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续、契机、转型: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运衡

2017-03-24 03:13马治国田小楚
关键词:西安市创新型知识产权

马治国,田小楚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

存续、契机、转型: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运衡

马治国,田小楚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

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是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引领城市,其转型升级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结合西安市独特发展优势,以“存续、契机、转型”三维视角的创新型城市发展为脉络,研究建构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知识产权运衡体系。研究认为,创新型城市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别,其在创新发展理念背景下蕴藏着开放性、交互性和流动性特征,以北京市、上海市、印度班加罗尔、美国硅谷和日本东京等国内外典范创新型城市为参考范本,为西安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凝练理论基础;“一带一路”战略、创新型省份建设、关天经济区和陕西自贸试验区是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外部条件,并由此为契机权衡知识产权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能对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西北省际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强国的深入实施起到助推作用;应坚持“创造运用—管理—保护—人才培养—涉外事务”的理论体系,探析西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所亟需的运衡规划,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试点方案。

创新型城市;知识产权;西安市;一带一路;关天经济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由此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创新发展的崭新序幕。2013年,继江苏省、安徽省之后,陕西省成为第三家经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的创新型试点省份,标志着陕西省创新发展转型已经从理论层面提升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支撑的实践高度。2016年,为了提升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了《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方案》,提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战略的格局规划,其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高度契合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自2009年西安市被列为创新型城市试点后,陕西省政府也提出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全省经济质量提升与产业更新换代。由此看出,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由于“创新型城市”这一概念尚处于肇始期,目前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以政策导向为主的解读颇多,这有助于营造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理论研习氛围。但西安市作为具有独特地域优势和发展条件的先进城市,其创新转型战略布局绝非停留在单纯政策解读与经验借鉴的浅薄层面,还需要从理论研究提升到战略实践决胜高度,为西安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动力支撑与智力保障。

一、存续述略:创新型城市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从传统工艺、技术等微观要素逐渐转型、升级为体系、制度、创新能力的综合实力博弈。西安市立足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回归至基本内涵、主要表征的基础研究,以广义、狭义的创新型城市内涵界定为主线,分析其在创新发展理念背景下蕴藏的“三性”特征,结合国内外创新城市典型经验为城市转型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一)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

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1]。其构成包括资源、环境、思想、模式、机制、体系等方方面面的创新要素。目前学界对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从客体范围上划分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创新型城市指在政府调控指导下,以企业为推进主体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创新模式,并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优势企业,从而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广义创新型城市包罗的创新客体较为广泛,是指在政府发挥职能作用,从文化与精神上营造勤于思考、包容互助、和谐文明、竞争有序的创新氛围,将“崇尚创新、弘扬创新、坚持创新”的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及各行各业,从而推动城市转型走上科技助推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国家科学技术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创新型城市是指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城市”。

(二)创新型城市的主要表征

创新城市建设是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新理念的具体运用,其本身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开放性、交互性、流动性3个方面。

1.开放性

创新型城市的对外环境更加开放包容,并且鼓励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支持技术开发、共享及知识产权交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现内部技术“走出去”,对外公开现有知识产权与创新技术,采用产权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寻求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是将外部技术“引进来”,加强外部技术利用率,缩短内部研发周期和降低技术研发风险。此外,创新型城市的开放性还表现在创新资源、创新平台及创新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

2.交互性

交互性是创新型城市的关键特征,主要体现创新活动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创新主体之间的个体边界趋于模糊、创新活动交互融合等趋势表象,例如产学研、官学研、产业联盟等形式的创新活动。同时,创新型城市的交互性在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新知识、新创意、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彼此磨合碰撞,衍生创新成果比重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产业联盟、资本联合、创业投资、技术许可、知识产权交易等创新合作的形态呈现愈发蓬勃发展的形态。

3.流动性

创新要素在创新型城市运行的整体环境下,具有显著的流动性。这要求在创新城市体系构建中创建具备自有流动属性的有效通道,使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资源不再停留于单一主体内部,而是在城市创新体系要素流动通道内实现跨组织资源分配,在流动中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与效益最大化。同时,创新人才与创新机构的关系由传统的雇员制向多元模式转变,推动创意思想和技术理念交互碰撞和灵感相互激发。

