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信息

2017-03-25 16:19
城市规划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会规划

高层信息_TOP VOICE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方案明确,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的战略部署,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方案提出2017年年底前,通过试点探索实现以下目标:(1)形成一套规划成果。在统一不同坐标系的空间规划数据前提下,有效解决各类规划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编制形成省级空间规划总图和空间规划文本。(2)研究一套技术规程。研究提出适用于全国的省级空间规划编制办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开发强度测算、“三区三线”划定等技术规程,以及空间规划用地、用海、用岛分类标准、综合管控措施等基本规范。(3)设计一个信息平台。研究提出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规划基础数据转换办法,以及有利于空间开发数字化管控和项目审批核准并联运行的规划信息管理平台设计方案。(4)提出一套改革建议。研究提出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具体建议。

国务院批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

日前,国务院发出关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的批复,原则同意《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实施。批复指出,《规划》实施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藏粮于地和节约优先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城乡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理,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要求,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助力脱贫攻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推进废弃、退化、污染、损毁土地的治理、改良和修复,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通过《规划》实施,“十三五”期间,确保建成4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使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000万亩,通过农用地整理改造中低等耕地2亿亩左右,耕地数量质量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整理农村建设用地600万亩,改造开发城镇低效用地600万亩,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20%,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土地复垦,复垦率达到45%以上,开展土地生态整治,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规划》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规划》提出了引领创新驱动、促进均衡协调、支撑绿色低碳、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共建共享、防范安全风险6个主攻方向;部署了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泛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的大数据体系、构筑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体系、支持善治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构建、形成普惠便捷的信息惠民体系、打造网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体系、拓展网信企业全球化发展服务体系、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等10方面任务;确定了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超前部署、北斗系统建设应用、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互联网+政务服务”、美丽中国信息化、网络扶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建设、繁荣网络文化、在线教育普惠、健康中国信息服务等12项优先行动;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制度机制、开拓投融资渠道、加大财税支持、着力队伍建设、优化基础环境等6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

《规划》要求,要全面落实旅游业创新驱动、协调推进、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等方面任务。一是突出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主体创新,推动精品景区建设、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大力发展海洋及滨水旅游、积极发展冰雪旅游、加快培育低空旅游。二是优化旅游业空间布局,做强5大跨区域旅游城市群、培育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培育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推进8大类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三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咨询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旅游各产业要素更新换代。四是从消费端倡导绿色旅游消费,从供给端强调绿色开发与节能减排。五是构建旅游开放新格局,实施积极的旅游外交战略,大力提振入境旅游,深化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旅游合作,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提高旅游业开放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六是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推进旅游业创业就业,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大力推进文明旅游,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创造文明、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旅游环境。

中国首次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对外发布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明确突出公众获得感,对各省区市实行年度评价、五年考核机制,以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考核办法》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在资源环境生态领域有关专项考核的基础上综合开展,采取评价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年度评价应当在每年8月底前完成,目标考核在五年规划期结束后的次年开展并于9月底前完成。《考核办法》明确,年度评价以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为参照,主要评估各地区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动态进展,生成各地区绿色发展指数。年度评价结果纳入目标考核。目标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部委动态_MINISTERIAL NEWS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16年12月26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陈政高全面总结了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并对2017年工作任务作出了部署。陈政高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第一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在部署明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时,陈政高强调,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具体的工作部署包括:一是千方百计抓好房地产调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继续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三是切实提高城市规划权威性,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四是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努力促进“城市病”治理;五是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努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六是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十项工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七是认真推动改革与发展,加快迈进建筑业强国步伐;八是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向前发展;九是加快工程建设标准改革步伐,切实树立标准权威。在“切实提高城市规划权威性,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方面,陈政高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发现规划违法行为的全覆盖;继续抓好治理违法建筑工作,确保五年完成任务;努力实现城乡规划法与刑法的衔接;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2017年要完成总体工作量的60%;在全国全面推广三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经验;继续深入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工作;规范新城新区规划建设;切实提高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近日,科学技术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科技创新规划》是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专项规划,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行动指南。《科技创新规划》以增强整体创新能力为战略目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战略重点,以培育科学创新能力为战略储备,以整合科技资源、优化创新服务为战略支撑,以实施若干重点科技攻关为战略突破,整体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推动我国从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科技创新规划》聚焦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保护修复、传承利用和公共文化服务4个重点方向,补强短板、创新发展,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在巩固提升中部地区原有 “三基地、一枢纽”(即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定位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新战略定位,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规划》明确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规划》提出了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优化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是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三是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四是做强做优,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五是统筹城乡,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六是纵横联通,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新网络。七是绿色发展,打造蓝天碧水新家园。八是增进福祉,促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九是开放合作,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地方信息_LOCAL INFORMATION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日前通过专家评审。该规划是我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这一规划明确了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的建设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等9个城市,辐射粤东西北地区和港澳地区,并提出“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群”的建设目标。该规划对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布局进行了周密部署,基于珠三角山水林田湖的自然环境,提出“两屏、三网、九核、多点”的区域生态保护体系。规划介绍了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的十大重点工程,并部署构筑稳固的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循环的绿色生态水网、建设互融互通的城市森林组团、提高生态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全民自然教育普及水平、建设一体化的智慧森林支撑体系等多项建设任务。

