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反现实性

2017-03-25 11:57贾忠鑫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现实主义

贾忠鑫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通常被认为体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梦的破碎,盖茨比也成为美国迷惘一代,爵士一代的代表,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小说运用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碎片化的人物形象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关系交错复杂,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这种在整体现实主义的风格下采用的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小说的多义性和可读性,本文试图通人物形象塑造和环境描写两个方面试分析小说的中体现的反现实主义元素。

关键词:现实主义;反现实性;人物;环境

一、小说的现实主义与反现实性

对于19世纪中期以后的西方,现实主义小写作成为主流,这种小说以马克思唯物论为基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侧重反应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在客观规律支配下人的发展变化。在这种哲学观点的影响下,许多小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国家,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实验性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对社会底层人们生活的记录反应上层统治阶层的残酷与贪婪,是所处时代的记录者,从这方面来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也具有强烈的现实倾向。小说不仅向读者展示了两个人爱情的破灭,还展示了上世纪20年代处于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美国。这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所说:“对于摹仿的意识来说,摹仿的意识是时间形式,即它在时间上发展其结构的,这是一种有意义的意识,这种意识的特殊性在于它事先便知道他要成为那种关于意象的意识。”也就是说,现实主义小说主要摹仿的是物理时间,事物按照物理时间以及物理时间的框架下的因果律发展,处在因果律上的事件的发生具有前后联系性,因此在小说中,盖茨比和黛西相恋,分开后黛西结婚,再次相遇,盖茨比对黛西念念不忘,黛西的丈夫汤姆和情妇有染,到最后黛西开车过失撞死了汤姆的情妇,情妇的丈夫得知杀害自己妻子的是开着盖茨比车子的人,就枪杀了盖茨比。整个过程中几个男女人物之间关系的好坏与“爱”这个主题相关,爱情本身包含的甜蜜,嫉妒,仇恨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即使盖茨比最后以死亡的形式结束,结局令人惋惜却又在情理之中。同时在几个人物身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读者通过尼克的叙述不仅看到了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悲剧,通过这些人物身上的社会符号看到了当时的美国的社会状况和人的生存状况。

同时小说中的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增加了小说的多义性。作家创作出一部作品后,作品便成为文本而独立于作者,作品是需要被读者阅读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赋予小说自己的审美体验,这也是丰富小说意义的过程,作品越接近读者的生活经验就越容易被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品的经典性,一部作品之所以经典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多义性,多义性会促进小说的可读性,而在该小说中就充分体现出了多义性的特点。各种象征意象的运用使得小说的发展又具有偶然性,这些偶然性与因果律的必然性对立,增加了小说的反现实主义性。盖茨比的毁灭不仅是他个人的毁灭,也是他和那个时代决裂的结果。尽管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探讨从古希腊时期便成为思想家探讨的重点,经历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后的西方世界越来越强调人的价值而逐渐摒弃宗教的价值,这些思想变革给人类带来了生活的进步,但同时人的欲望也变得肆无忌惮。

进入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代替农业,城市迅速发展,发展和之前的时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时期的美国的资本主义更是发展迅速并逐渐超过英法德等欧洲国家,资本代表着物欲,资本的高度发达意味着人对物欲的追求和个人私欲的膨胀,人成为欲望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存意味着什么,人对世界的认知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成为哲学家,文学家关注的重点。尼采叔本华等一大批哲学家在整个时代背景和哲学探讨中似乎更愿意通过人的主观直觉来探寻世界的本源,而人的直觉具有偶然性,与理性的普遍必然性是相互对立的。而在这部小说中,对于人物,环境描写都采用的意识流,象征性,碎片化的表现手法解构了原本就不怎么清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说,盖茨比是作者想象性意识的产物,他是作者的一种假设,这种假设具有非现实性,于是作者向读者呈现出一个身世背景复杂对爱情执着追求,与周围人若即若离的盖茨比的形象。这是作者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人物形象上的产物,体现着作者的想象性意识。主观感受多余外部世界现实。下面就通过人物,环境两个个方面试分析这种反现实性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二、小说中反现实手法的运用

