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导向下的软件专业课程实践与创新

2017-03-24 12:20王磊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软件工程三位一体人才培养

王磊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中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错位”现象,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提出了基于Java技术支撑下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实用型、技能型软件人才的两个关键职业能力。在课程设置方案的构建过程中,明确了以模拟公司制教学、企业项目整周实训及软件工作室培养方式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软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互联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154-03

Abstract:In addition, the existing dislocation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job ability in the talent development effort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colleges, it proposes softwar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based on Java technology oriented by Internet+ and the education of enterprise and innovation, and the students focus on two key abilities of practical and skillful software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provision construction,it puts forward a "trinity mode", t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simulation corporations teaching, week enterprise project training and training model of software studio. The practices have shown that model is effective.

Key words:Internet +;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 development; curriculum; trinity

1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的提出,软件产业成为了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行业,软件技术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国内每年对互联网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巨大。通过调研目前软件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发现既缺乏复合型的高级软件项目管理和技术人才,更缺乏技能型和应用型的“软件蓝领”,对于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软件开发经验的软件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和创新“互联网+”新业态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并建立适应“互联网+”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大力倡导“创新创业”、“众创”对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作用,让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形成新突破。

2 互联网软件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人才培养需求[1,2],需要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进行課程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3],我院软件技术专业构建了“一条教学主线,两个关键职业能力”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的基于Java技术支撑下的互联网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一条教学主线”即围绕Java技术设置课程体系。Java技术问世以来,其独有的开放性、跨平台性、开发周期短和面向网络的交互性应用使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软件开发平台,其人才需求旺盛。然而,企业却很难招聘到合适的Java人才,往往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内部培训。“一条Java教学主线”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有限的专业学习时间内,达到“专业”、“精通”、“前沿”的技能培养目标,具备直接上岗的职业能力,体现了应用型、技能型、贴近生产实际的人才培养的特点。

“两个关键职业能力”即“Web网站开发能力”和“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能力”。这两个核心能力是目前互联网+新形势下的软件产业最重要的岗位能力需求。以关键核心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和软件维护工程师的人才培养定位,解决了毕业生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错位”现象。通过解析这两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构建了适应Java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3 软件实训教学体系构建

虽然软件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已经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并且实训课时比例超过总课时的一半,普遍应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然而目前的软件实训教学更多地还是依赖于某门课程的实训设置,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定位和技能实践培养仍显相对不足。为了适应“互联网+”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本文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软件实训教学体系。

3.1 模拟公司制项目实训教学

模拟公司制教学是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职业领域工作过程,以项目教学为核心,通过学生组建的若干模拟公司,在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下,进行综合项目实训,并将模拟公司制分为初级模拟、中级模拟、高级模拟和完全模拟四个层次[4]。针对软件专业的学习特点,我们需要将“任务驱动”与“模拟公司制的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有机整合,设计出一条满足不同职业能力和课程教学的融合式模拟公司制实训教学模式。

首先,选取真实企业项目,依据典型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需求,设计学习领域,分解项目内容,构建项目教学工作任务。其次,在专业教学的第二三学期,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职业基础能力课程,例如《Java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基础》、《网络数据库》等,教学方法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并在课程期末最后几周进行项目课程设计,由于这些开发项目不涉及到其他课程,适合采用初级软件项目模拟公司制教学。再次,对三四学期中的《JSP》、《SSH》、《Ajax技术》、《Android程序设计》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项目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适合采用中级软件项目模拟公司制教学,其项目教学过程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开发的项目是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最后,在四五学期中,对于《开源项目实战》、《安卓项目实战》、《微信开发》等以单个大型真实项目开发驱动课程学习和考核[5],并基于项目情节理解、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关键技术实现、项目开发和集成、项目测试部署、项目演示和评价的全生命周期项目开发,完全模拟企业项目过程。在完全项目模拟教学中,由于一个大型项目通常是由多个核心职业能力构成,对应具有关联关系的两到三门课程,因此会横向联合两到三门课程共同进行项目开发,最终以该大型项目作为这几门课程的共同考核目标。通过融合式的模拟公司制教学,让学生既掌握了职业基础能力,同时也递进式培养核心职业能力,并极大锻炼了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3.2 企业项目整周实训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适合一线企业的应用型软件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而企业项目整周实训就是这条培养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晋级模式[6]。与课堂实训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学生要入住企业的软件园,采取半封闭式软件教学与开发模式,实训周期为两到四个星期左右,实训导师为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由企业挑选本公司真实开发项目,分解关键开发技术,制定整周项目开发计划。项目的完成严格参照企业项目开发管理流程,一般分若干小组完成,每小组 3~5人,要高低搭配,由项目组长明确每个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和进行具体项目管理。

学生需要针对项目需求确定开发目标,制定开发时间表和任务完成计划表。整个开发过程以学生自主开发为主,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指导为辅。针对自主开发容易脱离教师监督,出现部分学生由于自觉性差,导致整个小组项目停滞不前的情况,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包括设置和管理好项目和数据库开题汇报、中期检查、项目答辩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针对制定的开发时间表,填写工作日志;与项目组长及时联络沟通,检查和督促项目进度;小组记录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设置问题反馈和问题解决预案,以利于导师进行相应辅导。通过整周半封闭式的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和结题验收,导师们按照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激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更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

3.3 软件工作室创新培养模式

软件开发工作室使学生和教师拥有了能自主使用的软件开发场所,其设备按照企业的软硬件需求进行配置,包括高性能开发服务器和计算机、网络路由设备、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软件资源。工作室布局按照企业的一般工作场景进行布置,可以完成项目讨论调研、项目开发、项目测试和项目部署等活动。

在工作室内进行企业项目开发,施行完全的特长生导师制管理模式[7]:指在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企业专家中选拔理论扎实、有专业特长、具备因材施教教学能力和良好师德的人员担任特長生导师,从入学学习半年以上的学生中选拔心理素质好、动手能力强、主动学习和具有创新思维的同学。每个项目由一名导师作为项目主管,指导3-4名具有扎实职业技能的同学,承担导师的科研项目、技术创新项目、企业技术服务、学科竞赛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基于软件工作室的特长生导师制,是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实现项目孵化的关键场所,并依托“互联网+创客教育”培养模式[8],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新生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职业潜能,并减少创新创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实现软件技术与互联网时代创业教育的无缝对接。

4 结束语

目前的高职教育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应从专业能力培养过渡到和软件项目实施角色有关的职业能力培养上,创新工学结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互联网+导向下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多渠道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浩.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软件,2014,35(3): 210-213.

[2] 汤丽娟. 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 72-74

[3] 孙卫平, 龚小勇, 吕红, 冉学农, 包华林. “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24): 54-57.

[4] 孙继红. 基于模拟公司制的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4(16): 155-157.

[5] 陈小波, 夏晋祥, 唐高华. 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 18-23.

[6] 马德粮. 关于整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10(7):113-114.

[7] 陈小言,葛伟.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J]. 职教论坛,2004(1):14-15.

[8] 万力勇,康翠萍. 互联网+创客教育: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J]. 教育发展研究,2016(7):59-65.

猜你喜欢
软件工程三位一体人才培养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