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象视角浅析古典诗歌

2017-03-23 10:20杨思婷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锦瑟秋思思乡

杨思婷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题型。因此如何鉴赏诗歌尤其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思维。本文从意象视角浅析古典诗歌。

一、意象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现为阳爻、和阴阴爻两种组合符号,这两种符号组合成六十四挂,原本是用来记录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后来发展到历史、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

(一)意象是诗歌艺术重要的审美单元

诗歌之美体现在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产生无尽的想象。“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里“闹”的可能不仅仅是红杏,还有满园的春色。“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里描绘一只孤单盘旋的孤雁,不知在何处落脚,同时又感受到了诗人如同沙鸥一样的境地。“枯藤老树昏鸦”一系列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萧瑟的秋景图,同时也能体会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正式因为诗歌中的意象形成了特定的意境,我们才能从中体会诗人的情感。诗歌少了意象就像美食中少了最重要的一剂调味品。

(二)联想和想象是鉴赏诗歌的重要心理能力

除了从审美上理解诗歌,还少不了必要的联想与想象。从独自喝酒联想到诗人的愁闷,从折柳送别想到诗人的恋恋不舍,从赏菊联想到诗人高洁的情操……文学利用文字创造了如梦如幻的境界,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获得非同一般的体验。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就好比是一条无形的线索将整首诗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是锦瑟美妙的乐音让诗人产生虚幻的联想。如果锦瑟只是锦瑟,那么接下来毫无关联的蝴蝶、杜鹃、沧海、蓝田就是割裂的,而不是一个整体,够不成诗歌的意境。

(三)意象的多元性需要学生的个性化鉴赏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内化的物象。譬如说月亮这个物象带有思乡的情感。那么它就是意象。另外,“梧桐雨”有愁的情感,“大雁”含有思乡的情感等。这是长期积淀下来的意象。这些是学生们在读诗歌的时候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只要掌握常见的意象,那么在读诗歌的时候就能快速进入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还有一些个体意象,这些意象可能还没有形成一种特定的情感,但是在成诗的过程当中就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这种意象解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例如《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里的“木兰”“秋菊”“芰荷”“芙蓉”已经不是我们常见意象的情感,已经变成是诗人屈原美好事物的代名词了。

二、意象解读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把握积累常见的意象

积累一些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比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等诗句,诗中的月亮也都表现的是对家乡的思念。当然还有表达愁的丁香,时光流逝的江水,孤单的大雁……

(二)运用比较感悟法解读意象

就是同一个对象,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情感。即使是我们已经形成的固有的意象,在不同的語境下还是会有不同的情感。例如秋天。同样写《秋思》,张籍和刘禹锡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张诗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思念,而刘诗表达的是对秋天的喜爱。这里的秋带上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因此,我们在解读诗歌的时候需要调动多种感官,身临其境地去解读诗歌文本,而不能割裂诗歌的整体去解读。

最后,诗歌虽然有它一定的受众群体,解读起来也比较有难度,但是,只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多积累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慢慢品读诗歌,那么你就离诗人更近了一步。

猜你喜欢
锦瑟秋思思乡
静夜思乡情意浓
锦瑟
秋思
月下行吟
思乡
秋思
锦瑟
WATING FOR THE SUNSET
本期主题:思乡
思乡美丽又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