学会工作_UPSC NEWS

学会于贵阳市举办“2016中国青岩·古镇峰会”

2016年12月12日-14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16中国青岩·古镇峰会”在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召开。本次峰会以“特色古镇、创新发展”为主题,通过搭建多学科、跨地域、跨部门、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交流平台,分享古镇规划建设管理经验,探讨古镇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会议由开幕式、大会报告、主题论坛、平行论坛、圆桌会议、协作论坛、专题调研多个环节组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宋军等有关部门领导,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城市规划、建筑、景观、旅游、地产、投融资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14个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的代表,以及来自全国63个古镇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峰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方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古镇发展·青岩共识》,并就成立“中国古镇联盟”达成了一致意见。(张国彪)

“低碳理念与地方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2016年12月10日,由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大学联盟(下称联盟)主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主题为“低碳理念与地方实践”的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大学联盟工作会议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深圳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能源基金会等单位的专家参会。

工作会议上,联盟成员单位讨论了2016年相关工作、2017年年度工作计划,并重点讨论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学术研讨会由低碳教学与规划实践、低碳理念与城市转型、面向实施的低碳实践三个专题组成,分别由重庆大学李和平、清华大学毛其智、同济大学杨贵庆主持。重庆大学邢忠、清华大学张悦、山东大学王金岩、同济大学谢俊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于洋、哈尔滨工业大学孙禹、东南大学薛松、重庆大学赵万民、深圳大学刘卫斌先后做报告。报告会后,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邀请在场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讨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做最后总结发言。(张国彪)

中德“学习型城市”项目总结会在重庆召开

2016年12月11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乌波塔尔气候、环境、能源研究所,能源基金会主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主题为“中德可持续城市设计实践”的中德“学习型城市”项目总结会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能源基金会,乌波塔尔气候、环境、能源研究所,重庆大学,东南大学,柏林工大,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报告。

会议开幕式由重庆大学李和平教授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乌波塔尔气候、环境、能源研究所托马斯·芬克,能源基金会张瑜,重庆大学教授赵万民分别致开幕辞。东南大学江泓教授、常州市武进区规划局局长李再生、重庆大学教授赵万民、重庆市规划局总工办主任胡海以及来自东南大学和重庆大学的学生代表先后发言,回顾了中德联合教学工坊活动,提出学习型城市项目对举办城市的价值和意义,展示了中德合作项目的收获,讨论了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加强中德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张国彪)

第三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武汉举办

2016年12月17日,“第三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二届田园建筑研讨会”在武汉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湖北省城乡规划学会承办。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领导分别致辞。

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赵晖总经济师宣读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二批田园建筑优秀实例名单的通知》,共有46项乡村建筑列入田园建筑优秀实例名单。这些优秀实例将在建筑艺术创作性、宜居性、创新性、乡土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公益效益等方面形成良好示范作用。本次大会收录优秀论文87篇。

住房城乡建设部赵晖总经济师做了题为《乡村和小城镇规划要自我完善、发挥更大作用》的报告,强调要探索建立独立的规划基础理论,注重深入细致的调查,要以解决乡村建设主要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童纯跃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彭震伟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穆钧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报告。

