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17-03-24 12:31
宝藏 2017年3期
关键词:渭水和氏璧美玉

读书

编者按:为满足读者阅读古代赏石文献的需求,本刊特开“读书”版块,以白话的方式解读古代经典赏石文献,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尚书·禹贡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砺、砥、砮、丹,惟箘簵、楛,三邦厎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①于洛,至于南河。

【译】北起荆山、南至衡山南坡间地区属于荆州。长江、汉水经荆州共同流入大海,九江河流众多,沱江、潜水已经疏通,云梦泽得到治理。这里的土地是湿润的泥土,田地属第八等,贡赋属第三等,应进贡鸟羽、牦牛尾、象牙、犀牛皮和金、银、铜三种金属。杶木、榦木、栝木、柏木,砺石、砥石、砮石、丹砂,箘簵美竹、楛木,三国进献其名产。菁茅裹束而置于匣中,并且用篚盛放黑色、浅红色的布帛和珠串。九江应进献其所产的大龟。沿着长江、沱水、潜水、汉江,后沿着洛水顺流而下,到达南河。

【注1】逾,《尚书》正义以为“逾,越也”。1957年安徽省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舟节有4处铭文作“逾油(淯)”“逾汉”“逾夏”“逾江”。根据鄂君启舟节铭文所提出的路线,古文字学家陈伟指出“舟节中的‘逾’字都应解作顺水而下。”

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纻,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译】荆山、黄河间地区皆属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涧水汇入黄河。荥波泽汇聚周围的水而形成水泽。疏通菏泽,水覆盖孟渚泽。这里的土地,高处是土壤,低处为凸起的黑色硬土。其田地属第四等,贡赋属第二等,又杂有第一等。应进贡漆、麻、细葛布、纻麻布,并且用篚盛放细绵。应进献磨磬的石头。沿着洛水而下,到达黄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译】东起华山南坡、西至黑水间地区属梁州。岷山、嶓冢山已经可以进行种植庄稼,沱水、潜水已经疏通河道,蔡山、蒙山已经可以进行祭山,和夷一带的治理也取得功绩。这里的土地是青黑色且肥沃的土壤,其田地属第七等,贡赋属第八等,杂有第七、九等。应进贡璆玉、铁、银、刚铁、砮石、磬石,熊、罴、狐、狸兽毛所织成的呢毡。自西倾山南行趁着桓水而发,沿着潜水,顺着沔水而下,进入渭水,横渡黄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译】黑水、西河间地区皆属雍州。弱水经疏导向西而流,泾水、渭水已经相连,漆水、沮水已经得到疏通汇入渭水,沣水也汇入渭水。荆山、岐山已经可以进行祭山,终南山、惇物山,至于鸟鼠山的治理已经取得功绩。原隰直至猪野泽的治理也取得功绩。三危山已经可以居住,三苗秩序良好。这里的土地是黄色的土壤,其田地属第一等,贡赋属第六等。应进贡球玉、琳玉、瑯玕。由积石山附近进入黄河,顺水而下,到达西河龙门山段,会合于渭水拐弯处。穿皮毛衣服的昆仑、析支、渠、搜四国,西戎皆就次序。

韩非子·和氏第十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译】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寻得一块玉石,两手捧着将其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派遣治玉的匠人对玉石进行鉴定,匠人说:“这是一块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在欺骗自己,就下令砍掉他的左脚。到楚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再一次两手捧着玉石将其献给楚武王。楚武王派遣匠人对玉石进行鉴定,匠人又说:“这是一块石头。”楚武王也以为卞和在欺骗自己,就下令砍掉他的右脚。楚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卞和于是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脚下痛哭,三天三夜不止息,眼泪流尽后,眼中流出了血。楚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遣人来询问他为什么痛哭。使者问卞和说:“天下间被砍去脚的人那么多,为什么你却哭得这样悲伤?”卞和回答道:“我不是因为被砍去脚而悲伤,我悲伤是因为宝玉被称为石头,忠贞坚守的人却被称为骗子。这些才是我悲伤的真正原因。”楚文王于是命令匠人雕琢卞和进献的玉石,从玉石中解得珍贵的宝物。楚文王于是将宝物命名为“和氏璧”。

韩非子·解老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①,不饰以银黄②。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译】礼是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文是内在本质的外在装饰。君子选取内心情感而舍弃外在表现,喜好内在本质而厌恶外在装饰。那些依靠外在表现而研究判断其内心情感的人,其内心情感必定是恶的。那些必须依靠外在装饰而研究判断其内在本质的人,其内在本质必定是衰弱的。有什么判定依据吗?和氏璧,不以五色作为外在装饰;隋侯的宝珠,不以银黄作为外在装饰。它们的内在本质极好,任何东西都不足以装饰它们。那些需要进行装饰后才能流行,那么其内在本质肯定是不好的。

【注1】隋侯之珠:隋侯之珠出自《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后《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注:“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

【注2】银黄:白银和黄金。《文选·景福殿赋》:“点以银黄,烁以琅玕”,李善注:“黄谓黄金”。

战国策·秦策三·范子因王稽入秦

范子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①。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

【译】范雎因为王稽出使魏国而被引进到秦国,并上书秦昭王说:“……臣听说周朝有美玉砥厄,宋国有美玉结绿,梁国有美玉悬黎,楚国有美玉和氏璧。这四件宝贝,被工匠所遗弃,但却都是天下闻名的宝物。既然如此,圣王所遗弃的人就不足以利于国家吗?”

【注1】砥厄、结绿、悬黎、和璞:皆为美玉名。和璞,即和氏璧,因是楚国卞和所得的璞玉而得名。

猜你喜欢
渭水和氏璧美玉
完璧归赵
和氏璧
渭水舍渔
郑美玉二三事
家乡的渭水河
家住渭水边
完璧归赵
美玉和氏璧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美玉如华敬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