二、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型经验

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竞相把建立创新型城市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战略,并在全球掀起科技创新与城市转型的巨浪。但鉴于各个国家在科技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存在差异,以及在推进创新方式和发展侧重点上各有不同,进而呈现国内、国外创新体系的不同模式,其中不乏具有借鉴价值的创新型城市典范作为参考。

(一)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型经验

1.北京市

北京市作为中国自主创新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多年来以“中关村”作为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标杆示范区,2011年度“中关村”所获的科学技术奖项占全国近1/3,2010年技术交易总额突破3 000亿元,占全国的1/4[2]。北京市在推动中国创新城市建设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中国旧体制的坚冰,提出“两不四自”“六化”,*“两不四自”是指“不要国家投资、不要国家编制”,“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由组合”的办企原则;“六化”是指“资本股份化、技术创新化、产业规模化、经济国际化、融资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的创业战略目标。(吴天勇、旷建伟《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88页)并从“四个创新”维度凝练出创新型城市的特色与经验:第一,制度创新,以高技术企业在二次创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制度,开启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发展新篇章。第二,技术创新,由最初的“实验室成果孵化”到“二次开发创新”再到“产学研协同创新”,从而引领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第三,管理创新,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石,以“创业孵化、产业聚集、引领辐射与国际化拓展”的本质功能为目标,加速管理体制机制服务转型,深入探索和完善创新本质。第四,文化创新,坚持科技人员思想解放,确立多元文化交融与民族创新精神,开拓创新文化氛围,保持创新创业活力的动力源泉[2]。北京市以制度、技术、管理、文化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在众多典型示范城市中具有突出代表性。

2.上海市

上海市将科技创新作为“风向标”致力于打造“升级版”的创新型城市,其典型示范作用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同时为其他城市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依据。上海市基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影响,在制定 “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三点战略措施推动创新城市跃升: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与科技创新机制,以市场资源合理配置为主,政府创新治理能力为辅,努力塑造城市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第二,把人才优势作为科技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的根本,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才的创新潜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高地;第三,上海市政府致力于服务各类创新主体,打造“科研院所与企业、高等院校对接”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和应用示范,探索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和协同创新的新途径[3]。上海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创新体制改革、科技人才与创新主体的潜力挖掘方面,从本质上探索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路径。

(二)国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型经验

1.印度班加罗尔

班加罗尔作为印度知名的高科技创新城市,常被誉为“印度硅谷”。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就将计算机软件业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并以此作为突破口颁布配套的政策措施,促进软件产业集群的形成[2]。如今作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的班加罗尔道促进了印度IT产业发展,其软件和相关服务已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欧美市场90%以上的比重。班加罗尔作为政府主导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的典型,主要原因是基于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借助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以开放的姿态吸引了大批国际顶尖软件生产公司和软件制作高端人才,形成了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印度的软件业位居世界前列,从而带动了印度的国家创新产业和城市的创新发展。

2.美国硅谷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美国通过不断创新把握住了技术革命的先机,从微电子革命到互联网革命以及即将到来的清洁技术革命,美国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其成功原因主要归功于内源性创造——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市场化机制和充分自由的文化造就的创新机会;第二,具有完善的创业支持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管理经验、营销咨询、风险投资等服务;第三,各级政府研发经费的支持对创新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4],同时制定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充分资金,并从立法上对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特别的重视与支持。

3.日本东京

日本经历了崛起—衰落—复兴的发展历程,东京完全是在日本政府的主持下建立的以基础研究为主导的国家级科研城市,其建立初衷是加快日本从技术模仿向技术创新、从应用研究向基础研究的转变,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服务业采取优惠减免等税收政策,设立软件研发免税储备金、研发储备金、意外损失储备金等金融制度;建立振兴地方技术的特别贷款制度;积极完善官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培育体系等等[5]。经过制度变革,削弱了国有研究机构的制度惰性,使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链条更加顺畅,为创新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现实契机:知识产权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价值选择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家对创新发展的运用、践行更为重视。2006年前后,各省市陆续实施创新战略,并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2008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2010年,科学技术部又新增20个城市(区)为创新型城市试点,各试点城区又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这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依据与践行经验无疑成为西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元价值选择。同时,西安市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省会城市,在经济、文化、政策、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一系列外部条件都为西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的实施环境,如2015年西安市被党中央、国务院列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市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等。因此,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结合西安市独特优势,分别以“一带一路”战略、创新型省份建设、关天经济区和陕西自贸试验区为现实契机,明确知识产权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应有的价值选择与准确定位。

