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培养

2017-03-25 07:02于连坤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大学生

于连坤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河北 承德 067000 )



体育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培养

于连坤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河北 承德 067000 )

高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性,而体育具有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调控人情绪、改善心理健康,促进智力发展以及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等教育功能。重点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大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增强大学生就业的核心能力。强调高职体育这种“行为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并为推动高职教育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体育教育;高职学生;就业核心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高职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许多高职院校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高职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较好地发挥体育教育的资源优势和特殊功能,更好地促进和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是高职体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什么是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

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提升的、独有的、支撑大学生现在甚至将来的竞争优势。是各种能力素质中最具特色、最强有力的部分,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优势能力[1]。其特点为独特性、持久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可雇佣性。它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体育教育的功能

2.1 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早在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无体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毛泽东同志非常明确地把“体”放在了首位,坚持并倡导“体育第一”的思想,并于1950年提出“健康第一”的方针。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是体育教育的最基础功能。通过体育教育,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和锻炼方法,坚持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就会拥有强健的体魄,也为今后从事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人们无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它对人的所有活动起着有益的调节作用。体育活动能给人带来异样的喜悦,消除紧张情绪,排除心中杂念,凝神聚气,身心放松,能较好地调节心理状态,改善心理健康。

2.3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的牢固掌握,必须有智力水平作为保证,体育活动和认知活动一样,依赖于学生的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综合认知能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让大脑获取充足的氧气,使大脑得到有效的恢复,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智力和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运动训练还能提高人的非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反应和空间想象力,为认知学习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体育教学和活动是融知识、技能、情感、意志和团结协作为一体的教育过程。

2.4 培养意志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获得成功。体育活动是以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为特征的,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如3 000米障碍、10 000米的耐力、极点以及自身的体力等。学生能够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也就不会轻易放弃,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也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

2.5 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合作是人与人之间频繁接触的默契配合、将合作集体的资源和聪明才智最优化的集中体现。团体比赛中的失常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队员间相互谅解,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懂得只有良好的合作,取得胜利的概率就越大。竞争是激发自我潜能的挑战、是个人或团队为了取得胜利而与他人或他人团队展开的激烈争夺[2]。不论个人还是团体竞争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胜利。让学生意识到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公平竞争。它不仅是体育赛事的宗旨,也是一种道德教育。通过敢于竞争,善于合作,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素质更加全面,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6 其他

由于体育教育具有实践性、竞技性较强等诸多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养成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顽强作风;通过观赏比赛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3 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3.1 体育教育能调适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毕业生骤增,导致就业竞争激烈,高职学生就业面临从未有过的压力。尽管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做了很多的工作,但部分学生还是会产生焦虑、自负、自卑、怯懦的心理误区以及依赖、冷漠以及行为问题等心理障碍。如果不及时调适极有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疾病,甚至会走向绝望。而体育教育的本质就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达到身心合一的目的。在二、三年级除了正常的就业指导以外,班级或系部还应多组织体育活动(如打球、爬山等)以及娱乐活动(如听音乐、跳舞等),可以转移注意力,尽情地释放压抑已久的不良情绪,逐渐恢复心理平衡,达到心理健康的预期目的。正如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说“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最大的秘诀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多组织一些形式新颖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让高职学生有机会、多选择地参加体育活动和竞赛,从中获得成就感,使不良的情绪得到调适。

3.2 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增强其就业的抗挫能力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可见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一个很好途径。体育教育和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现舞台多为室外场地,需要经受严寒酷暑、风吹雨淋等气候的影响;承受枯燥无味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训练;忍受运动结束后的肌肉酸痛、运动损伤等痛苦,在比赛过程中还要人为设置障碍(篮球的攻防等),再加上体力透支、实现目标的战略性错误等等,都对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给予很大的考验。当行动受挫后,体育指导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战术,让学生懂得遇到不利形势要学会变通,以求达到或接近预期目标。这样,在胜利中体会到快乐,逐渐增强自信心,又能在失败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取得最后的胜利。通过体育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抗挫能力,冷静而理智地面对就业市场,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就业岗位[3]。

