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中的“数据陷阱”表现

2017-03-26 11:21蒋航宇肖燕怜
采写编 2016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数据

蒋航宇+肖燕怜

内容提要: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财经新闻与数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确保财经数据的真实、准确,对读者和媒体而言都十分重要。随着财经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其商业化性质越来越明显,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眼球经济而制造虚假新闻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损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

关键词:财经新闻;数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作者简介:蒋航宇,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闻学16级硕士研究生;肖燕怜,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財经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并不仅仅指数字,而是指经济事件和现象中所包含的数字信息在内的一切的资料,例如经济事件发生的时间、涉及到的人物等因素。

李本乾认为,“财经新闻就是有关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最新事实和情况的报道。它具体指涉的对象十分广泛,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象征性资产,如货币、股票、期货等,有关这些领域的动态、政策、现象自然是财经新闻的报道范围;传统上关于社会物质再生产所牵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的活动也是其报道对象;甚至经营管理领域,因为最终将影响到企业的市场表现,乃至整个市场格局,也落在财经新闻的视野里”,从中可以看出财经新闻有别于经济新闻。经济新闻主要涉及宏观的经济报道,财经新闻报道的重点是金融和资本市场,其报道对象是特定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由于财经报道的关注重点是利益的产生和增值,资本支持的财经报道为了最大化实现利益,必然会不断更新变革财经新闻的表现方式。信息化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阅读方式进入“读图时代”,受众期望能在看财经新闻报道时快速清晰地获取对自身最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在数据更深影响民众的今天,需要财经新闻报道对财经数据的呈现、分析和解读,从数据中发现新闻故事,用数据来阐述新闻故事,并根据数据深入挖掘理解新闻故事,解读经济现象。

一、财经报道中的数据分类和获取

财经报道的数据获取主要是通过记者来完成,数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线索的财经数据,一类是作为事实的财经数据。记者的专业数据素养是获取真实数据的一个主观因素,当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财经数据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新闻专业主义,鉴别数据的真伪,进行数据清理,交代可用数据的来源,保证其数据的权威真实。

作为线索的财经数据为财经新闻生产提供线索,数据要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专业性,需要财经记者分析和判断数据以发现新闻价值。这类财经数据的获取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在线搜索获取、政府等官方发布的数据资料、运用工具自动采集的数据。财经记者获取了权威的财经数据线索,在判定其报道价值后需要结合报道主题和实际情况来深入挖掘,从中选择出可以作为事实的财经数据,以此为基础发现与提出求证问题,在后续的采访活动中寻找新闻事实,进一步深化财经报道的主题并进行文本写作,生产出独家财经报道。

除了对已经公开发表的数据进行选取之外,尚未公开发表的数据对于媒体的新闻报道更具有新鲜性与独家性的价值。通常此类数据可能只存在于某些个人或者机构手中,媒体无法直接通过前述的方法采集完整的数据集,而必须通过特殊的方法完成信息的收集,媒体在这个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就构成了媒体专属的“原创数据集”,也就是媒体形成了自己的数据库,这将使媒体的报道更加个性化。尚未公开的数据通常构成了新闻的主体性事实,是对记者所要报道的财经现象的说明与支持。因此记者需要遵循新闻采访的规律,在明确了新闻主题后“按图索骥”地用数据回答问题,这一情境下的数据本质上是新闻事实。

具体而言,采写活动中记者首先要明确自己需要哪些财经数据,接下来记者可以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交申请并索要数据,或者可以向商业组织或者机构购买所需要的数据,当这两种方法不能获取数据时,记者要通过自身的能力去寻找消息人士,追根溯源、层层递进地搜集报道需要的财经数据。比较而言,此类数据的获得在信息判断基础上更要求记者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需要记者的职业道德作为保证,毕竟有些数据的发布虽然具有新闻价值却可能危害社会甚至国家利益。

二、当前我国财经新闻报道中的数据陷阱

大数据时代,数据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大数据并不是万能且必然准确,财经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同样也不全是真实准确的。财经新闻报道和一般新闻报道一样,都要将新闻的真实客观摆在第一位,当记者获取财经数据时,需要追问:数据是否是真实的?是否可以拿来就用?即使数据真实可靠,如何保证数据呈现过程中不会因为某些原因而造假?

(一)财经新闻报道中数据信源的失实。大数据时代各种数据充斥在社会生活中,面对日益爆增的各种数据,财经新闻中的数据使用也面临各种问题。既然财经报道摆脱不了数据的使用,那就要接受数据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其中数据自身的失实即数据造假就难以避免。一般情况下,数据造假较多出现在商业领域,而财经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是商业领域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对数据进行造假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商品销量、评价、信用等。对于采写财经新闻报道的媒体而言,记者一般情况下是从相关的商业数据报告或者商业组织机构的数据库中获取财经数据,如果这些数据本身已经出现造假情况,再将这些错误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即使记者按照规范来获取与使用数据也无法避免数据失实,因为从根本上说新闻信源本身已经出现失实,如此财经媒体自然就陷入“数据陷阱”之中了。记者在面对数据时,简单地相信已发布的信息是被把关后的正确数据,如果以此为线索则很可能出现新闻报道的方向性错误,以此为事实则会使报道的事实“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而错误数据的传播将会大大降低媒体的公信力,甚至对经济社会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财经媒体要想运用好大数据就要提高数据采集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数据的使用进行信源把关,鉴别数据自身的真伪,交代清楚数据来源,确保所用数据从本源上是真实的。