(一)“一带一路”战略之实现基点

“一带一路”规划提出后,西安市成为丝绸之路起点及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的地理要塞。2015年3月,由西安市发改委组织编制的《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规划》对西安市作出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定位,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格局,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知识产权服务打造文化品牌,使“一带一路”对外商业贸易得以繁荣,人文资源互通融合,经济往来更为频繁。随着《西安市“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行动计划》的出台,西安市政府明确提出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与丝路沿线重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的合作与交流,使知识产权集聚服务发展成为建设陕西省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举措。因此,“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与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等诸多改革试点的叠加,成为西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的现实基点,在贯彻落实 “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要求下,为西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能够吸引国内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聚集西安市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创新型省份建设之共治逻辑

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方案(试行)》中强调:“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为主线……努力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之路。”并由此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强省战略规划。同年8月,陕西省政府率先印发了《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建设创新型省份知识产权工作方案(2015—2017年)》[6],该方案提出,要在2015年至2017年间,推进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全省经济质量提升与产业更新换代,各项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对知识产权在数量、质量、结构方面的再优化,知识产权融资金额向40亿元以上迈进等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另外,陕西省在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着力发挥知识产权联结创新与市场驱动的桥梁、纽带作用[7]。而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无疑成为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领头军,尤其以高新区为轴心辐射带动的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成效尤为显著。因此,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在陕西省创新省份建设实施基础之上,有着更为便利、既得的先天优势。

(三)“关天经济区”“陕西省自贸试验区”多元定位之耦合发展

2009年国务院批复建立以陕西、甘肃两省为辐射的关天经济区,西安市(含咸阳市)作为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肩负着区域合作、对外开放和创新改革的多元定位发展重任。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规划司、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各市区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强调:“发挥知识产权促进关天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区内知识产权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体制和机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项政策的提出,不仅为西安市知识产权工作部署提供了健康、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对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了融洽的时空发展氛围。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陕西省设立自贸试验区,以西安市高新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和国际港务区三大片区为实施主体,进一步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知识产权规则。陕西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综合评价体系所发挥的“创新活跃、运用充分、保护有力、管理到位”示范作用,正契合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创新能力提升的主旨目标。因此,关天经济区、自贸试验区的多元外部条件成为西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耦合发展因素,在创新发展要求上契合度较高。

四、转型熔塑: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运衡

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党中央在创新发展理念下治国理政的全新、重大举措,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了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换言之,建设西安市创新型城市,也就是通过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实现西安强市富民。因此,如何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成为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惠及社会民众福祉的落脚点。结合上述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有力契机,应观照知识产权运衡下“创造运用—管理—保护—人才培养—涉外事务”的制度体系,立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要求,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基论探析西安市创新型城市转型跃升的有效规划。

(一)知识产权创造运用

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知识产权战略强国有效推进的必由之路,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中不仅要求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注册量的激增,以维系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需兼顾知识产权创新的质量水平与创新能力,以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效、可持续发展。且在政策导向与资源整合中,应坚持“三放”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模式,即通过体制的创新,不断促进知识产权人员“解放”;通过平台的打造,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军工单位能量“释放”;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深藏在高校、科研院所、军工单位的科技设施“开放”,进而加速知识产权资源的聚集、集合和聚变[8],助力西安市城市转型中优势企业规模和效益的不断跃升,迈出统筹知识产权资源改革的坚实步伐。

(二)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作为知识产权领域善治与法治实现的核心价值,对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管理范畴通常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行业管理、组织协会管理等面向。以行政执法为主导的知识产权管理,应发挥职能作用,互通专利、商标、版权等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建立全责明确、集中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以科技为主导的知识产权管理可建立适应自主创新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打破原有体制内部门职能错位、分工乱象、利益均摊等消极管理模式,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相关指标纳入知识产权科技考核体系,确保科技政策透明、管理科学、过程民主、制度先进的管理进程;以行业组织为主导的知识产权管理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外部管理,还需要有内外兼修、平行衡量的行业组织内部管理,诸如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商标协会、专利协会等,通过探索“一业多会”的知识产权行业协会试点改革,规范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组织在管理实施进程中的惠益共享、收益分配、管理标准等制度,从而激发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知识产权管理效能。

