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儿童:“我喜欢这样学语文”(之三)

2017-03-21 23:13管晓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妙处语文课堂文本

管晓成

批注学习很重要

叶圣陶先生早在论述“语文”课程命名时,就提出了“听说读写宜并重”。然而,长期以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写”始终被弱化。原因很简单,因为“写”最耗时。字词句段篇,除了字词,其他即使想在课堂上“写一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是望“写”兴叹。其实,语文学习中的“写”,还有一个领域常常被广大语文教师所忽略——批注学习。批注学习的好处可从摘选的几位学生的文字中明显看出。

王思辰:我喜欢批注,在课文旁做批注,可以促使自己静静地思考。更有条理、更自信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蔡凌轩:先用批注写下自己阅读时的想法,老师讲课时我再进行补充修改。无论是老师提问时,还是复习的时候都很有用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王钰:我喜欢课堂上的自学批注。我可以抓住一个词、一句话好好品味,在旁边写出它的妙处。时间长了,我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常常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妙处,在发言时讲出来,那感觉实在是棒极了!

陈允煊:我喜欢抓住词句好好品析,在一旁写下自己的观点。不懂的我也做好标记,听同学发言或听老师讲解,还可以回家向百度求教!

对于语文课堂中的批注学习,得益于我校主课题“研究性课堂”的指导与深入,不少语文同事先后投入了实践摸索。笔者目前所带的班级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批注,迄今已有近三年。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批注的轨迹经历了如下五个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批注要注意什么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两点:第一是心中有学生,第二是指导有方法。这两者相互交融,缺一不可。

批注是学生个体自己进入学习的空间,利用一定的时间思考、整理、表达自己学习体验的过程。如果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后,他的成果在老师、同学面前一无是处、浅显可笑,试想,他以后面对批注是怎样的一种垂头丧气。所以,教师心中有学生的核心是细心倾听学生的观点,发掘并肯定其独特感受、指出优化改进的路径。

批注同样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批注多是留心词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注意句段篇和标点;学生往往只关注文本内容,教师要带着学生走进语言形式,还要有意识地涉及作家风格和创作背景;学生通常眼中只有“这一词”“这一句”“这一篇”,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链接其他文本和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去比较、揣摩、融通、运用;学生喜欢对自己发现的妙处予以批注,教师要告诉学生,批注时写下自己的疑问也很独特;学生一开始会因详细批注而导致效率低下,教师要在交流后指导学生怎样用关键词有条理地、多维度地进行批注……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教师的指导要与学生的批注反馈有机结合,这种基于学生、高于学生的指导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收获,不断提高。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最早提出“發展性教学”概念。他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地掌握知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批注学习正是以儿童发展作为核心目标,让每一个儿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文本价值的发现者、个体语言素养提升的积极参与者。同时,批注学习拓展了语文课堂学习中“写”的外延,使“写”更具针对性、及时性和思辨性。

猜你喜欢
妙处语文课堂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公开表扬的妙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妙处难学
探寻字源妙处多
豌豆笑传之不洗澡的妙处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