(二)财经数据可视化呈现中的数据失实。 数据可视化是制作和传播数据新闻的一种有效的途径。财经新闻的数据可视化就是在繁琐的新闻进程中提取出有代表意义的经济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具象化,从而挖掘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意义,形成新闻文本。在整个财经新闻生产过程中,数据的可视化属于最后一步,就是这最后一步也会出现数据的失实。数据可视化过程通俗来讲就是给数据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但我们不能只讲究数据可视化呈现方式的美轮美奂,而要注重數据呈现的文本性真实。财经新闻毕竟是文化产品,媒体在报道时不仅要满足经济效益更需要看重社会效益。

数据可视化阶段的数据失实主要原因有两个:财经媒体一味追逐对可视化效果的评估而忽视了可视化的主体——数据,数据可视化只不过是财经新闻报道中数据的一种呈现方式,在注意力资源越发宝贵的今天财经媒体不能一味地追求眼球经济。例如有些财经新闻报道简单地通过图表或图画的形式展现个人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由于个人工资水平是受众可以亲身感受并明确判断,而经济发展相对宏观难以把握,工资水平呈现经济发展水平的图示下,受众很容易地做出简单推论:经济发展或是相对停滞。这种数据的简单化呈现明显不符合经济发展问题的报道,复杂问题的多重因素被忽视。

可视化的数据呈现满足受众的阅读偏好看似成为潮流,然而在新闻分类中财经新闻毕竟被归为硬新闻,它以严肃性、指导性与前瞻性为特征。因此财经新闻记者往往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记者,这种专业化主要强调的是其特定经济领域内的专业性而不是在数据呈现方面的专业性。数据可视化中数据的失实很大程度上是将新闻报道专业人才和数据可视化设计人才混用,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无论是在财经媒体还是其他专业媒体中,专业化数据人才的培养都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具有数据素养的专业记者较少,许多媒体让专业记者去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但这些记者并不能把握特定呈现方式后的数据思维与呈现文本中的数据意义,很有可能出现简单模仿已有的表现形式,从而出现数据在最后阶段的文本性失实的情况。

(三)财经新闻报道中数据解读陷阱。财经新闻报道中经常涉及到专业性较强的财经术语和复杂的财经数据,受众的文化专业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而造成其不能一致性地理解财经报道所传达的信息,因此财经新闻报道中通过数据的解读得以实现受众的“共同性”理解十分关键。但是,在解读财经数据时由于记者的专业素养、所采用的新闻语言及其所处的新闻角度不同,对于财经报道中数据的解读会出现错误和偏差,最终导致数据失实,陷入数据陷阱。

一个好的财经记者首先要和一般新闻新闻记者一样,要具有新闻敏感,确定财经新闻的选题,从财经数据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数据,在财经新闻写作时要能够从数据中解读出问题的根本。但是在财经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很多财经记者并没有做到如上要求,对数据的解读做得不够深刻,大多都是简单的数据堆砌,并没有深入其中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对于核心数据的分析也很浅显。更严重的是,有些财经记者违背新闻职业伦理,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和商业利益集团合谋,进行数据造假、对行业内的黑幕视而不见,对财经数据的解读偏向利益集团一边,将社会效益置之不顾。

财经新闻报道面对的也是广大受众群体,对财经新闻报道中数据的解读要能够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繁杂的经济现象、分析深刻的经济规律是财经新闻被接受的基本要求,毕竟财经新闻不是深奥的教科书。财经媒体记者在解读报道中的数据时往往会使用一些通俗易懂、贴近受众生活的具有接近性的语言,但在将专业财经数据和术语通俗化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记者解读的偏差。

记者在解读财经新闻数据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能成为特定经济利益集团或某一经济主体的代言人。财经记者与其所处的财经媒体有一致的报道立场和报道角度,在媒体市场化的今天,媒体的新闻报道会考虑到媒体自身的利益,媒体从自身立场出发来解读财经报道的数据,这其中难免会出现利益的博弈,最终会在数据解读时带上财经记者或者说是财经媒体的新闻立场和角度,会出现数据的失实。

三、结语

在新闻的表现中,无论是数据还是其表现符号都是新闻的主要构成要素,通过对财经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失实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数据本身、数据呈现方式、数据解读进行分析,发现其与传统的新闻报道中的要素失实相比,在失实的表现中有共通性,主要是消息来源、消息呈现和消息的解读方面容易出现失实的表现,这表明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性来衡量各种表现形式的新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贺宛男. 财经报道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年 第 2 版.

[2] 刘大毅. 财经报道如何故事化 [J].记者摇篮, 2008,(09).

[3] 袁文丽,贡嘉阳. 传媒业大数据应用误区与应用策略分析[J]. 2015年7月,第三十八卷,第四期.

[4] 方洁. 数据新闻概论:操作理念与案例解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

[5] 金兼斌. 财经记者与数据素养[J]. 新闻与写作, 2013年第十期.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数据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一种借助数据处理构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统
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预购电管理应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我国媒介审判现象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