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究

2017-03-23 10:20张兰兰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应用教学实践

张兰兰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近年来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方向。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思想理念的影响下,情境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最具特色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课程为例,于2015年5月开始在本校开展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的课题实践教学,下文总结了该教学的模式、实施原则、实践研究和实验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21-0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建构主义者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即情境。要理解并灵活运用某一知识,首先要理解产生这一知识的背景。因此,人的认知也必然具有情境性。我国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注入,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效益不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正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就是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

随着近年来教育思想的进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在不断的改革,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充满了变化。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对于学生智力、人格的协调发展,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更为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寻求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与构件。这种教学思想正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基于这种教育思想,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在这些教学模式中, 情境教学是应用最广泛, 最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情境教学独树一帜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基本模式为: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质疑提问、合作自主,教师的导学过程为:启发诱导、矫正解惑讲授。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四个环节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从某个环节切入,也可以在某个适当的环节结束。

二、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因,数学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初中数学老师如何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这时我们提出在课程中贯穿一个情境教学的思想,把学生吸引到你所要教的课程中,把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归宿。

1.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

所謂数学情境,就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对数学的热爱等。

所谓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的探讨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情境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想,其思想是通过研究人的价值、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因素开展教学,提出注重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呈现给学生的情境是引起学生数学兴趣激发其求知欲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数学情境教学内涵可理解为:以情感调节为手段、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创设优化的数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2.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施原则

创设数学情境在数学情境教学中起着激发动机、诱导提问的作用,创设数学情境直接影响着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效果。所以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2)以提出问题为中心。(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4)帮助学生矫正、解惑与启发讲授相结合。(5)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6)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3.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情境是需要根据教科书中的知识来挖掘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事或物。 爱因斯坦曾说“人们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而不是用书本”。在教学中做到不迷信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程序一般可描述为:“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有多种,这里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为九创设:立足学习经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关注知识迁移,创设实际应用情境;巧设悬念和疑点,创设深层问题情境;展示数学化历程,创设知识生成情境;提供操作平台,创设数学活动情境;注重互动合作,创设平等交流情境;指导自主评价,创设自主反思情境;介绍数学史料,创设趣味故事情境;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过程演绎情境。

三、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实例分析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老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并且每一堂课教师所用到的多种情境创设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只有多种教学情境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课堂优化效果,从而优化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以“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一课的情境教学为例:老师在课前给同学们准备两个热身题目:①将一个直角三角形折成一个长方形;②将一个长方形,折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老师为同学们分组,完成热身题目①,当学生完成任务,教师要求各组学生派出代表,将各自的折法用实物展示,演示折纸过程和说明理由。热身活动完成,教师展开纸片,画出折痕,并提问“观察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观察提出,最后老师总结。可以看到折痕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教师指出通过折纸我们验证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这两条性质。

2.折纸后的猜想:在一般三角形中会有怎样的性质?同学们完成热身题目②,交流不同的折法和见解。老师提出问题:在三角形折纸过程中,什么条件下能得到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一半?学生总结三种情况 :(1)线段的中点;(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3)三角形两边的中点连线。老师总结,提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引入本课内容:中位线的性质。

3.学生的收获:老师让学生想下自我的收获、体会和困惑。对于学生的问题做出解答,并且概括:可以用动手操作完成对学过知识的检验。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师们一直在边研究边探索边实施,在不断的探索积累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每节课不仅是课题导入创设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也做到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总之,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师要因地制宜,精心选择,用好用足新数学教材;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扩展知識层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更具新意的课堂教学的学习情境。

四、数学情境教学的实验效果

实践证明,数学情境教学具有以下良好的教学效果:1.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思想活跃,大胆质疑,能够积极提出问题。2.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了学生的非认知品质。学生分析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时表现出对数学的极大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并能有效缓解其数学焦虑。4.有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5.提升了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实验研究表明,数学情境教学可行而有效,易为教师操作。学生从创设的数学情境中,在教师诱导下确实可以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而且可以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有效地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启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地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学生自己的数学“再创造”与自我主动的数学建构,达到了获得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纪权.试论数学情境的创设.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2]宋艳丽.汪秉粦.利用多媒体创设数学情境的几个问题.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教学应用教学实践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