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动力系统”构建初探

2017-03-24 19:53林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2期
关键词:动力系统

林丽

[摘 要]习作是大部分学生语文课业负担中难以承受的负担。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习作的“动力系统”,为学生的习作开启强劲的发动机。该系统主要由三大块构成:帮你发表——办一份作文周报;引你考级——订一套考级制度;助你练兵——抓“三点”评改作文。

[关键词]习作动力系统;作文周报;考级制度;评改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78-02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习作是大部分学生语文课业中难以承受的负担。假使语文教师能在写作教学方面下点工夫,让学生乐于写作,练就写文章一挥而就的本领,就能为学生减负。

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做法是,努力构建学生习作的“动力系统”,为学生习作装上强劲的发动机。该“系统”主要由三大块构成:帮你发表——办一份作文周报;引你考级——订一套考级制度;助你练兵——抓“三点”评改作文。

一、帮你发表——办一份作文周报

(一)学生亟须发表平台

我自己就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喜欢写作,缘起读初三时语文教师对我写的一篇周记大力肯定,使我树立起了写作信心:原来我也可以写好作文。工作后,我不断在方格子中填涂我的生活随感、教学心得、育人故事。就这样,写作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经常写作,加之阅读,写作的水平自然也在日积月累的练笔中不断提高。

发表习作能带给人莫大的荣耀和尊严感,催生人的写作热情。如今,许多媒体都可发表学生的文章,但显然僧多粥少,学生太缺少发表的平台。于是,我办了一份班级周报,专门发表本班学生的习作。选择办“周报”而不是“月刊”,这是希望给学生高频率的发表刺激,激发他们持久习作的动力。

(二)教师搭建发表平台

办周报于教师的角度可行否?是否会让教师负担过重?实践证明,完全可以。我让学生周末写稿,周一从全班来稿中快速浏览,初选出23篇拟录用的稿件,然后发还学生修改。周二再收上来,视修改态度和质量,选15篇左右正式录用,请学生周四中午前按格式要求发到公共邮箱。作文周报编辑部成员(学生担任)周四晚上下载好所有文章并简单排版后发给教师。教师打印初稿,周五早上发给每个作者进行校稿,中午前发给文印店复印相应的份数,放学前送到班级。一年操作下来,比较顺利,哪怕教师不在学校,周报编辑部成员也有能力将这件事完成。

(三)发表点燃写作热情

办报以来,学生热情高涨,周一盼初选录用,周二盼正式录用,周三、周四输入电脑,周五校稿,下周一对习作发表者进行颁奖,发表作品的学生还会得到一张稿费单,如365字就是3.65元稿费。期末或者儿童节时,学生可凭稿费单跟教师换取相应价格的新书。

一份报纸,每期约有15个学生发表作品,作者们收获着写作的荣耀和尊严,唤起了写作的热情;没有发表作品的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的刺激:为什么他能行?我就不行?我也要努力!这恰好印证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引你考级——订一套考级制度

(一)明晰的作文周报考级制度

为了激发学生习作的长效动力,我在班级中设立了作文周报考级制度。在周报上发表三篇文章,可以评为“作文新苗”;发表七篇可评为“作文小能手”;发表十四篇可评为“小作家”;小作家如果在外界的媒体上发表作文一篇,就可以出一期“个人专刊”;出个人专刊的有机会参评“班级诺贝尔文学奖”。

明晰的考级制度,不断推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作文不再是一项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项快乐的创造性劳动。学生热情高涨,为了冲向自己心中一个个可以企及的等级,他们自觉自主地投入写作中,爆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有效的学困生考级策略

1.童言佳句

学生没有好习作,就选择其文中的一句话,发在班报的页眉、页脚处。一期班报,正反两面、四个版面,有八个佳句可刊发。发表佳句的学生,同样发给稿费(每句五角),同样在讲评课上进行颁奖、赏析。发表三次佳句,相当于发表文章一篇。

2.倾斜政策

教师选稿时可对学困生放低要求,初选录用后指导其修改,尽量让他们有发表的机会。同时,设立发表作文“优先卡”,学困生只要在守纪、文明等方面表现出色,教师可奖励其“优先卡”,凭卡在周报优先发表一篇文章。

3.新星闪闪

这是班报上为学困生设立的一个专栏。一个学困生习作有了进步,发表了一篇作文后,教师在班级中大肆宣扬:“这个孩子努力了,习作有很大的进步!接下来的两期班报,他将成为‘新星闪闪专栏的特约作者,文章免选刊用。老师相信他一定会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这样,连续几周,该生定会努力写作,从而投入连续创作的状态,强化习作热情。

4.幸运读者

周报每人一份,将同伴的作文直接呈现给每一个学生。同伴作文对于学困生而言,具有水平接近、易于模仿的特点,只要他们能认真阅读班报,自然会从中学到习作之法。幸运读者评选就是为促进导读而开展的。每期报纸,教师将会选出6篇佳作,只要学生能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评选出3篇与教师吻合的作品,便有机会成为幸运读者,奖品是“优先发表卡”一张。这样,学生读报也乐此不疲,报纸的功能得到更大效益的发挥。

三、助你练兵——抓“三点”评改作文

(一)欣赏优点

作文评改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从句子和段落到表达方式、主题思想、谋篇布局等各个角度切入,尽可能扩大欣赏面。对于学困生的佳句,教师在表彰时可让他们大声读出自己写的句子,并简略点评,给予热情鼓励。这样的句子也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辐射作用。

比如第29期班报讲评课中,有一个学生的句子是:

“我找到了我的‘小胶胶(指透明胶)!”我说道,“而且是我‘失踪多年的小胶胶哦!”

