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脚牛肉

2017-03-24 01:26邓勤
青春期健康 2017年14期
关键词:牛肚汤锅牛肉汤

文 邓勤

跷脚牛肉

文 邓勤

跷脚牛肉汤散寒止咳、以脏补脏,几经发展,汤味愈加讲究。在传统汤味的基础上,新添了胡椒、味精、芽菜等现代佐料,已形成汤色碧清、香味绵长、牛杂脆嫩、吃法多样的特色。

四川古镇众多,美景多有美食相伴。譬如阆中张飞牛肉、洛带伤心凉粉、新场血花肥肠汤,而乐山苏稽镇则以跷脚牛肉出名。跷脚牛肉,顾名思义,就是跷着二郎腿吃肉喝汤。外地人初听不明白,但你给他做个动作解释下就一目了然了。这一道菜名,就将川人的安逸散淡勾勒得淋漓尽致。别小看了这些家喻户晓的美食,一道美食就可以带活一方经济。

苏稽镇常住人口三万余人,而跷脚牛肉店却有七十多家,不少店铺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发展下来的。这么多店铺,光靠本地人来消费,肯定是供大于求。事实上,跷脚牛肉大部分都卖给了外地游客。因为大家都知道,要吃正宗的美食,必须得到这道菜品的发源地去。看看我们周围的亲朋好友,好多人家都有小车,双休日全家出游,一上高速公路,到乐山苏稽镇也就在半天之内。

更何况,苏稽镇位于乐山大佛与峨眉山之间,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给它带来了五湖四海的客源。苏稽古镇大约形成于隋朝,想要在这里看古建筑的话你可能会有些失望。古镇规模很小,而且保存不是很完好,但你在这里却能体会到一份难得的闲适生活。这不正是身处大城市的现代人所苦苦追求的心灵家园吗?古镇依河而建,一座大石桥连接着场镇的两端。这条河叫峨眉河,起源于峨眉山,与青衣江汇合后注入岷江,最终东流到海。有河流的地方,就有码头,有渡船,有商旅,有船工纤夫之流,当然经济就会发达一些,特别是在陆路运输并不发达的过去。

然而,苏稽镇也有难以言说的过去。相传1930年代初,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贫病交加。当时有位擅长中草药,精通歧黄之术的罗老中医,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此汤不仅防病止渴,还能治一般风寒感冒、胃病、牙痛等。其间,罗医生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诸如肠子、牛骨、牛肚、草肚之类扔到河里冲走,觉得很可惜。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来洗净后,放在有中草药的汤锅里熬,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因牛肉汤味特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来饮者络绎不绝,堂堂爆满。期间没有席位者,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就直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碗即食。久而久之食客们便形象地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流传至今。

跷脚牛肉汤散寒止咳、以脏补脏,几经发展,汤味愈加讲究。在传统汤味的基础上,新添了胡椒、味精、芽菜等现代佐料,已形成汤色碧清、香味绵长、牛杂脆嫩、吃法多样的特色。跷脚牛肉是把牛肉身上各式各样的东西全都放到一起,包括牛肉、牛舌、牛血等。所选香料有:三奈、八角、香皮等。首先牛脊肉切块,牛棒子骨洗净,放入汤锅中,加入足量的水,放入香料纱布袋。大火烧开后,用中小火熬制2~3个小时,调入盐。牛肚、牛蹄筋切丝,牛百叶切片,淘洗干净。芹菜洗净切碎。汤锅中放入牛蹄筋和牛肚煮四十分钟,再下入牛百叶烫一分钟后连汤盛出,撒上芹菜、香菜,配上辣椒面蘸碟即可食用。这道菜色香味美,入口顺滑,鲜美到位,的确名不虚传。

(编辑 赵曼)

猜你喜欢
牛肚汤锅牛肉汤
哥伦比亚人爱喝牛肚汤
茶壶和汤锅
不自量力
一碗牛肉汤的故事
巧煮随心熟鸡蛋
洛阳牛肉汤
不摆摊、不开店,小本生意赚大钱
一锅一灶 小摊位也能赚大钱
不摆摊、不开店,小本生意赚大钱
天冷胃寒多喝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