来自全国村镇规划建设部门的管理人员、设计师和大专院校师生600余人参加了会议。比起前两届,这次大家参与的热情更高了,参与的院士、著名建筑师和规划师人数更多了,论文和研讨更精彩了,与乡村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了。(张尚武)

学会启动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

按照中国科协《关于组织推选2017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16〕38号)精神,学会启动2017年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有关规定,同一院士候选人可同时通过院士推荐(提名)和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推荐(提名)。2017年1月4日,学会向各推选单位发布《关于做好推选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的通知》(中规学字〔2017〕01号),要求学会二级组织、单位会员和地方学会积极组织开展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刘静静)

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召开年会

2016年12月17日-18日,以“山地城镇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2016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福建省龙岩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山地学委会委员、城乡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四个部分,包括17日上午的主题学术报告、17日下午的圆桌会议、17日晚上的学委会工作会议、18日的学术考察。

17日上午的学术研讨会由学委会主任、重庆大学赵万民教授与清华大学毛其智教授主持。福建省住建厅总规划师王建萍、龙岩市人民政府黄庆辉副市长分别致开幕词。赵万民教授作了《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2016年度工作报告》;毛其智教授、王建萍总规划师、重庆大学李和平教授、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朱炜宏总规划师、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分别以《人居Ⅲ与新城市议程》、《福建省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传承》、《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历史城市活态保护与复兴》、《广西山地城镇保护与发展路径探讨》、《社会转型视角下山地传统村落再生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17日下午,进行了两场圆桌会议讨论。第一场圆桌会议由山地学委会秘书长、重庆大学李和平教授主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波副总规划师、彭晓雷主任,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袁牧副院长,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赵兵院长、文小斐老师等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从业经验,就“山地遗产保护与城市品质提升”议题作了发言。第二场圆桌会议由山地学委会委员、福建省住建厅王建萍总规划师主持,来自福建省具有甲、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龙岩市地方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厦门大学马武定教授等当地专家以“福建地域文化保护与发展”为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17日晚,学委会主任赵万民教授主持召开了学委会工作会议。18日,与会专家代表考察了永定土楼文化与古田会议旧址的保护情况,加深了对福建山地城乡建设与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本次年会为山地学科研究交流提供了讨论平台,对山地城镇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秘书组)

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恢复成立大会在东南大学召开

2016年12月17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东南大学主办,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办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恢复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同见证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恢复成立的历史性时刻。

大会开幕式由学会理事、东南大学阳建强教授主持,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教授、学会副理事长伍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先生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了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恢复成立的重要意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黄艳副部长专程发来贺信,希望全国城乡规划界借助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强合作交流,为推动我国城市更新理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宣读了学会恢复成立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的批复文件及其成员名单,并由学会副理事长伍江为学术委员会的委员颁发聘书。全体委员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工作规程》。

会上,同济大学教授伍江、东南大学童寯讲习教授夏铸九、中国土地勘察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邓红蒂、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许槟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黄卫东分别做了主旨报告。

学委会的恢复成立,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发展,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学委会挂靠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主任委员由学会理事、东南大学教授阳建强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教授边兰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林,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许槟,同济大学教授沙永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黄卫东担任;东南大学教授吴晓担任秘书长,清华大学副教授唐燕担任副秘书长;委员主要由来自全国各高校、规划设计单位和管理部门的专家和学者组成。(徐瑾)

学会参与编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鉴》获殊荣

学会获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鉴》(2016卷)优秀组织单位,曲长虹、杨映雪获“十佳优秀撰稿人”荣誉称号。2016年12月23日,学会曲长虹副秘书长应邀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鉴》全国学会撰稿人培训班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鉴》(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年鉴》)是全面记述中国科协系统年度主要工作、重大活动的资料性工具书,是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科协系统工作的核心读物和重要窗口。自2001年起,《中国科协年鉴》每年编纂出版一卷,现已出版16卷。

学会编纂的部分客观反映了2015年学会在服务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建设、学会能力提升计划、学会创新发展、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学科发展研究、决策咨询、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国际组织任职、学会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工作和重点活动,力图用准确的叙述和详实的数据充分体现城乡规划行业年度特色、发展特色、学术特色、学科特色,获得了中国科协有关部门的认可。(杨映雪)

猜你喜欢
学会规划
学会给自己发糖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学会保护自己
学会分享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