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克拉申“输入假说”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23 10:20雷娟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口语教学大学英语

雷娟

【摘要】作为在二语习得和教学领域影响深远的语言学家,克拉申最重大的成果是提出了完整的“监控模式”理论,阐释了自己对二语习得机制的理解,这一理论至今影响广泛。本文主要讨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并且探讨其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高效应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克拉申 输入假说 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85-01

一、引言

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了“监控模式”,而这一理论是在二语习得理论领域第一次提出的一套完整理论,并影响深远。输入假说是其“监控模式”中一系列假说之一,这五种假说涵盖了二语习得的整个过程,并对二语习得的机制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输入假说向人们解释了语言习得的发生机制:克拉申认为,习得是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输入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有语境的帮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问题上,他强调的是外部语言环境,即语言习得离不开语言输入。

输入假说是其整个习得理论的核心,也是对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的补充。该假说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最佳语言输入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习得者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渲染和熏陶。第二,输入应该是能够理解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二语习得者的学习兴趣。第三,输入应该是有趣而密切相关的。这一点涉及到习得者的心理因素。它是建立在习得者能够理解的基础之上并且能够刺激学习者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现状

儿童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并灵活运用母语,正是由于大量的语言输入起了巨大的作用。而这些外部语言的渲染都是以口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毋庸置疑,口语在习得母语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同样如此。目前很大一部分口语教学方法都强调口语环境创设,以交流来提高外语水平的重要性。在口语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仅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锻炼了理解语言能力。口语的教学并不单一只为语言的流畅性服务,同时也可以加强语言的准确性,比如某些语法规则应用的正确与否,不同场景下用语的区别,外国文化的理解以及语音语调的正确性等等。

虽然口语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口语教学材料选择不适当。前文中提到合适的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而且可被理解的材料,这需要在材料的选择上更注重受众群体的差异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受众都有相同的英语水平,材料难度并非适合所有人,最终导致输入效果的差异。同时,输入材料可能与学生的实际认知状况完全背离,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无法成功达到输入假说的理想效果。其二便是学习者的被动性,同样可能是由于输入材料选择的不适当,导致了学生理解困难无法主动习得语言而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学习动机的缺乏,这包含著更多的个体差异性因素,同样也会导致输入低效。

三、如何成功将“输入假说”应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首先是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关于输入材料的难度和数量, 克拉申(1982)提出了选择合适的言材料的标准:“可理解性”。即难度略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输入最易为学习者所“关注”。他本人用了大量的教学实验数据证明:只需可理解输入无需输出就能发展口语能力。输入既要量大,又要难度适中,才能使学习者习得成功。根据这一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首先需要确定学生对于输入材料的理解程度,在授课初期就应该对学生的口语水平有深入了解,并据此调整输入材料的难度。

其次是输入过程的技巧性。周卫京(2005)采用微变化实证研究方法,探究了二语习过程中语言输入模式对口语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听觉输入对口语流利度的提高影响更大; 视觉输入对口语准确度和复杂度的提高促进作用更大。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当超越传统的听说捆绑的单一输入,合理结合文字阅读与视觉输入。另一方面,在两个不同阶段的输入中间应有适当的衔接,如导入活动。在某个材料的输入前,可以适当介绍其背景知识,这样的背景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材料并且有话可说,使材料成为真正的“可理解性输入”。

第三是输入必须与输出相结合。活动的选择也应该使用口语陈述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听与说的结合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输入内容的理解能力,同时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英语口语教学过程由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组成,参与会话者需要快速地对语言信息筛选加工,即词汇选择,句子构架等,输出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技能和速度。在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基础上,将输出活动与输入结合,能更有效锻炼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是必须要有适当的错误分析。错误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而错误分析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暗示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的错误,暗示性的错误分析可以有助于学生对于正确表达的自我意识并且能够避免以后在同样情况下出现同样的错误。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如习惯性错误或者学生无法在情景暗示中自我修正时,教师有必要给予提示和修补措施,同时也要注意修正的方式和时机。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提出修正:第一种情况是错误影响到交际的顺利进行时,对于不影响交际的微小错误可以不必纠正以免影响整个交际;第二种情况是语言偏差性质的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形式,严重的语法形式错误需要指出;第三种是交际活动主题有关的错误,如果这次的口语活动是围绕着某一个语言点展开,目的是练习,那么有关这个语言的小错误也必须指出并修正。

四、结语

语言输入与口语教学密不可分,互为一体。口语是语言输入的最佳形式,语言输入的适当又关系到口语教学的成败,进而影响学生习得语言的效果。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既是语言环境的制造者,也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应当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输入材料以及正确地指导学生的口语活动引导学生交流顺利进行,并且在必要的时机必要修正和指导,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um Press. 1982

[2]Rebecca Hughe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peaking.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3]Wenquan Wu. The Application of Input Hypothesis to the Teaching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of College English. [J]. Asian Social Science. 2010

[4]张洪武,冯有贵. 最佳语言输入和口语教学[J].外语教学. 1999

[5]周卫京.语言输入模式对口语产出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猜你喜欢
口语教学大学英语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纪录片为教材的大学口语教学探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