赏析中,教师请作者阐述把透明胶称为“小胶胶”的原因,在个性化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他对物品的喜爱及幽默感。这启发了更多的学生在写作中大胆自由地表述。

再如第33期报纸中的佳句:

“信息课不上,我们真的是特别、格外、极其的失望啊!”

小作者为什么连用“特别、格外、极其”这三个近义词呢?这是故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那份强烈的失望。类似的佳句欣赏,切口小,涉及面广,给予更多的学生以鼓励和启发。被欣赏的学生眼睛总是亮晶晶的,闪着快乐的光芒。再如,第3期班报B版集中刊发了一组主题为“我”的文章,有的以产品说明书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有的从多个他人眼中的“我”来凸显自己的不同特点,有的以一件事情来表现自我……文章角度迥异,给学生带来了谋篇布局方面的启示。

(二)发现缺点

学生的习作自然稚嫩,存在着不少缺点。如比较普遍的不足——错别字多,我给它取了一个别致的名字叫“昔另国”传染病。在第3期周报讲评课中,我把整张报纸中出现的所有错字别字进行了汇总:

和太阳公公玩起了做迷藏。

我在门口又跑有跳。

这时老师表情严肃的说:“王磊,你答错了,答案是一举两得”。我不解的问:“不就是一字之差吗,差不多就行了。”

一节费弃的电池放进水里。

……

这一讲中,我指出了错别字在习作中的危害,让学生人人都来当“捉虫员”,对错别字进行修改。

再如“轻视标点病”。学生在习作中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还不是十分准确,在周报中不难发现这些例子:

木马一圈又一圈地转动……

“叮叮叮,叮叮叮”闹钟声响了。

这样一来大人,小孩都可以踏上……

有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有英勇的老鹰在天空中飞翔、有轻盈的燕子飞过长空……

随着一周又一周的报纸刊出,我逐渐开始关注学生一些较高层次的缺点,如内容不具体、“哑巴病”(习作中缺少人物的对话描写)、“今天病”(开头都是以“今天”两字打头)、“段无中心病”(一段话有多个主题,内容杂糅)……每一个缺点的呈现,都是源自周报中学生自己写的句段。抓住这些句段进行分析,学生容易懂,加之贴近自己,他们的感受更加深刻。

(三)训练发展点

基于习作相对集中的缺点,教师确定每次作文评改的训练发展点,尽可能是一课一点。比如讲“哑巴病”,我就集中训练语言描写:

在这个学困生写的片段中,问题比较多。我以语言描写为发展点,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这个过程中人物的对话写出来,使事情经过更具体。学生欣赏了一些语言描写的范例后开始写作,十分钟后,原作者就写出了这样的文段:

我和表哥回到了家。表哥兴奋地说:“吃饭还早,我们先下楼放鞭炮去吧!”

我连声叫好,拿起鞭炮就直奔楼下。表哥在后面紧跟着我,一边还不停地叫着:“等等我,等等我!慢点!你慢点!”

到了楼下,开始放鞭炮了。我又兴奋又紧张,拿出一个鞭炮对表哥说: “表哥,你先放!”

表哥一把接过鞭炮,瞟了我一眼:“胆小鬼,怕了吧?”

“不,不是。”我连忙否认,“我是先要看你放嘛。”

表哥不再做声,掏出打火机……

很显然,该生在语言描写上有了一次质的飞跃,收获了挫折后的成功,倍添了写作信心和动力。

再如,针对提示语言简单、呆板的“提示语病”,我就以“把提示语写具体、写灵活”为训练点;针对 “段无中心病”,就侧重训练学生围绕一个意思来构段……学生在修改中达到了一课一得,获得了写作技巧上的训练,扎扎实实练就了写作的本领。

通过以上手段,学生的作文兴趣浓厚了,习作能力提高了,作文负担减轻了,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提 升。活动开展以来,我班习作最多的学生一个学期写了9本作文本,最少的也写了5本。所以说,当我们倾力于构建学生习作的动力系统时,学生习作的发动机就会被点燃,他们就能轻松地驶向快乐习作、成功作文的高速路。

(責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动力系统
“五大发展理念”统领下的科协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广电机房建设与应用
动力学积分保辛的数学根据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发展
双模式液压机械传动工作特性分析
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模型研究
全地形车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