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综合化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23 10:20温竞辛春张益兰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创新

温竞 辛春 张益兰

【摘要】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并且其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已经成为发展最迅速的临床亚专业之一。作者所在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通过重新设置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分为头颈部、四肢、胸部、腹盆部四大模块,实现无界化教学,并形成了基于无界化教学的课程开发和教材师资团队的建设,提高影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无界化 教学创新

【基金项目】创建江苏省示范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24-0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普及应用,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它已经由传统的单一检查,发展成为包括X线、CT、MRI等多种影像学技术的综合科目,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亚专业之一。因此,影像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内的人才培养规格,能够胜任将来的相关工作岗位,必须打破分门别类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进行项目引领教学计划。按照临床实践的需要,按人体部位重新设置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大综合,实现无界化教学。

影像学无界化教学按部位分为四大模块,即头颈部、四肢、胸部、腹盆部。从正常解剖生理到影像检查方法,从正常表现到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表现的讲解,彻底打破传统的学科和系统界限,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适用于岗位需求,使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岗位任务的充分接轨。

三年制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安排见表1:

其中7门专业课为:《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影像设备学》、《影像诊断学》、《影像技术学》。《影像解剖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技术学》这5门课中,后4门课每一篇都要重复讲解相关的影像解剖学内容。在《影像诊断学》的总论部分和《影像技术学》每一章中都讲成像原理,与《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内容重复。

为此我们将进行如下整合,见表2:

这样在第1学期把《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和《医学基础概论》作为专业基础知识先講。然后按临床上诊断的习惯,即以人体部位来讲解相关的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

影像技术无界化教学奠定了以疾病/部位为模式组织教学的基础,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总之,作为临床医学中重要学科的影像学,有其本身的特点,并且其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我们应该正视传统影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着手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以便使其与影像学的特点相匹配,与其变化相适应,最终实现良好的影像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蕾, 邹川, 戴九龙, 等. 中医院校讲授影像诊断学的难点与对策[J]. 现代医院, 2009, 9(6): 142-143.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学教学创新
对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考研的几点建议
医学影像学检查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探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探讨
对比剂肾病中西医诊治的研究进展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