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白塔畈镇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

2017-03-24 18:22施祖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对策

施祖国

摘要 面对突发性病虫害暴发威胁的频率增加,乡村植保力量薄弱的现状,总结了金寨县白塔畈镇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为一线植保工作的观察、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对策;安徽金寨;白塔畈镇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121-01

金寨县白塔畈镇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大别山北麓,兼山区与丘陵地貌,常年水稻种植3 300 hm2。气候异常变化,水稻生产中后期6—8月多台风连阴雨灾害性天气,高温高湿,易造成稻瘟病、稻曲病流行,严重威胁粮食生产。每年水稻生长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压力加大,任务艰巨。

1 病害发生与流行原因分析

1.1 老病区发病重

与感病组合冈优、II优、Y两优系列广泛种植,以及秸秆全量还田造成田间菌源量上升有一定关系,需要研究秸秆无害化处理。

1.2 施肥習惯存在问题

每年病害发生偏重的是基肥、追肥施用偏迟的,偏施氮肥的新生代种粮大户居多。

1.3 种植密度原因

插秧、抛秧密度过大,直播杂交中稻少部分农户用种超过45 kg/hm2,造成田间光照弱化,有利于病虫害加重发生。

1.4 灾害性天气

白塔畈镇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常有1个多月连续降雨(如近年的2010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适时施药困难,造成迟熟一季中稻和单季晚粳稻发病偏重且蔓延流行,局部减产严重。

2 主要措施与经验

2.1 领导重视

每年水灾过后,县种植业局组织灾后自救。及时派来专家,召集种粮大户等相关人员召开 “两病”(稻瘟病、稻曲病) 防治现场会。2016年7月22日邀请安农大教授来白塔畈镇亲临指导,现场发放药品,增强了防治的时效性,提高了防治效果。

2.2 坚持农业防治为主

比如筛选推广抗病品种;推广机插秧(30 cm×12 cm);水稻直播田控制用种量,控制施肥量,达到减轻病虫害的效果。

2.3 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指导到位

镇农技中心抽调专业技干进行系统调查,准确做出预测预报。提前预防,发现发病中心的及时组织指导封锁发病中心,对密度大、长势旺的田块进行普防,控制叶瘟的发展和穗瘟的发生。2016年7月中旬,本镇大户王贤祥、张昌龙、张统俊等稻瘟病因防治及时,避免了灾情蔓延扩大,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

2.4 坚持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大户示范户制度

切实完善联系户制度是农技推广的新途径和方式。镇农技人员成为种植大户的常客,解答不同阶段联系户关切的生产问题。特别是台风、水灾、连阴雨过后,及时深入田间地头,确保指导及时到位。

2.5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适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运用“一浸三喷”成果,即使用播前药剂浸种(25%咪鲜胺3 000倍液)、插秧前苗床施送嫁药、孕穗后期和抽穗扬花期二次喷药等经济有效的方法,明显减少了病害发生概率。用“三控”(40%氟环·稻瘟灵)2 400 mL/hm2;或咪鲜胺(25%咪鲜胺+15%井冈·戊唑醇悬浮剂)1 200 mL/hm2;或40%稻瘟灵2 250 mL/hm2,交替使用,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1-2]。

3 现状与困境

3.1 服务手段滞后

农业病虫害预报预警系统与互联网时代不同步,没有同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植保技术人员下村下田无专门交通工具。

3.2 社会重视程度不高

上级政府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从粮食安全的高度巩固植保公益性地位。植保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防灾减灾只能加强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者一定要树立防重于治和绿色植保的理念。

3.3 网络不健全

村一级有需求,但无植保服务,镇一级有人在编,却无人在岗。结果是很多病虫害非第一时间发现,非主动发现,防治多陷入被动。

3.4 植保技术人员缺乏

基层植保工作现状是无人、无力、无心。基层农技推广系统三权回收,人心未归,人员未真正回归主业。农技工作多为基层农技人员副业,由福利待遇吸引至专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员居多。无野外岗位津贴、无交通补贴,无专项经费,无法评聘职称,是造成本职工作无人上心的主要原因。植保工作面临“事到临头才临时抓一下”,无长效管控机制。

3.5 农技人员与结对大户服务大多数流于形式

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与服务对象常年很少见面,时间缺位,空间缺位,关键技术农民掌握缺失或有缺陷,造成农业投入不当增加和产量损失[3-4]。

3.6 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现状

政府投入建立的植保专业合作社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虽然存在,然而却常年处于休眠状态,无行动力,无战斗力。谁来防病治虫成为农民之问、农民之痛,植保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成为断路[5]。

4 发展对策

4.1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每项工作都要建章立制,植保工作也不例外。每个县区重点农业乡镇镇域每666.67 hm2都应有一名技术责任人,明确责任主体,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常态化的新型植保模式。

4.2 基础设施补短板

农业大镇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配套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解决观测点不足、盲点较多的问题,提高覆盖率和测报准确率。利用各村公开栏开辟植保宣传栏,张贴病虫情报和技术咨询电话。

4.3 配备人员

把家庭农场主、农险协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资店主等通过培训选聘为村级植保协保员,保障信息传递通畅。县乡要有一批学术精湛、业务扎实、勤奋敬业的技术队伍。

4.4 完善基本保障

解决“下乡靠腿、推广靠嘴”,保障植保技术人员能下得去田。参照基层公务员或其他单位野外工作人员待遇,给植保人员最基本的津贴,职称评聘有人过问。才能让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看病情成为新常态,才能确保预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及时到位,才能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4.5 发挥植保合作社作用

县乡技术人员数量不多,但基本保证病虫有人看。要确保防治有人干,还需要最大限度发挥植保合作社作用。

5 参考文献

[1] 余欣荣.建设现代植保,服务现代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3-8.

[2] 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343-347.

[3] 刘文栋,葛意活,何燕.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4):243-246.

[4] 白基恒,徐刚,周婷婷,等.重庆市水稻病虫害的时间分布规律与重灾年份预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6(2):26-34.

[5] 贺奇,杨锋,马洪文,等.1991—2010年宁夏水稻病虫害发生特征与经济损失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2016(3):500-507.

猜你喜欢
水稻病虫害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水稻种子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走,找对策去!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