(三)知识产权保护

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主要集中于立法保护、执法保护和司法保护等面向:第一,充分利用地方立法资源,调动立法主体的积极性,完善西安市现有知识产权地方法制体系,鼓励建立知识产权奖励制度及科研经费激励机制,并在尊重创新主体发展与科研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权益归属制度及科技成果转化后的利益分享制度[7]。第二,改革现有行政机构设置方式,集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行政职能,明确各分管部门权力属性,提升管理部门级别;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树立知识产权行政部门的执法权威。第三,建立西安市知识产权法院,提升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能力,避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知识产权恶性竞争。关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国际司法协助的同时,注重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机制的优势互补作用。

(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创新型城市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战略的支撑配合,这不仅要求西安市在雄厚科教实力的基础上发挥产学研科技联合优势,还要求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为创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囊”储备库。利用西安市已有创新及禀赋人才优势,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开放合作环境下,凭借各自所在学科和技术领域的专长,实现产学研科技联合模式下的资源共享、协同整合,推动上游科技成果和下游生产环节的对接;提升高等教育平台的“高尖精”知识产权人才资源转化效能,通过“自培加外引”的方式为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创业搭建通道和平台,形成人才要素的优化组合,加速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探索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开辟新路径[9]。

(五)知识产权涉外事务

当今时代,创新型城市发展已经别无选择地融进了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业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识。同时,在信息网络的助推下,西安市旨在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式、道路、成就和经验都具有强烈的溢出效应,无论这种溢出效应是示范性、标杆性的,还是探索性、警示性的,都离不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力量为知识产权赢取制高点获取能量。因此,西安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知识产权定位不仅需要观照当地经济、政治、文化、法治的独特情势,更要置于国际交流合作的开放语境环境下寻求海外知识产权之权利获取及维护,打破西安市知识产权“国内高申请、国外低获取,转化获益难”的尴尬处境。此外,西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应响应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形势”,积极应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机构为辅助”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维权援助和纠纷应对机制,努力打造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国际品牌形象,提升全球事务治理及国际市场竞争综合实力。

五、结语

结合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与西安市转型发展的现实契机,说明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条件业已成熟,这不仅是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贯彻与执行的具体举措,更对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新理念具有战略回应的践行意义。为了让创新型城市建设更能体现西安市的独特发展优势,需要将知识产权运衡机理恰当“安放”于城市转型升级的应用场域中,使创新发展理念下的技术创新、创新能力、产业升级等试图从知识产权本土发展实际出发,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予以理论层面的学理尝试,亦成为知识产权强国战略部署下未来愿景与发展规划的新硎初试。

[1] 李春成,孙加臣.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59-161.

[2] 周天勇,旷建伟.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 吴信宝.打造创新型城市“升级版”[N].文汇报,2014-07-22(5).

[4] 彭鸿斌.硅谷模式对我国高科技产业化的几点认识[C]//北京: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6:173-178.

[5] 谭旭峰,孟庆华.日本筑波科技城——“现代科技的乌托邦”[J].中国高新区,2004(9):60-61.

[6]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建设创新型省份知识产权工作方案(2015—2017)[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5(18):24-27.

[7] 马治国,翟晓舟.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型省份建设——以陕西省为例[J].情报杂志,2016,35(7):37-42.

[8] 李程骅.城市与区域创新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24):6-53.

Sustained existence, opportunity, transformation: oper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ity-Xi’an

MA Zhi-guo, TIAN Xiao-chu

(School of Law,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Shaanxi, China)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ity-Xi’an is the leading city of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ovince in Shaanxi, and new requirements for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ombination with uniqu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of Xi’an, operation and measurement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ity-Xi’an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cities 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of “sustained existence, opportunity, and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novative city has broad and narrow sens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ness, interaction and mo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oncept. Beijing, Shanghai, Bangalore (India), Silicon Valley (U.S.A), Tokyo (Japan) and other typical innovative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taken as reference template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city-Xi’a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trategy,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ovinc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and free trade zone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external condi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ity-Xi’an.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ity can be balanced, which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ovince-Shaanxi, inter-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ern China,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ntry’s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management-protection-talent cultivation-foreign affairs” should be adhered to, urgently needed operation and measurement plans for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ity-Xi’an are analyzed, and pilot program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reform of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implemented.

innovative c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Xi’a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2017-02-07

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项目(ZL15-01)

马治国(1959-),男,陕西绥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D923.4

A

1671-6248(2017)02-0072-07

猜你喜欢
西安市创新型知识产权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亲子创意美工展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