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三礼”在考古学中的功用

2017-03-25 11:58于国佳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仪礼周礼礼记

于国佳

摘要:以礼法、礼义作为主要内容的“三礼”,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礼乐文化的意识形态,也是官方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考古领域中,“三礼”作为历史文献与出土的考古资料相互补充和印证,带领我们走近历史真实之道。

关键词:三礼;考古

礼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法规。我国是礼仪之邦,并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之道,儒家思想认为礼是贵贱有序、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等级明确,不可僭越。古代学者将这些礼制汇编成书,反映了当时社会遵守的礼仪制度,也为后来的统治者如何治国维礼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仪礼》、《周礼》和《礼记》。

《仪礼》,共17篇,记载了周代以士大夫为主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聘礼等礼仪,是研究当时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的重要资料。《礼记》,共49篇,描述了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制度、礼仪制度的变动,是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周礼》,记载了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礼法诸制等内容,堪称“上古文化之宝”。考古学作为历史学的分支,“三礼”也同样发挥着他们的功用,一方面“三礼”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丰富史料,另一方面,出土的考古资料也可以让“三礼”的内容得到印证。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述“三礼”在考古学中的功用。

一、公墓和邦墓

《周礼·地官》 “冢人”篇记载:“冢人掌公墓之地……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冢人掌管天子和同姓所葬的墓地,先王的墓居中央,以昭穆分为左右。“墓大夫”篇记载:“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令国民族葬。”墓大夫负责国家百姓下葬墓地的界域,令百姓按各族所分墓域下葬,规定各家墓位。周代墓地等级制度森严,有“公墓”和“邦墓”之分。

通过考古发掘印证了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西周时期的公墓已发现多处,如平顶山应国墓地、辛村卫国墓地、三门峡虢国墓地。典型邦墓有沣西张家坡墓地、晋侯墓地的中小型墓等。东周时期的公墓有上村岭虢国墓地、长治分水岭墓地。邦墓有侯马上马墓地,禹县白沙墓地。

二、棺椁和棺饰

(一)棺椁

棺,用于盛放死者的葬具,椁是套在棺外的,文献中通常以棺椁并称,是丧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坑竖穴墓最常见的葬具。《说文·木部》是这样解释棺和椁的:“棺,关也,所以掩尸”,“椁,葬有木椁也。”

最早的棺出现在半坡遗址的墓葬中,根据葬具痕迹能看出在人骨周围插上长短不同的木板,形状近似长方形,编写报告的人称之为棺。到龙山文化时期,棺椁葬具在墓葬中出土数量增多,平面结构主要为“井”字形。以山东临朐县西朱封重椁墓最有代表性,将龙山时期棺椁的构造达到极致。早商时期棺椁葬具的使用开始出现等级差别,晚商时期,棺椁葬具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从这时开始,棺椁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从商代开始,墓葬开始出现等级差异,并逐步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礼记·檀弓上》記载:“天子之棺四重。”郑玄所作的注中提到:“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身份不同,棺椁制度也不同,棺和椁越多代表身份越高。如楚幽王墓,椁有九室,而士一级的就是一棺一椁。而墓葬级别不同,决定墓内随葬品也存在着差异。士一级及以上的贵族以随葬鼎和簋这种青铜器为主,而士以下的阶层随葬鬲、豆、罐等一类的生活用具。

(二)棺饰

棺饰即附在棺椁上的装饰物。在《仪礼》和《礼记》中都有关于棺饰的记载:

《仪礼·既夕礼》:“商祝饰枢,一池,纽前赬后缁,齐三采无贝。”

《礼记·丧大记》对棺饰的记载最详细,包括棺饰种类和装饰。“饰棺,君龙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锦褚,加帷荒……大夫画帷,二池,不振容,画荒,……大夫戴,前纁后玄,披亦如之。士布帷布荒,一池,……士戴,前纁后缁,二披用纁。”这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国君、大夫和士所使用的棺饰,等级不同,棺饰也不一样。“黼荒”、“画荒”、“布荒”代表了由高等到低等级的荒,“龙帷”、“画帷”、“布帷”代表了不同等级所用的帷,只有国君才能使用有龙帷,士的帷没有纹饰,只是用白布做成,所以叫布帷。

考古发掘中也发现很多这样的棺饰,如陶寺墓地、妇好墓、陕西高家堡戈国墓地、张家坡井叔家族墓地、河南省襄县霍庄村西周墓地等等,这些墓葬形制为一棺一椁或一棺多椁,出土有帷帐、竹席、还有蚌壳、贝等作为棺椁的装饰品。

三、结语

《周礼》、《礼记》、《仪礼》作为我国的儒家经典,是最具代表性的先秦古籍之一,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篇文章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的方法,对《周礼》、《仪礼》、《礼记》所载的有关古代墓地、棺椁、棺饰内容作了具体印证,发现文献所记录的内容和出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吻合的。

参考文献:

[1]郭宝钧.浚县辛村[M].科学出版社,1963.

[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岭虢国墓地[M].科学出版社,1959.

[3]边成修,叶学明,沈振中.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第二次发掘[J].考古,1964(3).

[4]陈公柔.河南禹县白沙的战国墓葬[J].考古学报,1954(1).

[5]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

猜你喜欢
仪礼周礼礼记
SOUNDS OF THE VILLAGE
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礼记·祭统》孝道观的神圣意蕴
杨复《仪礼图》明清版本考——兼论《仪礼图》的版本源流
文明
《周礼》大宰九式研究
叶适门人孙之宏及其《周礼说》考述
朱鼎煦与顾校《仪礼注疏》
论卢文弨之学术、生平及其他——《仪礼注疏详校(外三种)》点校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