作为小说的男主人公,盖茨比身上充满神秘性。无论是盖茨比出他的形象是模糊不清的。读者首先通过盖茨比身上的时代符号判断出他的身份,阶层,处境。他是一个商人,家境不富裕,从社会中下层奋斗到上层,对金钱的敏感,对黛西的爱,这些具有美国上流社会时代特征的符号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出来。

另外一方面,对于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作者没有选择通过外貌描述,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他的形象。从他的豪华住宅,到和他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盖茨比家举办的豪华派对中的人,盖茨比开的车,在各种场合对话中被打断的电话,通过这些物质符号显示出盖茨比的身份。通过尼克,贝克,黛西,汤姆,等和蓋茨比相关的人勾勒出他人对盖茨比的印象,但这些印象都是盖茨比的某一方面,当把这些印象拼凑在一起时并不能显示出盖茨比的整个形象,甚至还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尼克在黛西的家中第一次见到贝克时,贝克提到了盖茨比:“youmustknowGatsby”,尼克想要回应时,话题被吃饭打断了;尼克来到盖茨比的聚会上,想要找盖茨比却找不到,之后不经意间盖茨比坐在了尼克的旁边,从尼克视角来看这是与盖茨比的第一次见面,而盖茨比直接称呼尼克为“oldsport”(老兄),这是一种熟人之间的打招呼方式,似乎盖茨比和尼克很熟悉,但随后的情节使得盖茨比和尼克又不太熟络:盖茨比和尼克在一起时探讨的话题只是生活的琐事,关于盖茨比的成长过程,和黛西的恋爱史却是从贝克口中得知的,这种从第三个人口中得知重要事件的方式的真实性值得探讨,语言具有主观性,当一些话语通过间接的方式被表达出来时,必然是经过传达者的加工,包含了传达信息者的感情色彩的,这种加工过的话语的必然没有当事者本人的讲述真实,虽然尼克与贝克见初次见面时贝克说认识盖茨比,但后面的盖茨比和贝克的见面次数不多,似乎并不像两个特别熟络的人之间的关系;盖茨比和尼克,贝克相处方式并不像人际交往中又由陌生到熟悉的循序渐渐的过程,而盖茨比本人出场的场合又是不那么重要的,这是作为小说核心人物和其他小说人物不同的地方,这种或隐或现的方式增加了盖茨比的神秘性。

但另一方面,尽管盖茨比身上有一些直到小说结束都没有答案的秘密,但他对黛西的极具深情的爱则是十分明确的。无论是年轻时单纯的黛西,还是再次见面后变得物质的黛西,这种近乎执着的爱与黛西的爱形成鲜明对比,婚后的黛西在面对盖茨比也表现出她的世俗性与物质性;盖茨比的爱则相对纯洁,从这方面来说,盖茨比爱的不一定是黛西本身,或许是对爱情的本身的向往。作者将盖茨比的理想化了。盖茨比是了不起的(great),他身上体现出的对纯洁的爱的渴望与他周围的人对他的负面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从社会底层奋斗上来的人,他服从着社会秩序,但仍然受到周围的人的恶意猜测,有人猜他杀过人,有人怀疑他图书馆里的藏书是假的,有人怀疑他是否在牛津上过学;盖茨比被杀后,人们的态度变得更加冷漠,即使他最爱的黛西也没有参加他的葬礼。他像一面镜子,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盖茨比一方面服从着社会秩序,又不断超越着社会秩序,他既是现实的人,也是理想化的人。

三、结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现实主义与反现实元素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展示了文学写作的一种可能性,它不仅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的反思,也是对现代西方工业社会中人的生存状况的反思。这是任何文学作品始终在探讨的问题,也是经典文学作品能够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正如戈德曼在他的《文学社会学与方法论》中提到的,“现代西方工业社会的主要问题是那种削弱或消除人的可能所带来的危险,艺术品与可能性紧密相关,它使人能够意识到他自己,而且也能明白他能成为什么。”

参考文献:

[1]戈德曼著.段毅牛宏宝译.文学社会学与方法论[M].北京:工人出版社, 1989:52+102.

[2]萨特著.褚素维译.想象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3]林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感官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4]慕新童.浮华世界的背后-《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