音乐教育是五大领域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培养学龄前儿童音乐情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再次,学前教育为民族音乐传承创造了条件。学前教育对于维护和发展民族音乐以及促进民族音乐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学前音乐教育由于具有大量、丰富、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可以利用,在具体的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培养儿童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把民族意识、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学前教育中来,能够使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继承。

最后,民族音乐文化对学前儿童全面的音乐素养的形成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价值。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中艺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提升儿童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学前儿童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可有效地增强儿童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儿童健康的音乐价值观”。

三、学前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虽然在倡导音乐教育民族化与多元文化相结合的改革路径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在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理念、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具体来说,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理念落后

目前,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和教师对于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知不足。存在着诸如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清,对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抓不住民族音乐教育的本质等问题,长期以西方音乐教育模式为基础,以西方音乐中心论为指导思想,以“西洋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西化的方法、术语和观念来进行教学,对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各种类型的创作音乐的开发和利用的严重不足。可见,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理念落后,认识不清,是学前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必须直面并加以改革的首要问题。

(二)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目标模糊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细化的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其合理与否决定着教育目的实现与否。现实的情况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一定偏差,导致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时会出现各种实际问题。如很多幼儿教师把教育目标定位在乐理知识的熟练掌握,表演技能、技巧的重复训练等方面,没有突出民族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培育爱国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这就失去了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开展的应有之义。民族音乐教育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本源教育,以音乐的力量净化儿童的心灵,以民族的力量构建儿童的精神家园,既传承了民族音乐文化,又促进了儿童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这才是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目标定位应该强调和把握的方向[6]238-239。

(三)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资源不足

在学前教育领域,长期以来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多数是以国家、省市统一的学前艺术课程标准来统一确定,选择的余地十分有限。幼儿教师也缺乏课程内容创新的主体意识,地方性、民族性音乐资源开发不足,体现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课程资源较少。可以说,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缺少本土化资源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民族性音乐资源的不足,说明了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在教材选用、地方和园本课程开发、落实新课程改革举措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这就需要理顺思路,做好规划,通过切实的投入和条件保障,真正落实好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机构在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组织形式上采取传统的集体授课的模式为主,方法相对僵化,不够灵活。相对而言,忽视合作学习、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对儿童个性化培养的需要。这种模式有明显的缺陷,即无法因材施教,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儿童自主探究能力和主体性,教学的实际效果有限。教学方法采取对某些现成方法的简单复制和生搬硬套,教育教学缺乏创新,仅仅将民族传统音乐形式化地传递给儿童,无法将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刻内涵传达给儿童,难以发挥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真正作用。

(五)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评价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学前领域民族音乐教育评价都存在着理念落后、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直接等问题。在评价理念方面,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评价方式受社会不良思潮和应试教育下移影响,评价过于功利化,往往比较强调儿童在表演中取得的成绩或通过教育教学形成熟练的技能。在评价主体方面,往往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评价主体,缺少家长、幼儿和其他群体的参与。在评价内容方面,往往是以幼儿的成绩和表现为评价对象,缺乏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往往是以老师的质性评价为主,缺少记录式、观察式、互动式等评价方式[7]126。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当前评价改革的核心。发展性评价下精确结论定性评价,也不是给幼儿划定等级或区别优劣,而是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发现幼儿的潜能,了解幼儿需求,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发展。

四、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学前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做先导。这就要求无论是学前教育机构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必须提高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认识程度,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认清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儿童成长的巨大价值。在具体的教育目标上,要以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为基本出发点,以儿童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全面发展为归宿。在教育内容上,教师要以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水平为依据,根据儿童认知规律,选择通俗易懂、具体形象、直观简洁的音乐内容,要确保儿童应乐于接受。在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儿童主动参与思考,积极体验,即兴表现,并适时加以恰当地引导。

