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症与学习、社交的关系研究

2017-03-24 12:14施康陈铧瑜杨彩院王红伟张远道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治疗措施社交

施康+陈铧瑜+杨彩院+王红伟+张远道

摘要:手机依赖症的产生对大学生的学习、社交产生巨大影响。该小组通过分发“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得到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文章使用统计方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现状进行了数据分析,总结了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收集手机依赖症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手机依赖症;社交;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141-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手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它带来的便利不胜枚举,但是其使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相当高,其对手机依赖症表现的异常明显。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发生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不良影响,本小组对保定各大高校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目的是为了对认识手机依赖症的现状,并找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1]。

1 调查问卷的信息及数据分析

1.1 大学生手机拥有普及率

从拥有手机部数来看,在被访者中所有学生都拥有手机,并且68%的学生拥有过四部以上手机,而拥有一部、两部、三部手机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11%、16%。从使用手机的年限来看,使用手机2-5年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为81%,其次是5-10年所占人数为9%,然后是1-2年所占人数为8%,仅有2%的学生使用手机年限超过10年。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已经开始普及化,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品,拥有手机数量如图1所示。

1.2 大学生手机需求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60%的学生认为手机在生活中仅仅是必需品,32%的学生非常热爱手机,7%的学生认为手机可有可无,仅有1%的学生认为手机完全可以不用,调查对象对手机需求如图2所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手机在小部分同学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大多数同学仅仅把手机当作一个必需品,手机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十分的重要[2]。

1.3 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分析

1)学生使用手机的话费占生活费比例

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每个月的生活费1000元以下占18%,1000元—1500元占46%,1500元—2000元占21%,2000元以上占15%。每个月的话费30元以下占12%,30元—50元占21%,50元—100元占52%,100元以上占15%,每月手机话费如图3所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手机使用者中,生活费普遍集中于1000元——2000元群体较多,同时再结合话费使用情况比对,生活费越高者手机话费会先增高后较少。

2)学生一天中使用手机频率最高时间段分析

起床后20% ,上课时21%,午休时2%,吃饭时5%,睡前42%,每时每刻10%,从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手机频率最高时间段是下课后睡觉前,上课时玩手机的占比也比较大。

3)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联系对象

亲人占25%,恋人占6%,同学占62%,老朋友占5%,其他人占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和亲人的联系先是逐渐减少,之后再联系增加;和老朋友、恋人的联系逐渐减少:和大学同学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强。

2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成因分析

2.1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手机是当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功能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丰富,手机本身就是决定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客观因素之一。手机涵盖的社交、游戏、词典、音乐、照相、视频、地图、小说阅读等功能被大学生们广泛使用,尤其是手机游戏和社交软件等深受大学生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已经开始普及化。可见当代大学生手机依赖产生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3]。

2.2 相对自由和独立的大学环境

大学生活自由空间比较大,学生有了较多的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和生活费用。学生在面对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时,不知道如何去合理地安排自由时间,再加上运营商为大学生制定的多种手机套餐和便利的移动网络条件,使自我控制力差的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手机上,产生了手机依赖现象。

2.3 远离父母的家庭环境

大學生大多数是异地就学,远离家庭环境,。有的家长想多了解一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但由于工作繁忙、距离遥远等问题而没有得到什么实际性的效果。因而造成大学生与父母交流少,且大学生并不成熟的心理难以抵挡手机的众多功能对大学生带来的诱惑。

2.4 大学生自身心理的需求

手机依赖是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现。大学生需要释放中学长时间单调高压的学习生活和升学的压力所累积的复杂情绪,希望在大学生活中能够享受自由。其次,手机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通过手机通话、短信和各种社交软件的功能,方便快捷地与他人联系。手机在小部分同学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大多数同学仅仅把手机当做一个必需品,手机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十分的重要[4]。

2.5 大学生自身的人格特质

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机依赖症”的高发人群。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主观人格因素还包含从众心理人格,由于部分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制能力不强,对群体有强烈的依赖感,存在攀比的心理需求。

3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解决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思想教育,加大宣传力度

应重视手机依赖症的危害,通过开讲座课堂教育等不同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手机依赖症,以及让他们认识手机依赖症对我们学习、生活和生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影响。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手机使用观,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们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减轻对手机的依赖,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2 丰富校园文化,扩展社团活动

学校应该多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组织开展有益学生身心的学校运动会、单项体育比赛、艺术节、校际联谊会、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班级可以举行政治、学习、人生等主题班会、郊游活动,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

3.3 建立良好氛围,培养学生个性

一个好的群体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同学。要创建团结向上的集体,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首先发挥群体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强正能量的传导,我们要敢于指责并帮助他们改正,创造一个有凝聚力和先进性的班级。其次,班级也要形成合理、适度使用手机的风尚,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因素。使手机依赖、手机攀比等不良风气在学生中缺乏生存的土壤。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不盲从他人。

3.4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定时断网断电,形成督察小组进行晚睡督查,课堂禁止使用手机等方式来减少学生手机的使用时间,以保证学生使用更多的时间去参加活动和学习。其次,老师在课堂也应该尽到老师的义务和责任,管理好学生课堂少使用手机,而不是视而不管[5]。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结论,大部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是比较高的,由于各种使用目的,每天用来使用手机的时间也偏长,同时由于大学生对手机的相关使用费用也极高,所以造成了大学生在手机使用方面所占生活费的比重相当大,这就为大学生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开销,手机的不恰当使用会为自己和父母造成巨大经济压力。鉴于这个调查结果,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理性看待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色;为了健康的成长,不要过于依赖手机。

参考文献:

[1]李晶晶.E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探析——以傳播心理学为视角[J].旅游纵览,2013(6):285-286.

[2]邱韵.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群体手机使用情况分析[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

[3]何敏杰.媒介依赖:一种工具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满足实证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8-21.

[4]洪艳萍, 肖小琴.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 (4):626-627.

[5]张文平.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5):73-74.

猜你喜欢
治疗措施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真的有社交网络成瘾这回事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临床分析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
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探讨
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