3.3 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

交际能力是指人的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是平等、和谐、友好、积极、快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常常以人与人之间目标的一致、情感的相同、工作的协调为条件的。同志、知己、战友、恋人等关系的形成与发展都是通过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而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状况最重要的尺度。而体育教育中的体育活动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人际交往的平台,交流技术、情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并在活动中得到同伴乃至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会与他人交往的艺术、技巧和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交往能力能够促进好的协调能力的形成,将矛盾化解,聚分力为合力,变被动为主动,将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通过个体的交往、协调能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宽容、谅解和支持。一个人要想实现目标,必须与他人合作,融入集体。而团结协作正是体育教育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通过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能力。现代企业讲究的是集团经营模式,注重的是团队合作精神,而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体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发挥集体的潜能,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及职责等,对日后的职场生活更具有竞争力。

3.4 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和带领一个集体项目的运动团队和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团队有相似之处,如:共同的奋斗理想(即工作愿景)、总体的分析和训练计划(等同企业的战略规划)、具体地分步实施计划(相当于工作流程安排),还要同队友和领导、赞助商及对手等各类人群交流、沟通[4]。体育教育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策划、训练来完成一项体育活动,各系阳光体育的组织与完成、校运会前期的准备及自编自导的团体操、运动会期间的协调管理以及组织各类小型比赛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平台。学校是社会的缩影,通过体育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在道德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让学生懂得遵纪守法,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社会意义,为将来走上职场,去适应各行各类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尊重个人兴趣的思想,为此有的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意识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将学生的兴趣、性格、以及气质等特征很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5]。在参与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求新求异,灵活变通,而不墨守成规,久而久之,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4 体育优等生与普通学生就业用人单位评价分析

我们通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领导访谈进行统计分析,普遍认为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一定的特长,而体育特长尤为重要。

我们在与毕业生座谈时,针对体育特长在工作中的作用展开讨论,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特别是在集会和竞赛时永远是主力和活跃分子,深受同行和领导的喜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等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对体育特长生青睐有加。现代企业都在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而开展体育活动能够减轻工作压力,激活工作环境,渲染工作氛围,加强员工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他们经常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有的招聘公司的领导曾经说过,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体育特长生。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增强有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5 小结

通过体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智力开发、审美情趣、吃苦耐劳、抗挫抗压以及社会适应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实现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能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增强其就业的核心能力,有助顺畅就业,还可以提高学生未来从业时的使用率。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度重视高职体育教育能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张惠丽.关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构成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10):179-180.

[2] 于连坤.刘士龙.校园体育文化对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8):74-76.

[3] 张苑.高职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漯河职业技术学报,2010(2):143-144.

[4] 汪胜.论体育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作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104-106.

[5] 郭震.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168-170.

简 讯

戴姆勒大中华区职业教育培训师到汽车工程系授课。5月22日-26日,戴姆勒大中华区职业教育培训师塞巴斯蒂安及北京福田戴姆勒工程师一行来到汽车工程系,与该系教师一起完成了戴姆勒订单班2015级机器人项目的实践教学工作。德方培训师亲身示范,手把手地教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严格的质量意识和遵循标准规程的良好习惯。校企双方首次协作完成的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实训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Sports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Key Job-Oriented Skills of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YU Lian-kun

(Department of Sport Health and Art Education,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The ai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technical applied talents with high adaptability. This paper states that sports education can build up body and health, control emotion, improve mental health, develop intelligence and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The paper mainly puts forward that sports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es students’ qualities of will,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Besides, it also helps improve students’ job-oriented skills. The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irreplaceable role sports education, a behavior education, play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job-oriented skills, and then proposes constructive advice on a comprehensiv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ports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job-oriented skills

2016-12-06

于连坤(1964-),男,吉林大安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E-mail:lkyu@cdpc.edu.cn。

G807

A

1008-9446(2017)03-0075-04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大学生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