(二)设计恰当的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目标

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必须以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为引导,设计恰当的学前音乐教育的目标。这就需要在深刻理解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坚持音乐教育内容的民族性以及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目标,这不仅是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应对西方音乐文化霸权的重要举措[8]176。另外,要在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中确立儿童整体发展的目标。“一个缺乏整体感的教学方法无法触及孩子们的内心深处,也无法培养和提高每个孩子对世界的奥秘和神奇的欣赏能力。”这就需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必须立足于儿童能力整体发展和素质全面发展。制定具体目标的时候既要考虑培养儿童的旋律感和节奏感,形成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也要考虑学前教育的特点,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既要考虑音乐认知能力发展,也要培养儿童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

(三)优化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现行的中央、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机制,在改变以往中央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课程开发的地方化和校本化趋势,为不同的教育机构开发和创生本土资源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也赋予了教师依据地方文化创生课程资源的主动权。这就需要学前教育的广大从业教师在全面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和不同民族音乐作品优劣的基础上,选择适宜、适当的民族音乐文化加以利用,开发出真正体现民族特色的教育教学内容。对此,要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的关系和比例,优化学前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音乐的地方性是非常显而易见地在人们的意识中,聚积成的一种特定的音乐文化传统的表象类型模式,而这种处理的关键就是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本土性、地域性。”[9]102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地方音乐文化,研究、探讨将地方优秀民族音乐推广至学前音乐教育中,使得学前民族音乐课程体系既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又充分结合地方民族音乐元素,既以本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为中心,同时也纳入其他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类型。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在内容上,必须扎根于区域民族文化,深入和全面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坚持多元化与本土化、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不同地区丰富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音乐、民间工艺和民间舞蹈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四)创新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教学方法

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要综合多种教育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合作、体验、即兴等学习方式,让其在民族文化氛围中学习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儿童能够全面和立体地从音乐中感受民族文化,认识音乐魅力。教师要激励儿童多参加各种形式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以此来体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相互协作,形成探究性的合作化学习。要经常鼓励儿童积极主动参与,同伴之间要相互协作以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完成音乐教学目标和任务。民族音乐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主要目标,更应该强调合作学习理念和模式,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任务,尊重学前儿童特点,让儿童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五)改进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评价

如前文所述,受当前不良社会思潮和功利教育思想的影响,学前民族音乐教育评价也存在流于表面、过于功利的倾向和问题。因此,学前教育机构和幼儿教师都应该转变评价理念,关注教育实施的过程,注重发展性、多元性、过程性、全面性和创新型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幼儿的潜能,了解幼儿需求,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学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要注重对儿童情感态度的评价。对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性的熏陶和培育,是一种内在修养的升华,人格品质的锻造。因此,教师必须以价值观、社会性为评价标准,致力于培养儿童认知、情感、技能、道德、人格和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1] 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 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3] 谢嘉幸.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音乐学术共同体(续)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2(3).

[4] 刘承华.艺术教育中审美阐释的新层面[J].音乐研究,2003( 4).

[5]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 李锋,李彦荣.柯达伊音乐教育观对我国当前音乐教育的启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7] 厄内斯特·波伊尔.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M].王晓平,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 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 汪爱丽.幼儿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哲文]

An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Pre-schoolEthnomusicologyEducation

WANG Li-xin1,ZHONG En-fu2

(1.School of Edu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2.Conservatory of Music,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00,China)

China’s national music is the kind of music that is created by Chinese nation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with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spirit in it. The cultural spirit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China is condensed in it,as well as the feelings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China. It also embodies the spirituality of Chinese nation and cultural values with distinct cultural,national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 National music culture education in pre-school stage is of great value,which not only helps to unite the national spirit,inherit the national culture,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children’s music literacy,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and then continue to promote music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improve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However,there are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pre-school national music culture education in terms of the concept,objectives,content,methods,evaluation of education,etc. This requires researchers to fully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build targete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actual effect of pre-school national music culture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Music Education;National Music Culture;National Music Education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6.033

2017-05-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7YJAZH002)。

王丽新(1973-),女,吉林长春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博士;钟恩富(1968-),男,吉林辽源人,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博士。

G610;J61

A

1001-6201(2017)06-0180-05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族儿童
我们的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